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战略驱动中国未来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你正在侃侃而谈,而你的言语则被同步以文字形式呈现在屏幕上,且差错率极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的“创新前沿展”上,来自中国企业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
这场以“创新”为主题的展览,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举办17年来首次特别设置,共有4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行业涵盖电子、高新技术、能源、航运、汽车、轨道交通、金融、健康等创新活跃领域。世界前沿的诸多科技进展和服务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高通公司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的高性能数据处理芯片;浪潮公司的高端容错计算机和高效节约的模块化数据处理中心;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因测序仪;美国雅培公司的生物可吸收心血管支架和扫描式血糖实时监测系统;彭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和彭博终端展示的可操作、可互动的全球金融实时数据……科技创新的力量令参观者惊叹与欣喜。
上述场景,只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个剪影。在主题为“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的本次论坛上,“创新”作为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理念之首,其光芒几乎在与会嘉宾的每一场智慧交锋中闪耀。

创新着眼未来

本届论坛人气最旺的分会场,莫过于3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担纲主持、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对话专场。现场一度水泄不通,安保人员不得不限制更多人入场;其间还有数位记者冲进视野较好的非媒体区或蹲或跪,只求第一时间近距离记录现场。这场掀起本届论坛第一个高潮的对话主题正是“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谈到何谓创新时,扎克伯格说,创新针对的是解决中长期问题,如未来5-10年的问题。在他看来,未来十年需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是互联网连通的问题。目前,全球还有4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第二是发展人工智能。他认为,人工智能未来5-10年将取得很大进展;第三是VR。“计算机每十年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扎克伯格说。
在马云看来,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举例说,谷歌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4:1战胜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后,许多人担心机器战胜人类,“我认为,未来机器人会比人类更强大,但不会比人类更明智”。马云的观点是,人的智慧是人类的核心,机器人不论在与人的围棋对弈中成功还是失败,它对友情和爱是没有感觉的,“所以我们要用机器人来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实现方式”。
作为对未来5-10年的科技创新展望之一,扎克伯格在对话中亦大篇幅谈及人工智能。他说,AlphaGo战胜李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他认为,虽然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技术依然有限,但其发展令人欣喜,未来5-10年将取得巨大进步,在自动驾驶、预测气候变化、医疗健康等领域展开广泛应用。他举例说,假以时日,无人驾驶的汽车会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在医疗健康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特别是人工智能还将能够通过研究匹配每个人的基因,实现精准医疗。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互联网与未来科技”分会场除了谈及人工智能,认为该技术将在未来给人类带来更多惊喜外,亦展望了VR的发展。他表示,VR技术实现如手机一样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5-10年。但是在极客人群或垂直应用领域,VR在今后一两年会大有发展。他还透露,去年小米成立了VR团队,目前相关业务推进较快。
马云说,大的创新可能要200年才能完成,但我们正在看到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他认为,未来三四十年,技术在人体科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过去三百年,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但对自身知之甚少;接下来的三四十年,人类将会更多地了解自己。

