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文才:深耕四载“点亮”彝家新生活

0

 

本刊记者 高妍蕊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凉山州喜德县贺波洛乡尔吉村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深度贫困的彝族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县乃至全州脱贫攻坚的典范。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尔吉村领导班子、党员和广大群众的齐心协力,更离不开一线扶贫干部尔吉村第一书记拉马文才的四载深耕。

贫困村“脱胎换骨” 

“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坑坑洼洼的道路、呆滞的眼神、漆黑的房间、凌乱的家屋、满村的白色垃圾和被打碎的啤酒瓶等等……”拉马文才回忆着昔日初见尔吉村时的场景。

这里曾经是大山里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顽疾深深地困扰着大山深处的人们。经过深入了解,拉马文才发现,这里穷山穷水穷地穷人的传统思想盛行,平均主义思想严重; 基层组织涣散,党建工作和村“ 三会” 流于纸面, 非贫困户与贫困户、群众与村三职干部、群众之间等关系错综复杂,贫困户也不配合…… 

拉马文才告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20171月我来到凉山州喜德县尔吉村,村民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抱着悲观态度,很多村民都说‘我们这里什么也种不了’,‘我们这里也出不了大学生,待在这里我们只会穷下去’……”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拉马文才开展了全面调研、逐户走访工作。尔吉村距离县城16 公里,平均海拔2500多米,全村3031284人,居民全系彝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336 人;全村人口受教育的年限较低,整个村80年代以前人口基本上是文盲。

“如何进行有效的帮扶、如何有效地开展驻村工作、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帮扶等等问题,都是我刚到尔吉村时考虑最多的。”拉马文才说。

在他看来,对贫困户的帮扶,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以物帮扶,通过各种物质的帮扶来达到脱贫;二是以智帮扶,通过学习、宣传各种新思路新理念新观念来进行帮扶。因户施策、以购代捐、产业扶持、设立扶贫发展基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等, 是拉马文才在以物帮扶方面作出的工作部署。四年来,他积极探索彝区精准帮扶之新策,以“抓党建、促产业、创四好” 为主要抓手,以移风易俗为驻村帮扶的重要突破口, 带领尔吉村3 1 6 1 3 6 0 人脱贫奔康,为凉山彝区脱贫奔小康找到了新路。

现在的尔吉村在脱贫攻坚征途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7年开始累计培养了1 5 名大学生, 贫困发生率也从29%降到0,花椒收入从过去的2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6000元, 外出务工人数从5 8 人增加到2 8 9 人。入户路通到每家每户, 7 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享受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用电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4 5 户特殊困难户、边缘户、三类人员和CD级危房已经纳入彝家新寨建设。

抓党建树能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党员干部要带头致富、做乡村能人”。如今看来,尔吉村的脱贫攻坚取得的重要成就,深刻体现了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

拉马文才说,“ 尔吉村的脱贫致富跟树立的党管村、党治村、党领村的原则和第一书记扮演的主心骨角色是分不开的。”他先后创建星级党员评选制度,打造模范党员种养殖示范基地,成立移风易俗党员突击小分队等,积极与结对帮扶党支部开展党建、党育和“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有效探索党建引领脱贫示范路径。一是建强支部堡垒阵地,以每个月的党建月会为平台,对尔吉村的主要事项进行月度总结和月度规划,集中学习、评判、落实相关事宜,带领村干部考察红军过草地、彝海结盟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锤炼党性。让党员干部充分主动地投入到全村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鼓励引导党员做脱贫攻坚中的主人翁,积极建言献策,培育和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培育党员示范户,评选模范党员,积极吸引优秀年轻干部加入党员队伍中来。脱贫攻坚以来,培养了孙雪、何伍呷、巴久热干等同志加入党组织,评选了阿西伍各、卡沙克的、巴久尔铁、阿说阿各、阿的木柳、阿的日哈等模范党员,创建了阿说阿各、阿的木柳、阿的力古等党员的产业发展示范户等等,加强了流动党员阿的日哈、阿的洋芋的管理,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移风易俗、基础设施、经济文化建设方面起着带头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通过与结对帮扶单位等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共享等方式,建强党支部,凝聚党员干部。

