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虹云 康艳兵 朱松丽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碳中和等气候行动强化减碳力度,“碳中和”催生了新一轮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气候政策也在加速调整和转变。2020年9 月,中国向世界庄严宣示提前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是我国引领未来全球产业高地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跟踪研究碳中和国际行动,对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实现我国政府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政府在行动
(一)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为呼应《巴黎协定》提出的1.5℃温控目标,巴黎会议之后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
在2017年12月“同一个地球” 峰会上,29个国家签署了《碳中和联盟声明》,承诺21世纪中叶实现零碳排放;在2019年9月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66个国家组成了气候雄心联盟;截至2021年1月20日, 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英国、瑞典等六国已将该目标法律化,欧盟、西班牙等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相关法律草案。总的来看,大部分国家(包括南非、斐济等发展中国家)均以2050 年为碳中和目标年,少数国家(如瑞典、芬兰等国家)把目标年提前到了2035—2045年。我国是唯一一个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
(二)主要国家的碳中和行动计划
欧盟委员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政策性文件,2019年11月发布了“2050欧盟绿色新政”。欧盟绿色新政以“205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推动全局性转变的抓手,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包括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重点行动,明确了能效、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立法计划以及每年新增2600亿欧元绿色投资的资金保障机制。绿色新政是欧盟的绿色发展战略和世纪工程,其根本战略目标是重塑未来的发展方式,建设公平繁荣的社会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在美国,尽管特朗普上台后退出了《巴黎协定》,但是许多市州和企业低碳转型力度未减。而当前,美国已正式重返《巴黎协定》,并承诺,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美国的“3550”碳中和目标, 拜登政府计划推动绿色复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承诺4年内为气候友好型基础设施投入2万亿美元,涉及高铁扩建、电动汽车生产、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10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清洁技术在美国经济中的应用。
2020年底,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绿色增长战略》,表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零碳社会”。日本经济产业省将通过监管、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动员超过240万亿日元(约合2.33万亿美元)的私营领域绿色投资,针对包括海上风电、核能产业、氢能等在内的14个产业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任务。日本提出将在15年内逐步淘汰燃油车;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50%;日本政府还计划引入碳价机制来助力减排,将在2021年制定一项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收费的制度。日本将以此来促进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预计到2050年该战略每年将为日本创造近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德国将1300亿欧元刺激资金中的1/3用于公共交通和绿色氢开发等领域。英国启动了440 亿美元的清洁增长基金,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韩国的“数字和绿色新政”计划投入73.4万亿韩元(约600亿美元)支持节能住宅和公共建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
(三)地方政府的碳中和行动
除了国家政府层面,来自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碳中和行动也已蔚然成风。截至2021年2月, 有454个城市参与由联合国气候领域专家提出的“零碳竞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102个城市承诺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社会经济最领先的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悉尼、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等,都提出了要实现净零碳排放。最早的提出要在2030年就实现。
多个城市已经开展了零碳城市或示范区的尝试,如英国的布里斯托零碳城倡导供热脱碳、能源脱碳、交通脱碳、所有新建建筑做到净零碳排放、废弃物脱碳等。2018年布里斯托启动了City Leap 项目,计划吸引10亿英镑的全球投资,推动2030年之前在城市实现零碳、智慧能源系统。英国的亨伯零碳区也开展了大规模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网络以及氢能设施的探索建设。除此之外,英国的贝丁顿零碳社区、丹麦森讷堡零碳城区等也都进行了很好的零碳尝试。
碳中和:企业在行动
企业也积极加入了碳中和的行列。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的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超过300家国际公司、商业机构、投资银行加入了碳中和行列,力争2030-2050年之间实现净零排放。
(一)传统能源公司推进低碳转型
老牌石油公司BP宣布了“净零”的全新愿景和目标,提出到“ 2 0 5 0 年或之前, 成为净零公司”,并提出实现愿景的新战略。新战略聚焦三大重点领域,提出在2030年之前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年投资额由约5亿美元逐步增加到约50 亿美元,氢能业务在核心市场的份额增长到10%,与全球10-15座大城市以及三个核心行业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壳牌提出计划全面削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到2035年将销售产品的碳足迹减少30%,到2050 年将减少65%。公司的目标是最迟在2050年成为净零排放的能源企业。壳牌设置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事务专员,跟政府部门和股权交易基金沟通交涉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切实加大在氢能、储能电池等交通无碳能源动力技术和CCS/CCUS低碳减排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并寻找低碳转型战略的核心与抓手。
