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破题乡村振兴 书写“齐鲁答卷”

0

本刊记者 蒋 莹

乡村振兴,鲁村论道。由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齐鲁样板打造”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会议于611日至13日在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汇泉桃花岛举办。如何实践乡村振兴?把大学办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到中国大地,这或许是一种探索。《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受邀参加会议并进行了实地探访,深切感受到众多可行可鉴可推的路径,乡村全面振兴沉稳起势,总书记的嘱托响彻齐鲁大地。

文化自信活化乡村风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3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作出重要指示。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一直聚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求突破见实效,特别是2018年以来聚焦聚力推动“五个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

“真正靠文化振兴了乡村。”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第一小组分组审议现场曾这样评价龙子峪村。他说:“走在龙子峪村的石板路上,一砖一瓦都充满文化气息,一草一木都彰显艺术品位,慕名而来的文化学者、艺术爱好者络绎不绝。”被刘家义“点赞”的龙子峪村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量身打造设计方案,对乡村风貌进行艺术改造和重塑,建设“桃花岛”。这是一直把“艺术活化乡村”作为实践路径的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域。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走在鲁村镇南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乡间的小路上,《谁不说俺家乡好》。放眼望去,山水亭台,应有尽有;房前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烟火十足。原生态的石头房子依山傍水,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不远的汇泉桃花岛上矗立着现代气息浓郁的教学大楼,灰色建筑错落有致,与近处的龙子湖畔、不远处的龙子峪村民居交相辉映。徒步小径、公共文化空间点缀其中。这里,便是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一处创新之地。

2020126日,山东财经大学、深圳东方汇泉金融控股集团与洪泰基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创办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也在此挂牌成立。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邵军认为,一流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实践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对于乡村振兴创新思路卓越探索的基础上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支持鼓励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管理、农业创新经营等专业和领域的教学、科研立足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进行实践、规划、指导和建设服务,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把学科建设和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把大学搬到了田间地头, 把论文写到了祖国大地上,为的是培养出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实践者。”山东省政协常委、深圳东方汇泉金融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董方军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介绍,作为沂源人,感恩乡亲、回报家乡,应当尽心竭力。总规划面积32000亩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其核心区域龙子峪桃花岛是世界首个乡村艺术集聚区。项目采用国际前沿公益思想和理念,用艺术活化振兴乡村,使艺术充分融入其中。引进世界著名艺术家的创作与国内一流的设计,保罗·安德鲁、福武总一郎、安藤忠雄等世界著名艺术家签约合作,借鉴日本直岛改造经验,将艺术与“三农”创造性地融合,通过艺术营造改善农村的环境风貌,对优质农品进行品牌化、创意化的再设计、再包装带动农业发展,对农民进行艺术培养及专业培训,让其充分参与和受益。

整个项目依托原有桃花岛景区及龙子峪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以龙子峪为核心,联合周边刘家坡等6个村,共建田园综合体,2018 年向山东省政府申报了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并成功入选,成为淄博市第一家省级田园综合体。目前, 沂源县正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源特色板块的要求,举全县之力全力建设好沂河源田园综合体。

“借鉴日本成熟的艺术活化乡村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沂河发源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的区位、基层基础牢固等优势,用艺术手段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打造‘处处皆艺术、人人都幸福’的艺术田园、幸福乡村。” 董方军说,以公益心态投资,以商业手法运作,采取“公益基金+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输血与造血同步,突出强化项目的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真正在农村建成人人向往的家园。

在龙子峪,说到家乡巨变,人们总要提到董方军。

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刘玉堂是沂源籍著名作家,被评论界称为“当代赵树理”和“民间歌手”。他的作品大都以山东沂蒙山农村为背景,描写农民的善良和执著,显现出来自民间的伦理、地域的亲和力和普通百姓的智慧与淳朴。其中,在《龙子峪的传说与真实故事》一文中记载:董方军早在1992年,便投资2000余万元,承包了龙子峪3000亩荒山,并引水造湖,由湖围岛,打造成了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桃花岛,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同时带动周边乡镇种植万亩桃林,被农业部命名为万亩有机无公害基地,其每年举办的桃花节闻名遐迩,也给龙子峪及周边乡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8年,正当董方军事业有成,且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严重的车祸,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一下子成了残疾人。死里逃生,他对生与死、对人生的意义有了重新认识。自此,董方军像换了一个人,建希望小学、成立教育基金、拥军优属、成立地方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

