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村的“双节”庆

0

 

李昱霖

今年的10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国庆中秋“双节碰头”。

这是我第一次在双台村过节。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的节日气氛不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过节的热情也大不如前。很多村民都反映,家家户户过节,人虽然回来很多,但一家老少除了吃吃喝喝,就是打麻将唠嗑。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农村节庆文化的衰落,是乡村文化建设弱化的集中表现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文化的地位、价值、意义及影响。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需要在理念、走向、方法、路径等方面准确把握,谨防走偏。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奇曾在《中国发展观察》杂志撰文指出,在脱贫攻坚和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行动中,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注意不能以工业文化代替农业文化,不能用城市文化改造乡村文化,不能以现代文化置换传统文化,也不能以注入式参与取代融入式参与。他认为,站在城市中心主义的优越立场上,我们会对农村采取一种单向度的输入和给予。在这种模式下,农民是被动接受,是注入式参与。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没有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即使是最完美的发展方案,也是外部强加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对于乡村文化建设一贯重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双台村依托国研中心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引领村民融入乡村文化建设过程,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小镇,力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村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快乐的乡村文化生活。

此前,在前任驻村第一书记杨玉洋及工作队、村“两委”的努力下,双台村曾成功地举办过多次演出活动,如百姓春节大联欢,贺国庆、度重阳、庆丰收群众汇演等,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双台村民既是演员, 又是观众,还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宣传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我们尊重农民的主体性,调动和发挥好农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走内源式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农民既是乡村文化的消费者,又是乡村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更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

月满花语,情深意浓。今年“双节”到来之前,我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们商量后,决定邀请“东望”公益组织及有关爱心社团, 携手走进双台村,开展“家国同欢月同圆”展演活动。这是疫后村里的第一次“大型”演出,我们精心筹备, 希望带给乡亲们一个美好的双节庆。

1日清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及党员代表们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2020双台村双节庆典拉开帷幕。上午,驻村工作队走访慰问了夏青芳、付洪生等贫困户,通过参与藤编入股、养羊分红等项目, 他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付洪生家刚刚收完玉米,今年的收成好,这让老人十分满意。而此前,贫困户们也都完成了危房改造。

下午,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 干部们一起为老人们发月饼。“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300余名老人齐聚多功能厅,品尝爱心月饼,共话健康人生,场面十分温馨,平添了几分节日气氛。

到了晚上,演出正式开始。20 多个节目,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吸引了周边村寨乡亲们纷纷前来观看。优美的舞蹈,悦耳的老歌,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乡亲。在村“两委”干部、演职人员和村民《歌唱祖国》的大合唱中,双台村“家国同欢月同圆”文艺展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正所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搞乡村文化建设,只要让农民投身其中,乡村文化就有了源头活水;只有让农民融入式参与,农民的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乡村文化的活力才能得以激发,文化的生命力才能得以旺盛。这是亲自参与组织“双节”庆,给我带来的启示。

2020年双台村双节庆已经过去, 我很怀念它。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驻河北省大名县大街镇双台村第一书记、《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办公室主任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