道达尔集团宣布,致力于在2050年在集团全球生产业务以及客户所使用的能源产品中实现净零排放。道达尔确定了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GW的目标。为积极推动能源转型,道达尔投入低碳电力的资本支出比例将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从10%提高到20%。
(二)高耗能企业加快脱碳步伐
一些国际高耗能企业也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和减排路线图。大型钢铁企业安塞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承诺到2030年比2018年减排3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安塞乐米塔尔一直在探索以碳中和方式生产钢铁的技术, 在2019年发布的《气候行动报告》中提出了不同的技术途径,并于2020年公布了实现碳中和的减排路线图。2030年的目标旨在实现三大突破:第一将实现氢能源炼钢;第二实现碳循环炼钢,使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碳能源替代传统炼钢过程中的化石燃料;第三实现化石燃料的碳捕获和封存,并在生产过程中反复利用。瑞典钢铁集团(SSAB)提出“到2045年实现无化石燃料冶金、2026年投放无化石燃料钢铁产品”目标;利百得钢铁集团(LibertyGroup)更是超前地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德国迪林格钢铁集团(Dillinger) 的法国子公司近期获得法国政府180万欧元的国家补贴,将用于其加快脱碳。
(三)商业巨头带动供应链零碳发展
除跨国能源公司和大型耗能企业外,高端制造业和互联网商业巨头也纷纷做出零碳或减碳承诺,并将带动产业供应链零碳发展。
各大车企纷纷出台减排目标和减排措施。最近,通用汽车宣布2035年将停止销售燃油车,全力发展电动车,未来五年投资270亿美元用于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汽车, 助力实现到2040年其全球产品和运营都实现碳中和目标;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宣布将在2030年前达成减排1/3的目标;韩国现代汽车宣布,将停止更新柴油内燃机机型,并逐步降低对于化石能源内燃机的依赖,加大向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转型的力度。美国福特汽车及德国大众汽车则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日本丰田汽车已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减碳90%。
苹果公司2020年7月20日表示将在未来10年内全面消除企业碳排放,包括产品和其庞大的供应链。针对供应链,苹果将解决来自价值链的间接排放。苹果表示任何希望成为苹果供应商的公司都必须承诺在10年内使苹果产品100%使用再生能源。戴尔公司宣示到2030年碳排放要减少50%,并承诺增加回收, 整个业务范围内使用更多再生能源。亚马逊发表了《气候宣言》, 提出将于2040年实现碳中和。微软提出除了2030年达到负碳排放之外,2050年负碳排放量还要等于其曾经排放过的碳排放总量。谷歌也提出要将本身营运范围碳中和扩大到供应链。
这些高端制造业和互联网商业巨头的碳中和行动将除自身外, 带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绿色供应链,实现供应链净零排放的愿景。
碳中和:技术在进步
(一)传统能源逐步退出
碳中和催生了新一轮的以“脱碳”为特征的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2017年英国和加拿大牵头成立了旨在2030年前彻底弃煤的“助力淘汰煤炭联盟”,到2019年加入这个联盟的国家达到32个,另有59 个地方政府及工商企业加入,2020 年英国电网创下无煤电运行满一个月的新记录。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沃尔沃、大众、戴姆勒、宝马等十多家全球汽车企业都已提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二)清洁能源成为主体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的同时, 清洁能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发展方向和世界能源供应增长的主体。2020年7月,在国际能源署(IEA) 清洁能源转型峰会上,代表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80%的40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型经济体部长强调,要让清洁能源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至2019年,全球净增发电装机容量中,70%以上是光电和风电。过去10年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82%,产业规模增长15倍。
氢能发展也将提速。日本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氢能源基本战略;2020年6月,德国发布国家氢能战略,确认了“绿氢”的优先地位,随后欧盟公布《欧盟氢能战略》,在未来十年内将向氢能产业投入5750亿欧元。据埃信华迈(IHS Markit)判断,到2023年,全球每年在“绿氢”能源方面的投资预计将超过10亿美元并呈加速趋势。2020-2030年,预计欧洲5个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将投资440亿美元于“绿氢”和“蓝氢”项目。
(三)新兴技术催生绿色产业
新兴技术方兴未艾,催生了一大批绿色产业。在建筑领域,热泵、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等节能技术得到推广,净零碳建筑正在逐渐成为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交通部门在走向电气化或氢能化,燃油车正在被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工业领域除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使用、电气化水平提升外,CCUS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示范。同时储能、微网、氢能、直流电等新兴技术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
碳中和:政策在调整
(一)推动气候立法
气候立法是保障碳中和实现的重要手段。英国是全球首个以国内立法形式确立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国家,已于2019年6月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修订案。德国于2019年11月通过了《气候保护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德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3月提交了《欧洲气候法》草案,其中也明确了碳中和目标。除此之外,瑞典、丹麦等国家都已通过国内立法明确了气候中性目标,芬兰、爱尔兰等国的相关立法草案也在修订和批准过程中。
(二)出台多种低碳政策工具
各国出台的低碳政策工具, 如碳交易、低碳标准、税费、碳关税、绿色金融等,将对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碳交易方面来看,欧盟提出将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新加坡提出尝试建设国际碳交易中心。从碳排放标准来看,重点行业和产品的碳排放标准将逐步趋于统一化。在税费制度方面,欧盟和美国将考虑大幅度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等不利于减排行动的行业补贴,还有一些国家提出完善税费机制,实行绿色税法。
