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0

张国云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段时间以来,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互动关系方面,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正如8 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的,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立刻,让金融稳定发展登上热搜。

对于“稳定发展”一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现在当高层再次提出时,表明党中央对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再次提醒我们“金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其实,强调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也是告诫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不对? 

“十四五”开局以来,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金融如何稳定发展, 已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一次是5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指出,金融系统应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信贷政策精准适应市场主体需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金融稳定发展。

一次是7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研究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确保金融稳定发展。

说到这里,人们不免欲问,这一轮金融稳定发展的涵义是什么? 

笔者觉得,稳定发展不是不发展或不增长,而是稳定地、非快速地发展。对金融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实现金融稳定发展这一战略选择。

为啥强调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大家知道,这是十九大定下的三大攻坚战目标之一,经过多年工作,我国金融风险已从快速发散转为逐步收敛,一批重大问题隐患被“精准拆弹”,例如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逐渐好转等,在应对外部风险冲击上也及时有效,金融体系保持较强韧性。

确切地说,时下,我们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上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又处于稳工稳产的关键阶段。

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来看, 大敌当前,我们要防范外部风险传导,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企业的不利影响等。应该说,自上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空前宽松的货币刺激,但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高企、增长动力非常不足,随之第二波疫情的加剧,更是雪上加霜。

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来看, 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今年已过大半年,就拿7月我国金融走势看,一方面7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预期值1.09万亿), 新增社融1.06万亿(预期值1.53万亿),M2同比增长8.3%预期值8.7%),均不及市场预期。M2M1剪刀差已连续3个月走扩,M1 M2更快回落,指向经济内生动能继续走弱。另一方面内部风险蠢蠢欲动,包括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倾向,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要防止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下可能积累生出的金融风险等。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形势,我们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筑牢金融稳定的根基,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公平竞争、有序创新、效率提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经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强,则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的战略之举,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的惠民之举,是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务实之举。

其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前的金融风险是经济金融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叠加共振的必然后果。

作为内生性风险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演进可基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划分,流动性风险是时间维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市场或债券市场, 空间风险则表现在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风险、地方债务问题、产能过剩或资产负债表风险及内外风险共振等重点领域。

第三,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活动密切联系、金融风险与财税改革滞后及其他产业政策不协调、传统金融机构监管尚有漏洞、互联网新金融迅速发展背景下的网络贷款、现金贷、比特币等细分行业的金融乱象或欺诈行为,都使得金融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具挑战性。

简言之,当下金融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金融稳定发展在这里,能为就业稳定增长提供必要的支撑;只有金融稳定发展才能稳定预期,增强对经济向好的信心;金融稳定发展也能促进稳定外贸、稳定外资和稳定投资。同时,也只有金融稳定发展,才能真正地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对不对? 

这么说来,当前我们就是要结合中央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从货币政策目标和金融稳定的职能出发,锁定金融稳定发展的主要目标,那里有我们的诗和远方:

坚守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个根本目标。从世界历史上看,货币政策曾被用作追求经济增长的手段,甚至希望通过容忍高一点的通胀来换取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长。但实践表明,这样的想法难以实现,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甚至会出现“滞胀”的后果,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要坚守币值稳定这个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就业和经济增长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宏观杠杆率为债务总额与GDP 的比率,反映的是总体债务的积累程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这不仅是为中长期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奠定基础,也为出现重大冲击时快速有效应对留下政策空间。

确保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的目标。201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针对不同风险分类施策。如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及时针对性解决;对可能持续存在的潜在风险,主动积极化解;对将来可能显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做好处置预案。目前来说,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总体风险可控,下一步应主要关注防范与化解房地产价格风险、中小银行风险、资本市场大起大落风险等。

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以及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金融安全形势的确十分复杂,既面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导致大国博弈加剧,也面临国内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经济杠杆率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重大挑战。当务之急,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增强前瞻性和有效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公正监管,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具体来说,在金融稳定发展方面,当下务必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坚持底线思维,处理好稳金融与化解风险的关系。

这个底线思维就是要强化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一方面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引导贷款合理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另一方面紧紧盯住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持续深化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处理好金融稳增长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当前就是要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一方面,为进一步降低疫情影响, 使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为长远发展累积势能,就是要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落到实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 必须防止违背市场规律、违背金融稳健运行基本要求的做法,避免增加新的风险源、风险点。把化解金融风险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用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健全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三大支柱,努力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

——压实各方责任,处理好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风险的关系。

密切监测、排查重点领域风险点,落实重大金融风险党政同责,推动做好重点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一方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尤其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呼啸而来,监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 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监管, 但也应明确的是“机器再棒也是工具”,监管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 所以提升监管干部应对新型监管环境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另一方面, 深刻认识金融发展所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做好金融市场舆情引导。

——强化金融法治与基础设施建设,处理好金融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

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风险,交易,融资,财富管理。信用,是整个金融全领域的最根本的基石,也是全球资本市场得以维系的基石和最终之锚。一方面要加强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对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要加大重大违法案件查处惩治力度,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市场生态。另一方面推进金融业重要立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加强个人数据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严厉打击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处理好金融稳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一方面,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扎实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加强对绿色金融重点问题调查研究。另一方面, 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持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大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推进金融开放,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 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马克思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服务与政府监管引导作用缺一不可,这也是金融稳定发展最核心的要义。

所以,我们务必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只有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才能走一条中国特色“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强,金融强”的发展之路。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