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双碳”与第二个百年目标

0

 

车海刚

3月,柳条吐绿,玉兰含苞。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风向标意义的全国两会,重新回到北京的春天。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两会的会期推迟到5月下旬,打破了三十多年来两会固定于每年3月召开的惯例。今年两会重回春季,在3月如期举行,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卓有成效、经济社会逐渐“复常”的有力证明。

今年两会最受瞩目的议题,无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闭幕会表决通过了相关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去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新”要求统领全篇,为未来5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我们所说的新发展阶段,就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时间跨度约为30年。其中,从现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的前半程;而“十四五”时期,又是这个阶段开局起步的关键5年。因此,规划纲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纲要一开篇,即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环境,指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基于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在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总结。综观纲要全文19篇、65章,其中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涉及17篇,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主题和新发展理念这一逻辑主线,落实将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要求,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抉择。纲要不仅单独设立“构建新发展格局”专篇,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和部署,还在多个篇章中勾画了新发展格局的具体构建路径。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受到代表委员们及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统计,自那时迄今的短短半年间,习近平主席已相继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就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合称“双碳”目标)发表重要讲话。

“双碳”目标的本质要求就是高质量发展,这两大愿景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呼应衔接。“十四五”作为“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两会审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当中则提出,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两会闭幕仅四天后的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到“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指出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可以预见,在“双碳”目标的牵引与倒逼之下,绿色必会成为“十四五”乃至未来中国发展的底色。一场涉及能源转型、产业转型、金融转型、生活方式转型,涵盖供给和需求两侧的绿色革命将在神州大地掀起,进而全方位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然,作为仍在发展中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不乏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天是万物萌动、播撒希望的季节。在这个举国上下喜迎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年份,两会重回3月,寓意着中国号列车再度从春天出发,满载亿万人民的梦想,一路驶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明天。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