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高水平开放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

0

本刊记者 张 倪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三五”时期,中国开放理论持续创新,开放制度更加完善, 开放实践不断深化,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继续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20日至22日,以“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在京举行。参与论坛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中,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及关键举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何破解国内自贸试验区同质化发展难题,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将肩负怎样的新使命,以及中美关系新展望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开放的中国市场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发言中,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要素成本结构和比较优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外循环集成全球优质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特别迫切。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于高端消费品、中间产品和资本品以及服务等的需求逐年增加,但国内优质供给不足,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增加进口来填补供需缺口。为使国内经济能够循环起来, 每年我们需要进口2万多亿美元的货物和近5000亿美元的服务。

“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自身的职能,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具体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准入门槛; 二是做实开放平台;三是加快制度性开放;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谈及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会带来哪些变化,钱克明表示,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更好联接,共创机遇、共享繁荣:一是市场相通中共享更大发展机遇;二是产业相融中构筑更有韧性的供应链;三是创新相促中激发更强的增长活力;四是规则相联中贡献更多的开放智慧。

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全球经济前景有了大幅度的改观。由于疫苗的投放,同时很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预计全球GDP增长会在2021年实现5.5%的水平,全球的产出到2021年中期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复苏更加强劲,预计GDP增长在2021年达到7.8%,在2022年实现4.9%的增长, 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非常重要的“火车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 古里亚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易、投资在全球市场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确保经济强劲复苏和应对未来危机的韧性。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无双的,我们也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对于戴姆勒而言,中国不仅仅是市场,也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风向标。他认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5G、人工智能和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还会加强中国在技术方面的引领作用。国际合作则是另外一个支柱, 通过更开放的经济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同时实现多方共赢。

花旗集团董事长杜颂安表示, 中国取得了巨大的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体进一步融合。中国已经是全球124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吸收国,这本身说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的改革尤为引人瞩目,特别是服务行业,包括在不同的金融领域取消外资持股的最高比例限制,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及金融服务整体环境的改善,都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实现了长足的开放与发展。在金融服务行业,保险、证券、资产管理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商业布局。国际金融机构也能够进一步从中国的开放中获益,他们将其产品、专业技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等带到了中国,让中国的市场更好地和国际体系整合起来。”杜颂安指出, 跨国公司因为中国市场的成熟以及中国供应链的成熟而被吸引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规模以及发展速度也不断吸引着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到中国。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内需,并不断采取措施开放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毫无疑问,中国在打造全新发展模式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步伐。过去几十年,中国已经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制造业繁荣的中心, 全球科技工业供应链的枢纽。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从2019年的1400亿美元已经上升到2020年的1630亿美元。

对于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表示,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推动全球化以及多边主义,包括和跨国公司一道做这项工作。中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还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同时,继续重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将变得更加容易。

万事达卡总裁、首席执行官孟轲建议,一方面需要数字化的技术来实现转型,需要一些普遍的商业规则,加强亚洲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连接。开放性使消费者受益,也能够让创新受益,同时让竞争性有所增强。另外,要着眼于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小微企业,帮助他们尽快复苏,小微企业在全球企业总数中占比90%,雇工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0%,贡献了近一半的全球GDP,需要央行和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小企业纾困计划,同时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帮助这些企业拓展电商、网店等业务。

开放新高地,省市新举措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六次扩容后,目前我国自贸区数量已达到21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日臻完善,极大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去年9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格局。

在全国已有21个自贸试验区基础上,北京自贸区能够为全国自贸区建设带来什么?其具有哪些突出特点?北京市副市长殷勇表示,北京建设自贸区,首先要突出科技创新。北京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城市,在《自然》杂志公布的全球科技城市的排名中,北京过去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北京在科研人员、重点实验室装备、研发经费占GDP的支出比重、人均专利数等科研产出方面都在全国领先。因此,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为特征的自贸区能够有效地推动全国自贸区的建设。

同时,北京数字经济优势突出, 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到38%, 在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方面都引领全国。北京建造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能够进一步推动在全国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服务业是北京的竞争优势产业,在自贸区的建设中, 北京进一步突出服务业开放的特征,尤其是在国务院公布的服务业开放政策中,凡是符合北京发展定位的,都可以按程序报批后进行试点。因此,北京自贸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在服务业领域是全国最优。

20184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海南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也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去年6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海南进入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的自贸港时代,海南发展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出“欢迎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的邀请,近三年来,海南以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为激励,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海南的信心。过去三年,到海南投资发展、新注册成立的市场主体大幅增长。2020年,海南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13.7%,位列国内第一,而其中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一大批符合自贸港产业发展定位的外资落户海南。

