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与新使命

0

 

杨良敏

是“十月惊奇”还是“十月惊喜”?世界瞩目,时间作答。

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大浪滔天,都是巨轮航行途中从不缺少的风景,沉着应对永远是优秀舵手的本色,不管是“惊奇”还是“惊喜”都让别人去体会,自己只管继续朝着既定目标去赶路,而无暇在悲喜中蹉跎。

放眼世界,每天都在变。变化中的世界形势是我们前行中的“天气”,关乎风向和温度,我们密切关注。这个十月,目之所及的变化,有些让人沮丧,甚至不可理喻。原本以为是“黑天鹅”却变成了“灰犀牛”的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从春到秋,眼看冬天就要来临,许多国家确诊量再创新高,第二波疫情凶猛来袭,算不算“十月惊奇”?世界被疫情折腾得如此疲惫,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暗淡。与此同时,还有以“拼经济”为由贩卖武器而反复挑战我们的底线,意欲制造“十月惊奇”?

大浪未起,我们却在为世界奉献“十月惊喜”。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增速比二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经济整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前三季度,我国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这是在一季度大幅下降6.8%、上半年下降1.6%的基础上,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且三次产业累计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确实来之不易。在世界经济深陷衰退的情况下我们逆势上扬,也是唯一实现正增长及全面复工复产的经济体,不仅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而且内需市场得到充分释放。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外商直接投资(FDI)为71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折合1032.6亿美元,同比升2.5%。其中9月份,FDI同比大升25.1%至990.3亿元人民币,连续六个月实现同比增长。更让人欣喜的是,长假期间各地游人如织,亲朋好友聚会硬是把国庆过成了春节,消费得到集中爆发式补偿。这得益于我们完全有效控制住疫情,使“安全感”这一当下最稀缺的资源成为经济加速回暖的催化剂;这得益于我们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使得经济活力竞相迸发。由此,《纽约时报》记者弗里德曼感慨:“新冠病毒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却成了西方的‘滑铁卢’”。

这种反差,是政府作为与治理效能高下的分野。其中,最大的助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他们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让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化为战胜一切困难的钢铁意志和千钧伟力。而这些就是对共克时艰的回报,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定付诸实践的褒奖,也是对“十三五”规划理念落地落实的一次集中检视,为“十四五”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是十分关键的五年。谋划“十四五”,为未来5年乃至15年擘画蓝图、愿景,是十月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核心议题。可以说,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主题。按照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判断,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要求,更是关乎发展的价值取向。其中,“人”是核心,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以满足其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高品位的精神需求、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的需要。

当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是那么容易。“十四五”时期叠加后脱贫攻坚时代与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等,面临多重任务。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让脱贫摘帽的群众不返贫,不断提高相对贫困阶层生存发展的能力,过上高质量生活;如何让东中西部和南北差距不断缩小,使得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如何使得传统产业高级化、前沿产业尖端化,等等,都是努力的大方向。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坚定改革开放不动摇。一切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予以破除。改革是把刀,要刺向梗阻处、回潮弯,砍断倒退路。开放是扇窗,要让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优点,远眺景无障碍,永远保持谦卑,并提高自身鉴别力和免疫力。

第二,坚持创新不止步。新时代,决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在于创新力。而创新不仅要瞄准前沿发力,还得要切实形成大量原始创新成果,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出路就在于此。技术讨不来、买不来,唯有加强自主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仍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把卡脖子清单作为科研清单进行集中攻关”。当然,要避免缺乏规划的“猛冲猛撞”,一哄而上。

第三,继续推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质量变革自然要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词,不仅需求质量高,而且供给质量要高,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持续推进。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要压缩低效生存的空间,而且要缩短追赶的时间、路径,尽可能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出现在跟跑、并跑向领跑转换的轨道和位次上。这些创新都靠人完成,需要用最充分、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创新动力,为此科研体制和考核机制需要深化改革。

第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出来,充分发掘内需潜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努力扩大消费,成为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不稳定的“尖兵”,稳定经济增长。当然,我们不仅不能关门搞内循环,而且要为畅通国际循环不懈努力,尽早达成中欧高水平投资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维护多边主义并促进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实现“双循环”一体发力。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