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春回大地,芳草又青。
步入2021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仿佛是春雷一声震天响。对此,笔者的理解,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战略定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 万美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美国对我国的战略遏制不断升级,以及国内经济循环面临不少堵点的实际情况,必须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抉择。如果说实行沿海开放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决定性作用。
提出新发展格局有它自己的逻辑。中国经济过去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全面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奠定了供给基础、需求基础和制度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加速变革,为全面启动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跨越雄关,再启新程。
从供给看,中国已建立了全世界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 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国内产业相互配套,规模效应、范围效应以及学习效应在产业体系中全面展现,产业链具有较好的自我循环能力。
从需求看,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不仅具有14亿多的世界最大人口规模, 更具有4 亿人口的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都位居世界前两位,并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
从体制机制看,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统一公平的全国大市场也在各类基础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改善营商环境等举措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国民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基本实现畅通。
不过,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金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既要从实体经济层面,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需求侧管理, 又要从虚拟经济层面,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保障实体经济循环畅通的金融体系。
踏平坎坷成大道。
当务之急,我们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归根结蒂, 就是还需正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这样才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双循环”不是平均用力, 有主次之分。“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新发展格局中的“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的双循环。这就启迪我们,“ 双循环” 不是平均的, 也不像过去那样以国际循环为主体;国内循环是主循环、是双循环的基础,国际循环是国内循环的辅助和延伸,这是新发展格局的显著标志。历史表明,大国经济只有立足国内循环实现规模经济,刺激市场主体创新,才能夯实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产业基础,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实现更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国内循环越顺畅, 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我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依托强大国内市场,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协调发展; 就意味着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 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意味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优化供给结构, 改善供给质量,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 双循环” 是一个整体, 还需双向发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 国内循环不能离开国际循环, 否则, 就容易退回到自我封闭的老路上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我们:“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2020年10月14日,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强调新发展格局中的“双循环”是一个整体,就是要求我们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要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 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加速补齐要素、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在更宽广的视野下引导国内产业提质增效和消费升级,让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前一段讨论新发展格局的一些文章或报道中,特别是境外一些学者和媒体担忧中国发展会走向“内顾化”、走向改革开放前的“自力更生”,这是对新发展格局的误读误解,是对国内国际循环辩证统一关系的片面认识所导致的。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等同于“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在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扩大内需;在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不仅仅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新发展格局的定义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前两个短句都是定语, 最后落脚在“新发展格局”。我国作为经济大国,一直都是以国际循环为主体,所以应该花更多精力研究如何让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与此同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涉及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也可以用国民经济核算的三分法来概括,即生产、分配、支出,来分析国民经济循环。如果生产、分配、支出相互贯通,那么这个循环就是畅通的。就像国民经济有三个管道, 需求格局中的居民消费管道的直径、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管道的直径、生产格局中居民消费品管道的直径, 如果都是一样的, 那么管道循环就畅通了,否则就会影响经济顺畅循环和发展。
说了这么多,笔者就是强调实体经济是一个纵横交错且持续循环的立体动态系统,与此相对应,金融作为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也应是一个纵横交错且持续循环的立体动态系统。
2 0 2 1 年作为“ 十四五” 开局之年,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对金融业而言,要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好支持,就需要围绕实体经济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说到这里,我们到底拿什么样的金融投身于新发展格局中?
—— 拿配置资源功能, 换金融体系结构调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的流动是资源配置的载体,资金循环带动经济循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具有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功能,因而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和优化货币资金流动与配置,金融能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及其他生产要素聚集,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刺激生产和消费,进而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量。发挥好金融作用,让金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重在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直接融资是做大金融总量、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具有“ 造血” 功能, 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大力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通过市场发现和支持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前景的企业, 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 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优秀科创企业成长,助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 拿服务实体经济, 换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形成错位竞争、各有特色的银行保险机构发展格局。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发挥好民营银行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优化融资结构, 需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和债转股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国家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围绕事关国家产业安全和存在“卡脖子” 风险的重点产业链,大力支持技术攻关和产品替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安排好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促进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等方面的助推作用。还有,要加快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 拿金融科技赋能, 换服务能力水平提升。金融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创新促进金融要素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此,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普惠性的金融产品,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产品供给结构, 提高金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加强监管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和应用, 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比如,通过支付创新、业务创新等,引领和促进线下消费服务并使其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以服务创新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更高效、更便捷、低成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拿市场内需潜力, 换取金融双向开放。充分发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对外开放。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 以系统性、制度化的开放格局和透明、规范、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 吸引更多优质国际金融资源。
在国民待遇的框架下,坚持对各类资本和市场主体公平对待,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展业,实现良性竞争。努力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运作水平, 利用发挥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 C E P)、“一带一路” 等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提高国际竞争力。
把握新发展格局,灵魂在于新发展理念、基础在于国内循环、要义在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支撑在于金融的能力和水平,目的在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众志成城,金融业更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更要在关键处落好子。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我们相信,中国金融一定能够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