“过度工业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是世界发达国家都曾遇到过的一个过程,乡村靠什么振兴? 如何留住和吸引人才?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靠文化、靠艺术!农村青年出走,不一定是贪恋城市的物质生活,而是贪恋城市的文化。农村有绿水青山的优势,再把文化或艺术的氛围营造起来,就不愁留不住或吸引不了人才。”董方军说。

绿色产业引领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 山好、水好、林好、果好、景点好、人更好——沂源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处在山东省的几何中心, 总面积1 6 3 6 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刚刚获得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沂源县委书记王义朴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其中的“果好”,是因为沂源生态好, 土质好,地势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处在世界公认的果品生产最佳纬度带上,境内无客水流入, 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刘家坡,曾经因遍地是石头, 长不了好庄稼、留不住劳动力、娶不来新媳妇,被戏称为“光坡村”。如今,确实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放眼望去,一棵棵果树挂满了嫩绿的小果,延绵不断、深向远方,构成了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随风摇曳,美不胜收……《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来到了位于刘家坡, 规划占地面积518亩、总投资3100 万元的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里。

“灌溉、施肥、打药、套袋…… 只要轻轻打开手机就可以掌控各个环节,每一环还都不耽误。”据果园负责人介绍,他们创新发展思路, 突出“新模式、新技术、新管理” 理念,开拓实践营、管、建新模式, 建设数字果业示范基地。

创建果园建设数字化管控架构。实施5G赋能应用果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的现代果业场景。创建预期数字平台,锁定产量、锁定价格、锁定质量。实现降成本、抗风险、增收入、稳效益的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实施果业振兴计划,全县新发展各类水果17076亩,引进优良品种13个,改造提升老果园23494亩,新建(重建)苹果现代栽培示范园11处,改造提升老苹果园示范园24处。强化科技支撑,新发展水肥一体化6万亩,累计达11万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20万亩。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组织实施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项目,建成阿里巴巴数字农业(沂源)农产品加工集运中心,启 动“智慧果园”建设3处,建设阿里巴巴数字果园1处、数字农业直采基地4处,新建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5处,建成益农信息社687处,完成林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推进“三产”融合,完成省 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评审答辩,成功申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产业强镇2处,入选国家级“一村一品” 示范村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建设“百企建百园”7 处,全县446个村完成村级主导产业谋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19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20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沂源精心策划实施了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该县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以工业化思维探索山区果业 现代化之路,强化生态赋能、产业 赋能、数字赋能,从而高质量推进产业振兴,让产业兴、农民富、村更美。

“只有产业厚实,才能为乡村振兴厚植力量。”董方军说,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苹果、蜜桃、香菇等果蔬种植,建设了5个现代农业园区;引入总投资3亿元的年产3000万菌棒加工项目,还投资6000 万元建设了果蔬和酱菜加工项目,形成了菌棒生产、香菇种植、果蔬加工的闭合产业链条。其中,为引进汇泉河食用菌种植香菇项目,董 方军就为其企业垫资700万元,成为一段佳话。

外面炎炎夏日,在食用菌袋灌装车间却非常舒适、凉爽,《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看到数条智能化的流水线正在有序作业生产,现场只有一名工人在巡视……“这是公司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智能控制系统通过5G网络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AI,实现了自动搅拌、自动装袋、智能灭菌、自动接种、自动刺孔、自动脱袋、自动上架码垛等生产工序流水作业。不仅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还降低30%,完全实现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山东源河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雷说,公司通过食用菌工厂化周年高效栽培等国际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设施化和标准化,走出了一条产销结合、农科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他认为,把企业建在乡村,就是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等多点发力。整个县域山好、水好、林好、果好,漫山遍野的果木,就是培育制作食用菌的优质资源,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美 化人居环境,还通过废物利用,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做到了极致。

据介绍,公司智能工厂化香菇培育种植基地,总投资3亿元,建设生产车间、接种车间、培养车间、智能二层培养房等,形成年产3000万棒香菇菌棒生产能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中心,以合作社为纽带,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种植,与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可解决周边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同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进行食用菌生产,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目前公司已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建立健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决策与智慧化生产深度融合体系,全面提升公司的企业管理、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创新水平,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 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于雷说。