是什么让海南从吸引外资的小省,一跃成为了全球企业关注的重要省份?沈丹阳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决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关键作用。从调研情况看,前来海南投资的各国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海南和未来的海南至少能给他们带来“资源更多、商机更多、成本更低、管得更少”的强烈获得感。

近年来,四川成都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地为统领,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正在加快建设以创新为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当前,成渝及其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成都市副市长曹俊杰指出,作为成渝地区的双城经济圈的集合城市,成都正加快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曹俊杰表示,今天的成都具有更加明显的开放优势,作为欧亚大陆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及中西部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成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天府政务服务品牌,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国际化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2020年对外经贸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总额7150 亿元,同比增长22.4%,目前在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305家,驻蓉领事机构20家,位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

同时,成都进一步加快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加快推动自贸区协同开放,不断提升四个国际口岸、三个综合保税区和三个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加快构建口岸经济体系,推进中法、中德、新川等6个国家合作园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分别获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中美关系发展:超越困局,以终为始

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了正增长,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随着世界各国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发展强劲的中美贸易关系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虽然挑战仍然存在,但互惠贸易关系与建设性对话是实现中美之间强劲而有韧性供应链的最佳途径。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委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指出,中美关系实际上对于世界都是利好的,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既帮助了中国,也帮助了美国,是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所需要的双边关系。50年之后将依旧如此。我们不应该进行遏制或者是进行冷战,因为中美关系对于加强世界的安全稳定特别是亚洲的安全稳定非常重要。

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名誉联合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 鲁宾看来,我们需意识到美国和中国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实际上是会带来好处,这样保证我们能够以公平公正建设性的方式进行合作, 这意味着两国都应该遵循以规则为基础的合作。

“美国应意识到,我们不能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我们应积极关注中国的经济体系和贸易取得的进展。美国和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将是世界上领先的两个国家,我们应该进行建设性对话。” 谈及如何改善两国的关系,鲁宾表示,“我们应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中美双方需要多在双边与多边问题上作出贡献,要管理好彼此的分歧点。” 

“中美关系来之不易,两国需要聚焦合作。”谈及今后一个时期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表示,首先,在处理两国关系时,要有以终为始(Start with the end in mind)的思考习惯, 在大图景内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不被分歧所困,超越分歧聚焦合作。

50年前,中美处在一种敌对关系的状态,两国长期隔绝和对立, 彼此完全不了解。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认识到重要的共同利益, 成功超越分歧,实现双边关系“破冰”。今天,中美分歧再大,与50 年前也无法相比。现在两国在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都有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当年,恐怕最乐观的人也没有预想到,50年后两国关系能发展到如此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实现繁荣发展,也得益于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全面交往与合作。

傅莹指出,21世纪的世界已经改换了场景,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数字安全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治理等等,都是需要全球合作共同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今天的中美关系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关乎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如此关注,对中美合作有如此高的期待。

第二,对比当年,如今有更多改善中美关系的有利条件。50年前,在彼此差异和分歧巨大的情况下,两国尚能克服重重阻隔,绕道寻求共同朋友巴基斯坦的帮助,最终见面和商谈,在重大的国际战略问题上实现合作,现在就更没有理由走向冲突和对抗了。

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段剧烈下滑的困难阶段,中方对最近几年美方的错误做法是不太理解和无法接受的。现在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一个平台期,不久前,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中美双方进行了2+2高层对话。未来的中美关系会再度下滑,还是能在平台期稳定下来,恢复正常,进而上升和发展, 关键是中美能否在同一个国际秩序框架内解决彼此合理关切,实现和平共存。中美已经是一种深度相互依存的关系。过去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全面脱钩”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

第三,两国需要承担起历史责任。双方需要冷静客观地面对和解决分歧。只要能够开始行动,新的局面就会被创造出来。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种合作应该是开放性和真诚、双赢的合作,而不应该试图干涉内政,搞拉帮结派、你输我赢的争斗。

50年前,富有远见卓识的中国领导人,从国家前途命运的角度,从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决定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这个重大抉择,开辟了两个国家和人民走向全面合作的道路。如今中美两国再次来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集中体现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和追求。傅莹表示,希望通过回顾历史经验,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双方的分歧,为新时期两国关系的理性和健康发展,为更好地延续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做出贡献。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所言,从根本上说,中美是两个伟大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与意识形态,因此有时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会有不同。但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全球化传播和全球化经济,要求两个国家做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进行合作。正是双方的现实主义的态度,使中美关系能够不断向前发展,而这种现实主义态度也是当前所需要的。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