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深刻内涵,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0

本刊记者 刘长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131日,中办、国办对外公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在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重要路径。就高标准市场与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要素市场体系改革的重点和思路,推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等问题,《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重要路径

中国发展观察:《方案》指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理解高标准市场与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 

王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和全局性支撑作用。从市场体系到现代市场体系,再到高标准市场体系目标的提出,这既是我们党在经济发展中对市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改革目标与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的相互适配过程。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求我们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形成更高效率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整体效率,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不断提升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自由和充分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是引导资源要素配置到更高效率领域的先决条件,而市场体系发育水平, 则是形成实时反映供求变化的价格, 以及有效发挥价格机制的关键前提。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从国内发展新要求来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合作新格局来看,只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有力的制度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因此,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支撑。

中国发展观察:怎么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 

王微:高标准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立更高水平的现代市场体系,二是更加彰显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从第一层含义来看,对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已经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完备、治理完善” 。“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般特征和目标,“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则是面对新机遇、新环境和新任务,更加强调现代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理论的新发展;深刻把握未来市场体系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求,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升级版”。

从第二层含义来看,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制度优越性。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政府和分散决策、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将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有效有机结合的关键, 是更好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功能,有效叠加政府和市场效率的基础。我们所具备的这一制度优势,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和底气所在。

中国发展观察:当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王微:很大程度上说,我国40多年的改革历程,也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但距离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要求仍有明显差距。

商品和服务市场方面。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整体不强,城乡区域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指导,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功能尚不完善;服务领域价格市场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市场仍在形成过程中。

要素市场方面。相对于商品和服务市场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推进也不均衡,要素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仍需提升。同时,在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消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提高土地城乡一体市场化配置水平、有效发挥产权市场功能、健全技术市场机制和加快构建数据市场等方面,仍然有一些改革任务没有完成,还有一定的完善和优化空间。

市场规则建设方面。在市场准入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仍然存在不合理准入门槛,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民营经济进入及运营仍面临诸多障碍, 企业退出机制也有待完善;在市场开放上,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服务市场开放上仍有空间;在市场竞争上,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推进, 市场分割、区域壁垒不断呈现新特点、新形式,行政性垄断有待进一步消除,竞争中性监管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落实; 在市场秩序上,审慎合规监管体系建设仍需加快,各要素市场之间联动性有待增强,法规标准体系有待健全,对新型商业模式和平台经济的科学有效监管仍在探索实践中,等等。

中国发展观察:这些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王微: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既有长期存续的问题,也有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关键在于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例如财税体系和政绩考核指标惯性, 使地方政府仍然有干预微观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动力和能力;要素市场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和多个政策目标的兼顾,对外开放需要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匹配, 关键领域改革中各部门推进步调不一致;对于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治理体系不完善、法规标准不健全、监管能力和经验不足。此外,我国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现实国情,以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也成为近两年市场体系建设较难实现整体平衡推进的痛点难点。

中国发展观察:怎样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的改革? 

王微:要按照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既定方针,将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推进改革的重点,充分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一是以健全法规体系为基础, 在法治化框架下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法治是现代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将为激活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家精神和深入推进重要环节、重点领域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制度基础。

二是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应弱化各级政府过度干预微观经济和企业决策的动力能力,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在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同时防止市场垄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消除和打通影响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流动的各种非市场限制及堵点。

三是以价格改革为重点,加快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市场化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同时推进资源和服务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优化政府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自然垄断领域定价的透明度; 还要促进土地、金融、产权、数据等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

四是以制度型开放为路径, 打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配置通道。继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金融业和服务业扩大开放为重点,加快自贸试验区和各类试点成熟政策全国复制推广步伐,推进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贸易及监管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畅通国内国际市场,深化和加速国内商品及服务市场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探索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有序跨境流动。

五是以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为目标,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和效能。主要包括,优化监管主体、能力、手段, 促进形成专业化、高效化、精准化的社会共治格局;实行全国相对统一的市场准入、监管和执法规则标准,提高监管公平性和透明度;强化中央反垄断机构职能,加强对各类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强大数据和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现代化监管手段和能力,不断适应对新业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的监管要求。

