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

0

 

作者:姜伟

互联网经济是由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全球经济深度转型调整交汇孕育而出的,正在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三期叠加”的压力,必须抓住“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展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经济是由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全球经济深度转型调整交汇孕育而出,具有虚拟化、动态化、多元化、即时化、多样化和高度市场化等特征,对传统资源禀赋要求不高,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汇集智力资源,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具体表现在:
互联网经济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新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以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可以有效刺激消费欲望、释放潜在需求,实现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战略重点促进需求结构“再平衡”;可以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着巨大“撬动效应”,催生一批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支撑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再平衡”;可以跨越空间将生产者、物流供应商和消费者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加速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实现区域结构“再平衡”。互联网正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速为28.64%,是GDP增速的3.86倍。
互联网经济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新途径。从发达国家实践经验看,各国创新驱动成功转型往往以新一轮产业变革为契机。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互联网经济源于互联网,但又超越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3D打印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和模式持续演进,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竞争优势,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正在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据测算,互联网的运用会在2013到2025年间带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7%至22%;到2025年,在互联网促进中国的GDP增长中,更有效率的资本分配将有望贡献4500亿到1.5万亿元人民币。
互联网经济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新方式。互联网突破既是科技革命,又是保障公平的社会变革。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民营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带来契机,有利于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诉求多样化、利益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方式便利化需求,对于破解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失衡、区域城乡差距扩大、均等化普惠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仅医疗卫生领域,互联网每年可以节约支出1100亿到6100亿元,占2013年到2025年医疗卫生成本增长的2%到13%。
互联网经济为 “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新支点。互联网经济具有超强的渗透性,发挥我国互联网服务资源优势,可以进一步消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拓展我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对中国主张的认同感,加快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互联网经济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手段。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各类数据信息集聚、分析和应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政府管理新方式,为政府做好事中事后服务和监管,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普适性、可及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对城市运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挥调度,形成一个全面感知、融合交汇、智能判断、及时响应的城市运行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我国发展互联网经济具备多重优势、面临战略机遇,有望掌握竞争主导权,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深层次矛盾。
(一)我国发展互联网经济具备四重优势。
1.产业优势。我国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善的信息产业集群,华为、中兴等已成为世界最顶尖的通信制造企业,联想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企业,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位列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名。此外,我国还具有体系完备的软件开发体系,拥有规模庞大的互联网从业队伍,已形成涵盖系统、应用软件、终端、芯片、关键器件、仪器仪表等多个环节的产业支撑能力。
2.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互联网网民6.4亿、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海量数据资源和应用需求潜力,至2014年,百度搜索每天达50亿次,百度云平台集聚了相当于5万个国家图书馆的信息量,淘宝2014年“双11”成交量突破571亿元。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达到8.4ZB,占全球数据量的24%,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数据大国和“世界数据中心”。巨大的人群从互联网获取生活服务的需求,直接催生了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部署,这为发展互联网经济打开了上升空间。四中全会又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作出了总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这为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市场改革、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国人大正在积极研究出台电子商务法,这些举措为互联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积极条件。
4.后发优势。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四化”同步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直接为我国互联网经济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可以直接带动自主技术、产品和设施的发展。同时,我国科研经费已居世界第二,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左右将超过美国,我国企业开始大量在欧美设立研究院,正在吸引全球智力、资金资源投入到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牵引、科研投入的倾斜,以及当前各行各业高度重视自主产业发展的氛围,使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二)制约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经济发展与现有体制、现有利益方面的矛盾开始突显。互联网经济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方面的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
1.互联网经济“新模式”倒逼行政管理“老机制”。互联网经济普遍具有突破时空限制、跨国界、跨领域、注重交易时效,周期快等特点,大多是新产物、新模式、跨界服务等新型产品服务,现行管理机制不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新要求。以网店经营为例,由于无实体店经营,网络交易的行为地、经营注册地、业主的居住地都不在同一地点,使传统的监管方式难以奏效。
2.新老势力资源争夺、利益博弈日趋激烈。互联网能够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但也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垄断型商业生态,同时传统产业为扳回竞争劣势,也会利用垄断优势遏制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之争博弈加剧,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甚至还会损害公众利益、降低政府公信力。
3.产业交替对就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挑战。互联网经济在创造新职业、新工种和新岗位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也会产生新的失业群体。据预测,电子商务到2020年将可能导致商贸流通领域失去30%-50%的传统就业岗位。如不尽早采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调整同频共振,就有可能出现短期集中失业潮,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建议

从历史经验看,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往往存在非线性、甚至指数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只要破除制约互联网经济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市场各方面积极性,谋好布局,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就有可能实现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
(一)要用互联网思维制定改革和创新政策。必须调整监管思路,丰富管理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改变互联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推进市场监管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未授权的,政府部门不能为;放宽市场准入,法不禁止的,市场主体即可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依靠改革释放创新活力、通过创新发展促进改革进程,形成依靠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双轮驱动”。
(二)要用市场化机制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要用市场的思维培育互联网,努力实现自主进入市场、市场化配置要素、企业公平竞争。通过产权制度激励、创业投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激发转移转化的活力,围绕激励企业创新创业,构建财税、金融、市场、价格等政策体系,突出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增强互联网经济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市场力量真正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体。
(三)要用全球化视野布局互联网经济发展。发展互联网经济必须立足全球化视野,积极发起或参与多双边或区域关于互联网经济规则的谈判和交流合作,力争国际规制制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简化境内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鼓励互联网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鼓励发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金砖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合作,建立政府、企业、专家等各个层面的对话机制,发起和主导互联网多边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