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之大者”,强化战略研究

0

盛朝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深情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代表党和人民作出了一个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成为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辟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的高度概括,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动员令,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是“国之大者”呢?“大者”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而“国之大者”则事关方向方位、关键要害, 更事关行稳致远。从具体工作看, 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人民群众在期待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心中的“国之大者”。当国家没有解放时,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中的“国之大者”。当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提高亩产产量,让中国人民“吃饱饭”,就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当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紧紧围绕聚焦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围绕中心工作特别是各项重大战略, 努力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献计出力,也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具体表现。

具体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如下四个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

一是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当前,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的主动调整, 我们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找准制约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堵点、痛点和关键点,准确把握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方向和基本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与此同时,要加快创造新的循环发展模式,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改变生产函数组合方式,推动实现从融入参与发展模式向主动引领发展模式的跃迁, 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不断拓展和深化新的竞争优势,夯实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变化要求的新的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二是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 0 6 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蕴含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倒逼技术创新、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机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一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一般经历7080年左右的时间,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间只有30年时间,其紧迫性和实现难度可想而知。要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的原则,推进各地区、各行业有序达峰,统筹考虑各地经济发展阶段、碳排放能力潜力和效率、财富再分配效应和国家发展战略布局需要,坚持短期达峰和长期碳汇市场布局并重、强化工业企业排放管理和全社会源头管理并重、国内建设和境外布局并重, 强化市场体系和市场化手段运用,在促进传统石化能源逐步退出的同时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因地制宜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搞“一刀切”。

三是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深刻认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对于走好走稳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意义十分重大。高质量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和增速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也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 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落脚点。今年上半年,受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内外需求上升、“ 就地过年” 政策等因素带动,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 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加快恢复态势, 呈现“ 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势头,部分宏观经济数据也表现亮眼。但实地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反映“数字好看,日子难过”,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芯片荒”蔓延等问题突出。我们一定要破除“数字幻觉”,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创新,在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找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着重点。

四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但目前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思想认识还存在不足,亟需强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扎实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消除制约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各类不平衡不充分因素,通过城市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与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

学习永远在路上。服务“国之大者”要增强能力、掌握方法。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 的根本立场,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以增进人民福祉、令人民满意为工作评价标准。其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走群众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依据。第三,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短期见长远,透过偶然看必然,透过形看清势、打通形势与战略,见微知著、看冰山一角而知全貌,涵养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跳出局部、放眼全局, 不限眼前、放眼长远,有系统观念。最后,学会科学而又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真抓实干,马上就办, 当好“算账派”“实干派”“创新派”,统筹兼顾,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牢牢把握“国之大者”这一主旋律、主基调和关键词,扎扎实实做好研究工作,为“国之大者”贡献思想和智慧。让我们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在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交出无愧于时代、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