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科技和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推广正在成为社会趋势。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社交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对其影响的广泛讨论。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改变了全球支付体系。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机食品市场正在迅速增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和市场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远程办公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思考。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随着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流行,健身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站在科技文明大突破的门槛上

    站在科技文明大突破的门槛上

    0

    车海刚

     

    我们,人类,或许正处在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文明大爆炸的前夜。
    在3月9日—15日的围棋“人机大战”中,谷歌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围棋)以五局四胜的战绩,打败了素有“飞禽岛不败少年”之称的世界顶级棋手李世乭。由此掀起的巨大冲击波远超出围棋界和科技界,亿万人为之震撼。
    AlphaGo不仅挑战了人类的智能,更挑战着人类的自信。许多人追问,人工智能将向何处去?人类将向何处去?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超越甚至控制人类?一个长久以来的共识——“机器可以具备人的智力,却无法拥有人的情感和意识”,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质疑。
    尽管多数人仍相信,人工智能既然系由人类创造,就终究逃脱不出人类的掌控,但人与机器的关系正在重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人在明日世界中的位置以及恰当的“人机相处”之道。
    按照通常观点,人之所以为人,一个重要标志是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发明了形形色色、从简单到复杂的工具,这些工具逐渐代替了人的手、脚、眼、耳……,也部分地代替了人的大脑。借助这些工具,一方面,人变得愈加“聪明”,可以创制出更多的工具;另一方面,人也日益依赖于工具,变得愈来愈懒、愈来愈弱、愈来愈“傻”。这也正是人们担心机器会危及人类生存的逻辑基础。
    不过,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对“人机关系”的担忧主要还停留在功能层面,所谓“人受制于机器”之类的批评,仅指人对机器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人的能力退化。虽然一些科幻小说和电影中不乏诸如机器人征服人类的情节,但对于现实生活来说,似乎还相当遥远。在人类的普遍认知中,人同机器(工具)的关系是“我们”与“我们的”,还不是“我们”与“他们”。
    而人工智能的诞生以及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动摇了人们的这种思维定势。AlphaGo在号称“最强智慧游戏”的围棋对弈中,继五个月前战胜二段棋手樊麾之后,此番又将世界冠军李世乭九段挑落马下,无疑成为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在数十万年的人类历史上,人第一次真正以平视的目光看待机器,审慎地评估“我们”和“他们”的现在与未来。
    “一切皆有可能”,“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这样的描述用于当今这个时代再合适不过了。无可否认,技术进步正在呈现出超乎人们想象的加速度。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称,人类在21世纪的进步将是20世纪的1000倍,其中,头十几年就能实现上个世纪整整100年的进步;随后几年,又能完成一个20世纪的百年进步;再过几十年,每年的进步都会相当于好几个20世纪。这种预测符合我们的经验: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事物,退回到十年乃至五年之前,都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就人工智能技术而论,对其下一步发展的任何预判都不应被轻易地归为天方夜谭,没有人可以断言现在是不是接近了“质的飞跃”的临界点。
    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比他略早的中国思想家老子则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千百年来,不同的人对这两句看似截然相反的名言有着不同的理解。今天的人类,恐怕需要更多地放下自视为万物灵长的偏狭和傲慢,以更加谦卑的姿态,在与自然、与机器、与技术的协调相处中,谋求自身能力的持续延展。
    当然,在这轮人机围棋大战中,我们也从棋手李世乭身上看到了人类的坚忍不拔和对尊严的维护。这也提示我们,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和精神的存在,始终是我们在这个星球的立足之基。
    人工智能之于人,到底是福音还是祸端?会带来永生还是衰亡?其实仍然系于人类自身。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