在碳关税方面,欧盟在绿色新政中明确提出将实施碳边境调节税,针对选定行业设定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进口高碳行业征收碳税; 美国新当选总统拜登在其竞选演讲和辩论中也提出了碳关税主张,这将对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的投融资政策环境也在快速发生变革,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已陆续停止涉煤项目融资支持,97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全球碳会计伙伴关系(P C A F),并承诺对其贷款和投资项目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和披露, 而以“脱碳”为特征的绿色金融也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优先方向。
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
我国主动对外宣示碳中和目标,但在面向碳中和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的机遇、挑战和不确定性。建议我国借鉴国际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多方合力打造低碳社会,推进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障实施,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并谋划加强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一是加强部署,推动碳中和顶层设计。各国政府不仅提出碳中和目标,以欧盟、德国、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还提出了详细的碳中和战略,对中长期的零碳发展做出了部署。当前我国虽然提出碳中和承诺,但仍缺少清晰详细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建议:第一,加强对碳中和目标内容和实现路径的研究,尽快制定详细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和路线图,明确我国碳中和的目标范围和实现路径,出台中国版“绿色新政”。第二,全面低碳转型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建议加强全面统筹和综合协调,积极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统筹协调,多方合力打造零碳社会。纵观全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行动是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我国也应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碳中和行动, 并引导绿色低碳行为,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打造零碳社会。建议:第一,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出台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并在地区发展规划中体现低碳发展理念,组织开展地区间“零碳竞赛”。第二,引导各行业企业提出自身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实施路径,开展“零碳示范区”和节能低碳技术试点示范。第三,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行为,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社区。
三是加大力度,推进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脱碳” 已成为下阶段产业格局争夺的新高地。我国须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能源、产业、技术革命。建议:第一,坚持“节能优先”,推进绿色制造,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碳建筑、清洁供暖等技术,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效水平。第二, 逐步摆脱以煤炭为核心的传统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储能、微网、直流电等新兴技术,加快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电力为核心的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大力培育低碳、零碳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借助工业物联网、AI等信息技术,推动零碳能源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耦合。第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复合型工厂,提升产业部门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
四是务实推动,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激励绿色低碳转型。为保障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各国出台了大量包含法律、财税、市场、投融资等在内的政策。我国各个部门应通力合作,多种政策工具协调发力。建议:第一,加强绿色低碳法律体系建设。尽快推进碳中和立法,确立碳中和目标在我国的法律效力;完善修订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完善财税、价格等政策措施,对高效节能低碳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等技术、产品和项目在财政、税收和价格政策上予以激励,加大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第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碳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碳定价机制, 扩大碳交易主体覆盖范围。第四,借鉴欧盟经验,探索建立低碳公平转型基金,为相应的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低碳转型提供帮助。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担保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布局“净零碳”经济。
五是积极谋划,加强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当前碳中和是国际社会的热点,我国是全球走向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碳标准”“碳关税” 将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项目产生很大影响,也需要我们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建议:第一,积极谋划,跟踪国际气候行动,及时调整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环境治理,参与国际碳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第二,把握中欧、中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机遇,推动低碳技术和创新合作。第三,建议在国际多边场合,积极宣传我国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政策行动及典型案例等,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Visit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