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立体式推进乡村振兴 千年古城迎变局

0

《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贵州岑巩县面临的新一轮发展任务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用好过渡期各项政策,牢牢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中共岑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思红向《中国发展观察》“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表示,作为贵州省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岑巩县坚持在监测帮扶上下真功夫,坚持在发展规划上用实招,加强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层治理模式,优化协作帮扶方式,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共岑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思红
千年思州已是发展高地

岑巩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的斜坡地带,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古称思州,始名于唐,置府于明,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思州为楚、黔、滇交通要衢,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先发祥地之一,民间及学界一直有着“先有思州,后有贵州”的说法。古思州由贵州境内四大土司之一的田氏土司管辖,历时长达八百多年,世袭800多年的田氏土司在历史上最辉煌时曾统管了“川东半壁,湖南一隅,夜郎全幅”,统辖区域相当于当今大半个贵州省的面积。由此为今天的岑巩县留下了历史悠久的土司文化和衙院文化。岑巩县有传承数千年的思州石砚、思州傩戏傩技、思州战鼓等文化遗产,是思州石砚文化艺术之乡。境内居住着汉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

曾经有着辉煌和繁华过往的岑巩县,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如今已是多民族群众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乐土,是外地投资者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是跨越赶超发展的高地,发展成为贵州省东联战略的前沿阵地。

据王思红介绍,岑巩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六个赶超奋进”发展思路,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 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9%,人均GDP由22560元增长到35575元,年均增长6%。

守牢返贫致贫底线

“十三五”期间,岑巩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基本方略,接续打好“四场硬仗”,全县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经验做法被纳入《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公开发布,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

如今,“十四五”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岑巩为守牢返贫致贫底线持续发力。

第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成立中共岑巩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指挥部,优化调整县级领导干部“下抓两级”和部门帮扶联系点,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共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38名到68个村参加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切实把优秀干部派往乡村振兴第一线。

第二,立足实际,延续、优化、调整本领域配套政策。相关行业部门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开展“三个专项行动”,统筹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督查督导等力量,对政策落实、工作推进、作风转变持续强化监督,做到摘帽不摘监管。

第三,强化防贫监测预警,守牢返贫致贫底线。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线上数据预警、线下乡村核查、农户自主申请等渠道发现预警线索,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

第四,持续动态排查整改,巩固“3+1”保障成果。在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方面,常态化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对全县204处“人饮专变”的资产现状进行核查评估,摸清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运行管护、水质保障、水费收缴等情况。在巩固教育保障成果方面,对不能到校就读的72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在巩固医疗保障成果方面,全县14所公立医院均按要求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单清”等政策,同时抓好脱贫人口资助参保工作,实现“应助尽助”,资助70569人。为巩固住房保障成果,全面开展了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乡村振兴

岑巩盛产优质大米、水果、花生、油菜籽、茶叶、中药材、猪、牛、羊、鱼等农牧产品,其中地方名优特产思州绿茶、思州水晶米、思州文旦柚、思州桐油最负盛名。优越的资源禀赋和积极打造出的一批名优品牌,为岑巩县进一步开启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随着岑巩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乡村振兴,这座千年古城正在迎来崭新的面貌。

一是加强产业布局,扩大就业规模。确立“两主导多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杂交水稻制种和油茶两大主导产业,把生态特色畜牧渔业等作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通过开展专项招聘、送岗上门、开设扶贫车间、引导外出务工等就业服务,持续抓好搬迁劳动力培训和就业。目前县内易搬劳动力家庭4037户劳动力9206人,已实现就业4037户8826人(含自主创业313人)。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治理,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生态底线,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均已落实村民自治管理,运行正常。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县建成10座垃圾转运站并投入运行,配齐转运车、压缩箱、吸污车、垃圾箱等设施设备,33辆清运车实行实时在线运行监控,垃圾收运系统实现行政村覆盖。抓好农村户厕摸排整改,目前已全面摸排52191户,摸排比例100%;立行立改问题46户,已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三是强化县级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引领,做好乡村示范点规划编制指导;坚持科学、好用、实用的原则做好规划合规性审查,坚持编制成有特色、有内涵、高质量的村庄规划方案。围绕省级确定岑巩县为“重点推进县”的定位,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因素,将全县87个村(易搬社区)划分为示范引领村13个、重点帮扶村54个、夯实基础村20个,确定了阶段目标,明确了县乡村三级职责和任务清单、保障措施,分类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高位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目前,该县2个省级试点(注溪周坪、衙院)、3个州级试点(思旸盘街、凯本平牙、水尾坪冲)、8个县级试点(客楼下寨、大有腊恰畈等)已完成“一方案两规划”编制评审,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通过探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经验后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四是优化基层治理模式,牢牢把握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的定位,紧扣“五大振兴”,分类分级推进全县87个行政村(易搬社区)乡村振兴工作。加强村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基层队伍,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五是优化协作帮扶方式,深化“4+”合作模式,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牢牢把握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机遇,做优做强杂稻制种、油茶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渔业特色产业,投入帮扶资金4600万元、实施项目14个,消费协作销售总额8089.63万元,新引进2家广东籍企业到位投资7107万元,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王思红表示,今天的岑巩人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古老而美好的思州在新的时代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微观中国·城乡之变”调研组

成员:张玉雷 司马义 耿瑞蝶 马丽

执笔:耿瑞蝶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