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亟待金融高质量一体化

0

 

张国云

来到上海,望着滚滚长江水汇入大海,想起唐代张籍《春别曲》中的一句诗话:“长江春水绿堪染, 莲叶出水大如钱”。一幅江南富春山居图,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这是2020年的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天沪苏浙皖共聚一堂,在滚滚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正式成立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

可否说,这既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现代服务业创新的重要体现, 更是对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承担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龙头”的重任。

坐在主席台上,令我坐立不安的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是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还是人才就业、环境准入、政策体制一体化?

是的,“梦里陇上落深秋,霜凝万木树色暖。”我思来想去,觉得金融可能是我们的第一选择,或是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

为什么说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金融得先行呢?

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起,长三角区域即超过珠三角,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极。长三角区域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2.3%,人口数量逾全国的1/7,GDP占比达到全国的25%;对外贸易方面,对外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全国的29%、39%和37%;科研方面实力亦不容小觑,长三角集中了全国约1/4 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有较好的金融基础。在这里, 长三角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杠杆效用。初步统计,长三角区域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上千家,占全国1/5左右;金融业从业人员逾126 万人,占全国约18.8%;2018年长三角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21.5%,金融市场规模占全国24%。据测算,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GDP 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产值约增加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约增加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约增加5个百分点。

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三省一市历史文化相通相融、区位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布局互补协同、金融机构相互渗透,具备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正如2018年11 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提出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命题,从动能转换到环境保护、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从科技创新到文教科卫发展,需要建设的工程众多、领域广泛,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投入。

可见,通过金融先行更好地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提供支撑,既是金融部门的历史使命,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空蓝云白萧风寒,满处金甲染秋红。”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欣慰的是,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当前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总算开始破题,但仍存在着短板:

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顶层设计缺位,区域内金融资源流动受阻。上海基于历史禀赋与制度基础,具备长三角区域内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拥有便利的投融资条件与充分的资金沉淀。江苏部分区域具备一定的外商投资规模,在直接融资方面较上海弱势明显;浙江资金成本较低,但相对于产业发展需求而言,资金总量仍较为匮乏; 安徽金融市场整体条件较上海、江苏、浙江仍有较大差距。整体而言,长三角区域呈现金融发展不平衡,上海对区域内其他地区的辐射能力并未充分体现。

政策差异化的影响。三省一市金融政策实施,区域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金融一体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生产要素无法依照市场化规律自由流动,区域内大部分地区证券化水平偏低,直接融资成本不一,金融风险更易向市场洼地聚集。

内生动力不足的影响。区域内体制机制、要素配置等方面一体化经营存在一定困难,导致银行、券商、信托等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时内生动力不足。

不可否认,金融是一种资源, 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的提高无疑有利于经济增长。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有其运动的特殊规律,金融部门服务于实体经济部门,可以是实体经济需求导致金融发展,也可以是金融发展领先和引导经济发展。金融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既受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的支配,在既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亟待现行制度的推动与支持。

亦如唐代李世民在《执契静三边》诗言:“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倒逼长三角金融一体化驶上快车道。

2019年4月,在人民银行总行指导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牵头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建立了“金融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开展包括长三角经济金融统计数据和金融运行报告,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延伸扩展再贷款再贴现支持企业区域范围,反洗钱、征信监管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在内的一批重点事项。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将加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具体来看,“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依法合规扩大发行企业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推动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推进区域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联合共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共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鼓励地方政府联合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等投入。支持符合监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上海设立营运中心。支持上交所在长三角设立服务基地,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

2020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并提出,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这一意见出台,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部署,使上海成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也是为了探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开放模式做好准备。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20年8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的2020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了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跨部门工作机制,积极支持G60科创走廊区域银行和企业发行创新创业债,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长三角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合作机制,建立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同在8月,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总部在上海成立,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方案发布。这里长三角金融总部的成立,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动者、创新转型的实践者、绿色金融服务的先行者,未来将以“新兴、创新、转型”为特点,重点推进以“客户、产品、组织、保障”为核心的四大体系建设,立足上海,辐射周边, 结合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特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具有创新特色的金融发展新高地。

就像李世民在诗中所说:“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你看看,如此大好河山,从体制机制层面,紧锣密鼓地加快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建设,就是为了实现金融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表明金融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本要素,长三角区域巨大的金融优势,必将成为支撑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不能靠行政命令,不能依赖上指下派,不能指望单方面努力与付出。在这个高质量一体化平台上,务必坚持“三个要”:

要在高度共识中,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担负起中央赋予长三角的新使命,深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一体化发展。

要在明确目标中,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办法,打造一个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生态体:即, 金融机构功能更加齐备、金融产品更加丰富、业务种类更加齐全、融资渠道更为畅通、金融科技更为先进、数据共享更为广泛、人才队伍更加优秀、监管更加高效透明、金融生态更加健康良好。

要在各扬所长中,更加注重贡献长板,强化分工合作、形成整体合力。尤其上海应当发挥好在长三角金融合作中的龙头作用,因为上海是一座具有强大金融基因的城市,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亚洲公认的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各类交易市场、金融机构在这里集聚发展。改革开放后,上海开启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征程, 已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门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成为中外金融机构重要聚集地,成为中国内地金融对外开放最前沿和金融发展环境较完善的地区之一。上海要牢牢把握和发挥好“开放”和“金融”这两大突出优势,通过进一步开放来汇聚全球资源,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长三角产业发展的作用。

