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0

 

 

作者:吴涧生

QQ2015113015262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坚持开放发展与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共同引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为我国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是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自2001年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持续迸发,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转变。我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据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09-2012年,我国对全球名义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远超2001-2008年的11.4%。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3%,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8%。如今,我国还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利用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实践表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深度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中国的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投资金融等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际经贸投资规则迈向高标准趋势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同时也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加速孕育、蓄势待发,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新兴技术在全球大范围推广应用,为各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动力,也为我国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客观上为我国由国际经济秩序的被动接受者向参与塑造者转变,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有序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面临的机遇,已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被动接受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

《建议》指出,全方位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一,扩大开放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深化改革需要扩大开放,没有开放的改革是不完整的改革,也是不深入的改革,因为开放本身就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扩大开放所形成的外部压力和倒逼效应,也可以转化为推动国内体制变革和创新的动力和积极因素。近年来,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等国际经贸投资高标准新规则,涉及知识产权、劳工、环境、临时入境、国有企业、政府采购、能力建设、监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败等传统FTA不涉及或较少涉及的领域,继续主动与新一轮全球高标准新规则接轨,虽然对我国来说是压力和挑战,但利用得好、应对得当,也可以转化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切实保护环境、维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推动规则透明化和公平化的强大动力。
    第二,扩大开放有利于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现阶段,我国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两竞争两互补”关系,决定了我国未来对外开放必然更加注重统筹面向发达经济体的开放与面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一是面向发达经济体的开放。继续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继续引进发达经济体高端产业资本,并将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二是面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利用我国商品、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及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扩大对这些国家的机械设备出口,加大“走出去”对外投资力度,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改进体制机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同时更好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裕的劳动力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扩大开放有利于更好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海洋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人类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健康,这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宏大目标是一致的,为我国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大环境。一方面,积极利用科技革命成果推动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另一方面,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和较强的政府投入能力,使我国在一些产业领域能够实现跨越发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四,扩大开放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我国资本相对充裕,与世界多数国家招商引资的需求形成明显互补,有利于我国“走出去”、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一是通过“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外能源、矿产和农业资源保障国内供给,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二是“走出去”并购国外研发和技术资源,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走出去”并购国外品牌和营销渠道,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四是通过对外投资推动技术成熟且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和高端制造合作,利用国外低成本要素和消费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绕开国外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第五,扩大开放有利于更好引资引技引智。在全球市场需求低迷的同时,我国却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有利于吸引国际高端生产要素流入,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一是吸引更多包括研发、营销、区域总部经济等市场驱动型高端产业活动流入。二是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对发达经济体高技术产品和现代服务具有强大吸引力。三是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特别是在美欧受过高等教育的海归人才。

坚持创新开放模式,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

《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一,加快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在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同时,更加注重内陆沿边开放,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在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完善投资布局,在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
    第二,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同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加快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抓紧启动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动与有关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自贸协定谈判。以内地与港澳CEPA、海峡两岸ECFA为基础,逐步整合为覆盖“两岸四地”的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力争早日达成共识。抓紧推动与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俄罗斯、印度等经济体开展自贸协定谈判,逐步形成以周边国家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同时,建设好中国上海、福建、天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
    第三,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丝路精神,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重要内容,以推进我国沿海内陆沿边联动开放、协同发展为重点任务,依托现有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合作平台的作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与沿线各国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境外产业集聚区,不断强化我国对区域合作进程的主导性影响,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安全互助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题,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利用好G20平台和各类双边多边磋商对话机制,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对话,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和稳定复苏。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与全球主要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把不断深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完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不断提升对发展中国家援助规模和水平。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