治“穷风”树新风

在谈到尔吉村成功脱贫路上的重要经验时,拉马文才认为移风易俗是最主要的,就是将扶贫、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通过“创四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树新风”活动凝聚尔吉村人民群众,开展系列移风易俗工作。四年来,拉马文才积极协调结对帮扶单位和各种社会帮扶力量,先后创设了妇女健康与教育互助会、大学生教育基金会、扶贫发展资金互助协会,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解决困难群众融资难发展难等瓶颈。同时积极开展“清塑”“陈年垃圾整治”“幼儿园营养午餐改善”“ 村委会、幼儿园、卫生室等综合整治”“改厨、改水、改教室、改厕所”等行动,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安居等环境。

最突出的是成立妇女健康与教育互助会,获得凉山彝族自治州“2018年度脱贫攻坚优秀案例奖”。驻村工作队在前期逐户摸底排查中发现,全村妇女普遍存在着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健康卫生观念、禁毒防艾知识、计生生育知识等认识不足、理解不足。拉马文才说,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就谈不上尔吉村真正的发展。尔吉村的男人们基本上都在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妇女们和老弱病残的人,因此经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决定,成立尔吉村妇女健康与教育互助会。” 

互助会每个月举行一次聚会,在聚会上宣讲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及健康卫生、禁毒防艾、计生卫生等知识,开展环境卫生评比(逐户查看环境卫生情况)、“清塑行动”(用钢碗盆换塑料碗盆)、“尔吉村大学生资助计划”(对大学生进行奖励和政策倾斜)、“儿童周末读书会”、“舞蹈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让尔吉村的妇女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尔吉村的各项工作中来, 树起“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的信心和毅力,在脱贫攻坚中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各项建设。

产业扶贫奔小康

“能不能小康、关键看产业”。拉马文才非常重视产业扶贫,积极带领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他介绍,尔吉村属于既无悠久文化历史场所,又无矿产风景水利等,属于高海拔地区,只能从本地出发走科学种植和养殖的路子。一是科学种植花椒。尔吉村因海拔、气候、阳光、雨水、露水等特点, 种植出来的花椒色鲜味麻受到欢迎,但村民长期进行粗放式的种植,花椒产量不高,种植积极性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培训花椒种植和修剪技术势在必行,然后鼓励扩大花椒种植。目前,尔吉村随处可见成片的大红袍花椒林,花椒收入成为继务工收入后又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二是科学养殖家畜。培育一批养殖大户,鼓励一批养殖大户,做好农村庭院经济这篇文章。庭院经济是指猪圈里有猪可养、鸡圈里有鸡可养、牛圈里有牛可养、羊圈里有羊可养,多渠道多途径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目前尔吉村每户都有几项稳定收入来源,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三是要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相关政策,获得资金、项目、人才的扶持。要重点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让一部分村民富起来,然后做好带头示范效应这个文章。

拉马文才说,“尔吉村的产业聚焦种养殖,重点难点在于缺乏资金和科学技术,集体经济弱,主要表现在困难群众贷款难、融资难、周转资金弱等特点。” 

直面难点、痛点、弱点, 拉马文才及其领导班子积极寻找帮扶对策:一是用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对接银行评选农户星级信用户,向71户贫困户(其中因缺资金而导致贫困的有4 5 户) 逐户宣讲脱贫攻坚金融扶贫政策,让金融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二是成立“尔吉村扶贫发展资金互助协会”,向结对帮扶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申请资金20万元,让全村所有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能轻松便利地从扶贫发展资金贷到因扩大生产而急需的资金。三是用好产业扶持周转资金,向每户有发展生产愿望的贫困户免息贷款500010000元,打造重点种养殖大户和示范户。