李世民在诗里还提醒我们说: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入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以金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区域金融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以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先行先试,更好体现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大敌当前,进一步创新和强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整合现有产业培育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同时吸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参与,创新设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基金及相关子基金,重点投融资于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平台打造和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下一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推进中,笔者建议从“两个统一、三个必须”寻找出路。

为什么是“两个统一”?就是要聚焦统一形成新发展格局,抓纲带目、深化研究、大胆探索,把握“畅通”“联通”两个关键,积极扩大内需,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 推动金融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第一个“统一”,就是建立统一大数据平台,实现金融数据标准化、共享化。金融大数据主要分布在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中,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各类新型平台企业的数据库中,这就需要政府与市场联手开发金融大数据,逐步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通过金融数据一体化助推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如从异地养老到异地居住、异地用工到异地医保结算,异地人口相关数据演进、统计推进档案异地查阅等,从而推动实体经济资源要素区域内自由流动。

在金融服务网络的互通上,要将各银行机构的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系统、公用事业费代缴系统、票据业务系统和柜面系统等业务网络全部连接起来,最终实现通存通兑,便利市民在各行之间自由进行资金交易。还有人民银行要在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系统、票据业务系统等金融服务系统建设上协调各银行机构,整体推进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第二个“统一”,就是建立区域统一监管机制,实现全覆盖、全流程监管。在长三角金融大数据统一平台基础之上,建立数据库动态识别,早期介入监管,早期防范金融风险,实现协同统一监管。对待金融领域中潜在风险的监管不能等待“爆雷”才介入,要从源头开始进行全流程监管,从公司的工商注册及平台的网络注册开始,形成市场监管部门、税务管理部门、开户银行、大数据公司、公安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多部门联动,形成全流程监管链条。对于那些资金集聚速度很快,资金调动频繁,资金去向不明或令人生疑的资金平台,要立即介入监管,不能等待发生风险才出手。

为什么是“三个必须”?就是要建立更好解决金融一体化实际问题的务实机制,坚决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苏浙皖合作,力求更多突破性成果,为长三角金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多作贡献。

第一个“必须”,就是必须干在实处,合力打造多层次金融市场,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合力打造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特色明显的长三角金融集聚生态圈。长三角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这就需要加强金融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 合力打造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特色明显的长三角金融集聚生态圈。要加强自贸区之间相互借鉴和合作互补,争取国家将更多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放到长三角试点,加强区域重点金融改革经验交流分享,跨区域推广应用。

上海可牵头尝试离岸金融, 推动金融国际化。为了发挥龙头作用,上海可考虑在示范区设立一个国内版“开曼群岛”离岸区,尝试金融国际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新尝试。进一步加大市场化力量,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内、设立一个类似于国内版的“开曼群岛” 离岸区,吸引外国商人和投资者自由注册,试行“三零规则”(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当然也允许区域内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没有分支机构)进入这个特殊区域设立机构,开展业务。这个离岸区暂时看,政府没有税收,或存在一些金融风险,但长期受益,如带来观念、规则、人才以及其他溢出效应不可小觑,负面的风险可在实践中予以逐步规范与管理。

第二个“必须”,就是必须走在前列,在长三角铺开FT账户,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长三角一体化突破行政区划藩篱,它是改革,是开放,更是创新。建议把上海自贸区现有的金融政策和成熟做法,在有所创新突破的基础上输出平移、复制到示范区。比如业务授权扁平化,推进上海自贸区FT账号到全部长三角。

借助每年一届的进口博览会机遇,把长三角贸易、生产、运输用金融资源配置起来。上海的金融优势不仅体现在资金和机构的聚合与辐射上,在金融制度、金融人才与金融观念上,也会对长三角有扩散与辐射。在金融业新一轮扩大开放背景下,进一步以拓展FT账户功能和应用为突破口,一方面在上海自贸区进行更加大胆的金融创新尝试,一方面把已经取得试验成果的做法和制度平移复制到长三角其他区域。

第三个“必须”,就是必须勇立潮头,努力推进科创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并行并重,形成长三角产业新布局。发展科创金融,建设科创板生态。设立“科创板专项工作组+科创母基金”,对科创企业进行预筛选,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数据库。在长三角率先实现“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方一体化”,培育优质科创企业,为其提供科创板上市的快捷通道。趁势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和公司创投、科技银行等新金融要素的大力发展。借助科创板这一重要契机强化金融一体化与科创中心的联动建设。

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中小企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全球经济格局的生变,给我国供应链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借助于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科技逐步走向融合,供应链金融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机遇。上海可以利用金融龙头地位,发展供应链金融, 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通过供应链金融发展,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 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海监管机构也应该牵头研究长三角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带动区域内各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长三角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具体方式和办法。

如此等等,三省一市得以这次联盟为契机,坚定不移沿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要专班运作全面落实长三角金融协同事项,做到成熟的事项先做起来,面向“十四五”的事项谋深谋实,找准突破口、切入点,尽快形成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突破性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如李世民在《执契静三边》诗中所赞叹的: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确切说, 我们要借这次三省一市联盟,大家齐心合力,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最终形成区域信息共享、结构互补、金融要素自由流动、人才培养合作共享的新局面,合力书写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