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旅行限制逐步放宽,旅游业开始复苏。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5G技术的推广将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办公环境和城市生活。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和市场预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和市场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成为全球性挑战。
  • 在线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但也引发了公平性问题。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社交媒体的算法透明度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0

    霍建国

    今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大流行,不仅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对已经十分脆弱的世界经济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大幅下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以新的发展思路应对复杂的形势变化,争取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准确把握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 全球经济出现大幅回落。7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降4.9%,美国经济预计下降8%,欧盟预计下降10.2%。G20中发达国家经济几乎全部呈负增长态势,国际市场需求明显下降,伴随着经济萧条, 各国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变得更加困难,失业的大幅上升导致收入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凸显,种族冲突加剧,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同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矛盾相互交织,进一步困扰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初步判断欧美国家的经济恢复尚需较长时间。

    与此同时,中国在抗疫方面的成功以及在复工复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则形成了全球最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经济仍将是今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长业绩最好的国家。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一方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同主要国家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需要未雨绸缪,做好战略应对准备。

    二是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上升,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正在被削弱,区域和双边合作趋势的上升给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进一步调整的压力,其中美国正在极力推动同中国的全面脱钩进程,部分发达国家也企图摆脱对中国产品的过度依赖,尽管从理论上讲,经济脱钩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要注意到其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最终外部冲击影响的大小应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效果。

    三是中美对抗性竞争格局短期难以全面缓解。从贸易摩擦到投资壁垒,从科技封杀到文化交流限制, 从舆论战到意识形态对抗,从外交冲突到军事威胁,中美矛盾已进入了建交以来最糟糕的裂变阶段,且呈现一定的尖锐性和长期性,其中固然有美国大选的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的战略焦虑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初步判断,中美对抗性竞争的格局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将难以全面缓解,我们一方面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同时也更要注重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从目前态势看,力争做到有效管控分歧,坚持沟通对话解决问题仍是我们应坚持的重要原则。

    对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几点认识

    为应对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 进一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党中央及时提出了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思路,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政协经济界代表座谈会上讲话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7月23日在各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上再次提到发挥国内超大市场的作用,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此后在社会经济学家座谈会和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均强调了这一发展思路的作用及意义。对此我们要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双循环的发展思路同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新的发展格局不仅不会排斥对外开放,而是要通过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才能促进国内国际有效循环。从理论上讲, 企业只有实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才是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根本, 更何况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进出口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问题,包括如何打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通道问题,核心还是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才能促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次,要认识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是对扩大开放的排斥,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提法,纵观国际上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即建立在国内的生产消费为循环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国际上只有一些小型经济体才是依托外循环为主的发展路径,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初步形成了约4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如何满足国内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需求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要看到国内已形成的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和提升国内市场的消费潜能,促进国内市场的良性循环,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注意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提法同坚持对外开放并不是对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更要处理好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形成新的发展活力。

    第三,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是关键所在。双循环的核心是要畅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包括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其中生产是基础,首先要进一步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创造良好的制造业发展环境, 鼓励生产部门提供更丰富优质的产品来满足社会消费升级的需要。其次是要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坚定地支持制造业形成创新发展新局面,构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突破国外对我国“卡脖子”技术的限制,是实现双循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此外,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出口份额也是应有之义。总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确保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第四,坚持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是实现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任务。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优先发挥国内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我们已实施了多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接近60%,但在消费升级方面我国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制约消费的障碍和堵点。首先要坚决贯彻“六稳”的政策目标,全面落实“六保”的工作要求,因为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中就业和收入增长是决定消费增长的关键指标, 只要我们做到了就业的稳定增长, 消费的基本面就会趋于稳定,如果我们在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方面能够取得突破,就可以构建更坚实的增长基础。在服务业的发展范围内,高技术服务领域发展比例的提高象征着高收入阶层的扩大,而高收入群体的扩大将形成对消费升级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持续推动扩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进程, 特别是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如会计审计、建筑设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要加快开放的步伐,以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开辟我国招商引资的新局面,此举不仅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解决好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问题,其结果将为促进消费开辟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想解决好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问题,我们还必须坚持不懈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维护公平法治的流通和消费环境,从客观上将可以起到促进消费的保障作用。

    第五,努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仍是促进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由出口依赖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贸易依存度已由最高年份的66%降至31%,但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仍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越是面临复杂困难的国际环境,我们越是要从政策上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发挥企业的韧性,鼓励企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既要努力巩固发展欧美市场,更要努力开拓其他新兴市场,以确保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以新的增长动能支撑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坚持高水平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关键

    美国对我国采取的贸易打压、设置技术壁垒以及推动同我国全面脱钩的战略意图,虽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些影响程度的大小和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效果。如果应对得当,不仅可以对冲掉其破坏性,更有可能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党中央强调的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提出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也是出自这一考虑。此外,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我们也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如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继续缩减负面清单目录,严格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的扩围进程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理念和决心, 同时也是应对外部挑战的主动之策。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自贸试验区加快发展,探索更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历时7年并取得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近期国务院又公布了北京、安徽、湖南以及浙江自贸区新的规划方案,使得全国的自贸试验区已扩围到21个,且后期批复的自贸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发展定位都十分明确清晰。从当前形势看,自贸区应主要承担两项任务, 一是积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胆在制度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发展,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更丰富的可复制经验。二是自贸区要在高水平开放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在招商引资方面作出新的贡献,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当然在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方面还要有新的突破。

    二是要适应国际市场开放新格局,加大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 国际服务贸易却呈现了高速增长的局面,目前国际资本高度关注服务业的开放,特别是在参与高端服务业发展和数字贸易发展方面有着较高的热情和驱动力,所以我国吸引外资的重点也应适应国际发展的趋势,要进一步加快高端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通过加大服务业开放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其结果不仅可以支撑我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还可以为高端人才就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我国消费水平的扩大和升级。

    三是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落实好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是当前国际上市场开放的基本标准,也是当前自贸协定谈判的主要内容。习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的讲话中都强调了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缩减负面清单的要求,我们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开放重点,但还存在着改善的空间,例如我国的负面清单经过多次删减,目前仅剩28类, 已基本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仍需要在落地上下工夫。此外,目前我们还缺少服务业开放的负面清单, 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地研究制定中。在国民待遇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国企、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统一政策和统一标准问题,创造条件全面实施三位一体的公平统一政策。

    四是积极巩固自贸协定伙伴, 拓展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我国出口的外部市场面临复杂变化,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有所下降,国际区域和诸边合作机制有所上升,我们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同我国相关的贸易伙伴签署自贸协定,特别要处理好同大型贸易伙伴的关系,以拓展我外部市场的发展空间,其中欧盟市场、日韩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都是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要以高水平开放突破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树立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形象, 对冲美国企图限制我发展的意图。

    五是继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已历时7年,其间开过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五通” 建设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是我国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的大胆尝试,且前期投入较大, 我们必须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下,给“一带一路”建设也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应谨慎对待“一带一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和不足,确保积极稳妥地全面完成“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树立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威望和影响力。

    作者系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