加快要素市场体系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举措

中国发展观察: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什么是推进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王微: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市场体系基础上的更高级的形态,而要素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则是衡量市场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商品服务市场资源配置是否真实反映供求和价格、是否真实有效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97%的商品已完全实现市场化供给和定价,基本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然而相对于商品和服务市场,我国要素市场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改革推进也不均衡。

十八大以来,要素市场改革步伐有所加快,金融、劳动力、土地、产权、技术、数据等领域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显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还存在着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

同时,受传统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要素市场体系市场化程度和改革依然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些既有问题,在市场的准入、开放、竞争、秩序等方面,均有体现。

中国发展观察:在前述问题的回答中,要素市场存在的问题已有所涉及。对标《方案》,请再展开予以具体分析。

王微:不同的要素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难点堵点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可以从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以及数据这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土地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市场机制对城乡土地配置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城乡土地二元分割特征依然突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流转改革需要加快,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同地不同权”情况还比较明显。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城市的生活生态用地特别是住房用地的供应比重偏低。建设用地急需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存量土地效率。土地取得和保有环节征税过低,而流转环节的契税、营业税、印花税等整体税率又过高。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尚存。城市外来就业人员在就业准入、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就地医疗等方面的利益需要进一步保障。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产业工人、生产性人员的巨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灵活就业需要政策和制度的引导扶持。

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协调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能充分得以发挥,支持和服务“三农”及中小微企业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金融要素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市场化约束机制和违约风险承担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自律机制、相关法规体系仍有待完善,双向开放程度仍有待提高。

技术市场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全面设定技术市场各类主体在技术转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法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收益、处置政策,以及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动力与活力等方面亟待制度创新。技术市场多部门协同促进机制尚未定型。技术市场服务机构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尚缺乏深层次互动。

数据市场尚未形成。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数据尚未完全打通和商业化应用。平台企业数据资源的产权、使用、责任义务等缺乏法律规范,大数据无法合理市场化。涉数据违法成本较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市场主体发育缓慢,引导和扶持政策有待健全。大数据市场运行不规范,亟待规范治理。

中国发展观察:如何理解加快要素市场体系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举措? 

王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已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局的高度,对要素市场体系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框架构建。《意见》很好地彰显了改革理念,回应和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诉求,在首次提出市场经济的三大基础性制度——产权制度、准入制度和公平竞争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了要素市场体系改革的重点和目标,即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意见》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布局,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必将成为我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一步,并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发展观察:那么,要素市场体系改革的重点主要有哪些呢? 

王微:尽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新格局。土地市场的改革重点是,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通过破解土地市场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土地要素合理高效配置,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重点是,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加快缓解和解决劳动力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的主要障碍,打破地方政府在劳动力、人才流动及管理上面临的困境。

金融市场的改革重点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通过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强化合规监管,进一步发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枢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

数据市场的改革重点是,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针对数据市场面临的难点和关键点,构建完善数据市场运行的基本框架,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应用、高效有序运行和公平透明竞争“铺路架桥”。

中国发展观察:价格改革的作用如何体现? 

王微:价格改革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机制。价格是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前提, 在公平竞争和透明监管前提下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灯和导航仪。必须尽快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在土地市场上,重点是要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政策,推动实施城镇低效用土地再开发,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在金融市场上,重点是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在技术市场上,重点是要加快全国技术交易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价格合理形成。

中国发展观察:高标准市场体系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有何要求? 

王微:要素配置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要素配置的主体和机制, 也受要素配置方式的影响。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就是要突破现有要素配置的制度障碍,创新要素配置的制度,更好地结合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更加科学合理地界定二者的边界,真正让政府收缩干预要素配置的同时,让市场在要素配置中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功能。例如在土地市场上,主要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土地资产处置,促进存量划拨土地盘活利用;健全工业用地多主体多方式供地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在劳动力市场上,完善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机制,畅通人才跨所有制流动渠道,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中国发展观察:要素市场改革与商品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如何协同推进? 

王微: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配套的关系。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决定商品和服务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商品和服务市场创新发展的根源和保障,而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创新发展,也对要素市场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在积极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从市场运行和监管、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现代服务市场创新发展、流通体制改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推动商品和服务市场创新发展, 从而为要素市场改革创造坚实基础。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