在拉马文才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先后成功引进各类帮扶资金,采取贫困户入股、致富带头人带头、政府补贴的模式,建成年出栏5000头生猪代养场,每年为集体经济贡献25万元;利用产业扶持周转资金和帮扶单位的产业发展资金打造花椒种植示范基地,新种植600亩花椒、户均种植达500 株,部分贫困户新种植花椒达到2000株以上,花椒年收入达1万元;发展10000只脱温绿壳蛋鸡产业示范基地,成立“尔吉村鸡蛋合作社”,每年为贫困户发放100只脱温绿壳蛋鸡鸡苗,累计卖出鸡蛋5万多个、产值8万元,村民分红8000元左右;培育绵羊养殖大户,全村绵羊养殖达1000只,实现年收入30万元;筹集资金10万元发展养蜂产业,年产值达410万元,每年为集体经济贡献26万元。通过鼓励、引导和帮扶,涌现出阿的阿哈、尔古力体、曲木体哈等养殖大户,这些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后持续增收问题。他还积极培育和扶持乡村致富能人、教育之家、养羊大户、养牛大户、种花椒大户、务工能人、勤俭致富之家、养鸡大户等能人,树立先进人物和榜样能人,向穷鬼下能人战书。

教育扶贫育人才

彝族小伙阿来友且拭去眼角的泪水,带着对家乡的思恋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第一次离开大山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在尔吉村,阿来友且是难得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很多孩子没有条件上学,对于上学也没有信心,早早就辍学了,阿来友且拿着一万元的资助款感激零涕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能够上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很多家庭之所以无法走出贫困是因为缺乏教育,观念落后,不具备劳动致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摆脱贫困信心不足、能力不足、动力不足。

20171月我来到凉山州喜德县尔吉村,那个时候村里还没有大学生,很多村民都说我们村里也出不了大学生。”拉马文才说。他逐户去详细了解村民的情况时,知道这个村当时有四个高考生,就把大学生叫到村委会来,开展交心谈心工作,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开导和辅导。

20178月,村里四个高考生都考上了大学,激动不已的拉马文才赶紧回到派遣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跟院领导汇报尔吉村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介绍了尔吉村四个考上大学的首批大学生,并得到了领导的极大肯定和鼓励, 同时,决定要资助这些大学生。

同年11月,尔吉村首批考上大学的四位学生每人收到了现金红包。拉马文才感动地说, “一万元对于这些农村贫困家庭来说是不一样的,意味着这些大学生一整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用愁。”他说,“直到20209 月,尔吉村已经有15名大学生, 共获得了15万元的资助。目前, 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了解到, 尔吉村村籍的学生们在各个学校里成绩提升比较快,还有很多高中生,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出现。” 

脱贫从“ 苦日子” 到“好日子” 

拉马文才来到尔吉村做的一件事就是为当地贫困户修建安全住房,为此,拉马文才不知道跑破了多少双鞋。目前,尔吉村71 户贫困户都享受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都住上了好房子。贫困户阿忠吉坡、阿来友则、巴久尔古、巴久说日等都说,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没有给我们修房子和各种帮扶,现在共产党和政府帮助我们修建新房子,还给了我们很多帮扶,我们一生一世都跟共产党走。

“以前住那个土坯房,我在亲戚面前都抬不起头。”贫困户阿忠吉坡看着自己的新房感慨道。阿忠吉坡以前住的房子又破又小,是他的父亲留给他已经住了2 0 多年的土坯茅房,每次刮大风下大雨就提心吊胆,害怕房子垮下来,通往村里的路也不好走。以前一年收入都不到1000元,吃不饱是常态,一家四口一天吃四个洋芋,每逢过年,为了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戚,阿忠吉坡一家都要花光一年的积蓄,买一头很小的年猪来应付。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他的家已经变成了崭新的小洋房,宽敞、明亮,还修了厕所、厨房、储物室、客厅、猪圈等等。阿忠吉坡在政府帮扶下, 还买了猪和鸡搞起了养殖,现在每年光卖猪的收入就在万元以上……看着柴房门前挂满的香肠和腊肉,阿忠吉坡深深地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深切感恩党和政府,感谢拉马书记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对他及家人的帮扶。

已经70岁的贫困户曲木车九,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房子,他自己只花了700元,厕所、玻璃、电视、沙发、洗衣机、灶厨等都是政府给配备的。“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值了,共产党就像我的父母,修建了房子,还给发粮食、送棉被等等。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曲木车九说。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了,贫困户阿来友则杀了一头300多斤的年猪,他说这是他结婚以来第一次杀这么大的年猪,因为高兴,因为脱贫了。目前通过帮扶,他的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已考上了大学,得到了20000元的奖励。通过产业扶持资金贷款, 目前他家里有2头牛、4头猪、300只鸡、100只鸭,早年欠的账已还完,还有了存款。此外,还买了拖拉机、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等,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彻底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可以有能力杀大的年猪啦!