强根固魂打造坚强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

“在沂源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朱彦夫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不仅是人民楷模、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中国消除贫困奖之感动奖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更是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运告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他每一次去参观朱彦夫事迹展览馆都会心潮澎湃,感动不已。今年,沂源正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朱彦夫教育基地、618电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重走彦夫路”“流动的党史课堂”等党史学习教育情境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现场体验艰辛,赓续红色传统,汲取奋进力量。

19337月出生的朱彦夫是本地人,曾任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3次立功,10次负伤,是动过47次手术是一位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可以说,他是沂蒙精神和沂蒙红色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标志性人物,也是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少数村党组织“头雁弱”,强村富民的担子“挑不动”;各村单打独斗效率低,优势产业“做不强”;农村日趋“空心化”,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能人“引不来”……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破解? 

顺着蜿蜒的乡村公路,穿过“乡村里的中国”示范片区,《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被沿途6000 多米有“故事”的石头墙所吸引。

“这些墙,由党员自发设计, 都是就地取材一块块垒起来的,整个过程历时50余天,党员群众不计报酬、累计出义务工一万多个。如今,它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被亲切地称之为‘初心墙’。”燕崖镇常务副镇长、朱家户联村党委书记李树春说道。

燕崖镇位于沂源县城南12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3万多口人。2017年以来,在11个村探索推行优秀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组建联合党支部等模式,迅速扭转了落后村的工作局面,尝到了“联村党建”的甜头。依托“乡村里的中国”示范片区,选取朱家户、计宝峪等8个地缘相邻、产业相连的村,成立了淄博市第一个联村党委——朱家户联村党委。

为保证联村党委高效运行,对联村党委列支专项办公经费、实行专科目建账管理,并健全完善了六项管理制度和“九联”工作机制,实现办公联署、班子联培、后备联育、党员联管、产业联兴、协会联合、公益联办、文明联促、弱困联扶。

“合力攻坚办大事、解难事,这就是联村党建的独特的组织优势。”李树春说,推动联建村吃住游一体化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各村分头落地,统领联建村集中布局打造朱家户美食美宿、石井河休闲采摘、姚南峪村落文化、计宝峪“晒秋”、碾砣传统酿造、山水河观光农业和王庄果蔬加工、西白峪樱桃集市等特色产业链,培育、壮大、集聚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青瓦白墙、二层楼独门小院、精致美景……坐落在南山、围子山、大北山环抱中的桑家峪村,更多了几分乡村浪漫。

时间回到2017年,作为“后来居上”、多次申请终加入朱家户联村党委的桑家峪,按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维护群众利益原则,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改得好、住得起、可持续”,在符合相关政策后,为249名村民建设了108套“最美回迁房”。

“投资80万元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备,采取先进的MBR膜过滤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可满足350户居民生活污水处理; 建设8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核心绿化广场,配套建设老人天地、健身广场、童趣乐园等。”李树春说,后期由浙江天尚集团投资1.5亿元实施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一期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高端民宿,配套建设酒店、餐饮项目;二期投资1.15亿元,建设高空索道等户外运动娱乐项目。

“如果不加入联村党委,就没有今天的变化,”桑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焕安说,“好日子还长着哩。” 

“按照组建大党委、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的思路,通过推进组织相融、队伍相融、思想相融,使‘小组织’变成‘大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党在农村的全面集中领导,提升了农村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沂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邵爱芝说,目前,全县已成立联村党组织42个,覆盖209个村党组织。

乡村振兴呼唤组织担当。沂源县围绕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动态调整村“两委”成员167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65人,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8个。建立了1246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举办“头雁论坛”17期,县镇两级负责常态化开展村(社区) “两委”干部全员培训。在成功推行“联村党建”工作基础上,顺势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数量减少162个,缩减26%,规划布局更加优化、资源要素得到整合、振兴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制定示范社创建标准,筛选确定27家示范社、100家标准社予以重点培育打造,落地“强村贷”资金2604万元,授信2500万元,全县纳入省合作社名录信息平台管理431家,占村党组织总数的92.3%,带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60%以上。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王义朴说,下一步,沂源县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努力闯出一条山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好路径。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