“拉马书记,发财了发财了!”拉马文才来贫困户巴久说日家里探访,巴久说日妻子激动地说,“我们家现在有3头牛, 刚卖出去1头牛卖得25000元,这头牛现在有人出28000元了,我们还没有卖,你看我们猪圈里的猪,200斤以上的就有3头,现在存折都已经有了,我们家发财了,我现在非常满足。感谢你们的帮助,感谢精准扶贫,没有精准扶贫的话,我们家的日子真没有办法过下去。我们夫妻都是文盲,丈夫又是残疾,家庭地少人多。真心感谢共产党帮助我们这些劳苦大众! 

无怨无悔,成绩斐然

看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拔地而起;平整宽阔的通村通组入户硬化公路像一条条彩带飘向每个家庭;一群群绵羊在半山腰安静地吃草;一群群鸡在院落里奔跑啄食;一排排新种植起来的花椒树迎风摇曳; 挂满厨房的腊肉和香肠十里飘香;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耳目一新;村民爽朗的笑声和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深耕四载,拉马文才带领尔吉村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成绩斐然。

脱贫致富重在智慧和对策,四年来,拉马文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在扶贫工作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成果,其积极撰写的《彝族贫困村精准帮扶调研报告— 以喜德县尔吉村为例》《疫情对我省彝区劳务输出的影响及其应对》《坚决打赢我省彝区脱贫攻坚战的六点意见》等5篇调研报告和对策建议,分别获四川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尔吉村的脱贫成功也离不开领导班子及工作队的齐心协力,尔吉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 贺波洛乡红旗党支部”“凉山州脱贫攻坚先进组织” 等奖项。尔吉村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喜德县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尔吉村妇女健康与教育互助会”被评为“凉山州脱贫攻坚优秀案例”等荣誉。驻村工作队中两人于2019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优秀队员”称号,拉马文才个人还获得四川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拉马文才感慨道,“我不仅见证着尔吉村的点滴变化,也正在亲历着这场变化,我改变了尔吉村,尔吉村更改变了我,我的驻村之路无怨无悔!” 

对于尔吉村未来的扶贫工作,拉马文才说,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重点下功夫。

【记者手记】

以智扶贫,点亮彝家

初识拉马文才先生,为人谦逊、低调、热情,话不多, 但一谈起尔吉村的情况和扶贫工作,便兴奋地滔滔不绝,看得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不断地了解中得知,拉马文才出生于1982年,是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需要和保障单位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既懂彝文彝语又有人类学专业知识的拉马文才挺身而出,他把妻儿老小留在成都,只身一人来到大凉山这片贫困土地。在这里,他将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间,布置成集办公与作息于一体的场所。

日子过得很快,四年的时间里,修建安全住房、因户施策、以购代捐、产业扶持、设立扶贫发展基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等等……拉马文才不断开展了他的工作部署。另外, 他还坚持以智扶贫,以农民夜校为阵地, 注入移风易俗、安全卫生健康知识、禁毒防艾、好习惯好风气等内容, 通过舞蹈活动、唱歌比赛、传统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将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好习惯、好风气不断传授给村民。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尔吉村开始脱贫摘帽,村子一天天地变好变美,甚至有的村民开始发家致富……这些点点滴滴,拉马文才笑得很欣慰。

心中有责、使命担当、无私奉献……拉马文才带领尔吉村千家百户收获幸福生活,在村民心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好干部,在家人眼里,他是在彝区助力脱贫的孤独父亲,更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亲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