创新的中国之道

作为支撑“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理念,创新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本届论坛“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主题单元发言时说,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中国去年完成了顶层设计,一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开放来推动创新;二是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
另外,中国强调“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今后还会进一步简政放权,建创新示范基地,支持互联网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金融支持,降低门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本届论坛的“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单元演讲时,亦介绍了中国的创新新政。他说,实施“中国制造2025”,目前正在编制配套的11个规划,今年将启动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包括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智能化改造项目的试点,将集中支持解决一批零部件、关键工艺、材料和标准等问题。要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此外,要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的新基础。还要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建设制造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
苗圩还提到,要打造有利于创新、促进升级的政策环境,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一批实打实的配套政策,减轻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典型。在过去十年、二十年间,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究其原因,“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创业环境改善;还有一点是后发优势,原来的传统互联网不够强,但是我们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进行了最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跟美国略有不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极其强调用户体验,强调运营和快速改善,“这一点和美国技术出发的研发模型略有不同。”雷军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有非常多的创新,正在一步步为世界所接受,甚至被许多国家学习和复制,这是中国科技被世界认可的良好开端。
在“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单元,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就创新问题发表观点称,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意味着生产力、人均GDP要大幅提高,创新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他认为,有两个要素可推动创新:第一,要构建有利的体制框架,提供法治环境、公平环境,让市场决定最佳技术。第二,要支持以数字化、互联网为依托的商业模式,数据的应用要有清晰的路径,并尊重隐私和安全标准,用户应接纳新的数据使用方式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政府应更多地鼓励风投,让初创企业的创业更加容易。
除了各主题单元对创新话题的探讨,3月20日中午举行的午餐会,主题也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策略选择”。多位嘉宾就此发表观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表示,个人自身的努力和能动性对于“好的生活”很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洞见来获得成功。这样的个人能动性(human agency)不是政府赋予,而是需要人们身体力行。
菲尔普斯表示,当前对于中国人是否有创新方面的禀赋存在很多疑问,但文化可以在几十年内发生改变。菲尔普斯在哥伦比亚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显示,在创新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方面,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排在G10国家加上中国的第四位。近年由于英国和加拿大在创新方面的进展不大,中国已经上升到第二位。美国虽然仍位居第一,但是硅谷只占美国GDP的3%,美国在创新方面有空心化趋势,中国有机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希望中国专注于真正的创新,不要因为其他人希望获得的各种利益而在前进路上分心。
帕兰提尔技术公司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表示,当前,很多人想成为创业者(entrepreneur)是因为希望暴富、希望成名。人的能动性对于通过创新获得成功异常重要。比如他曾共事的马斯克,其目标就非常具体,“我们要到火星去”。当人们认为成功与否是依靠概率,需要好好评估成功的可能性时,那些杰出企业家的内心信念都是:没有不成功的可能,注定会成功。
彼得·蒂尔称,大企业理论上有更多的资源、时间资本谋求创新,但在现实中,往往创新能力不强,很多时候是因为内部政治造成的。在硅谷有那么多小企业涌现、成功,恰恰是因为在很多领域大型机构做得不好,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
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则在论坛期间提醒创业者,应当注意提升消费者信心,确保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亦要创新生产流程。

创新的人才难题

在论坛的“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会场,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表示,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十分重要。
他说,创新意味着“颠覆性”地改善社会福利。创新不仅要颠覆旧秩序,更要创造性地建设。“真正的创新,是找到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说是“用长远眼光解决长远问题”。而人文教育对此有着显著作用。苏必德表示,人文教育重在通过“即兴发挥、创新、合成以及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打造更好的企业家”。
苏必德举例称,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本科阶段在耶鲁大学攻读法学时曾说,自己在学校学到最重要的内容,不是法学上的知识,而是一个爵士乐课程,这帮助他学会了怎么去创新地思考、即兴发挥,从环境出发考虑创新。
苏必德还表示,中国教育首先要改革的是课堂文化。中国的课堂文化是尊重老师,被动地听课、做作业。而未来的课堂,应当是交互性的,是一个平台,应该由对各种问题的讨论组成。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很多不足。第一,在教育理念上,中国高等教育没有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追求,通常还把就业率作为主要目标;第二,教育方法普遍落后,主要还是“老师讲、学生记”;第三,教师水平普遍不高;第四,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小班化等教学方法的探索;第五,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制约了大学形成自己的特色;第六,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没有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此外,高校的选人机制也过于落后,延续了“科举制”,高考、研究生考试和博士招生等考试,耗费了年轻人最宝贵的时光,使学生被考试牵着走。
朱崇实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通过改革来求变。首先,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的追求。还应该给大学更多自主权,让大学依法办学。此外,大学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在社会上,则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他还提出,要彻底改革高考制度,特别是研究生的选拔制度。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特征是创造力。创造力有三个要素——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他解释,创造性精神是一种心态或称心智模式,“是一种永不满足现状,总想与众不同的渴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越现有框架的思考;创造性能力,则是指能把事干成的能力,“比如面对失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能力”。钱颖一还反思,经过教育过程后,有创造性的人才有可能失去了创造性。因此,他认为,需要创造环境让与众不同的杰出人才“冒出来”。他说,“我们从事教育、从事培养人才的要谦卑一些,要去发现那些不符合已知标准的人,要给我们看不惯的人成长的空间”。

创新的精神内核

“无论做什么,都能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变化、变革是因为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在扎克伯格看来,创业者应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因为世界上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而创新就是一种探索。
创业的主要目的应当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只去想着开一家公司。“很多人在没有想清楚解决哪些问题之前就开了公司,在我看来这是很疯狂的。”扎克伯格说。
马云则认为创业者应当怀揣梦想,“如果你有梦想,你不会为了钱去做,你会不惜卖掉房子也要去做”。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的未知大大多于已知,“需要继续探索”,新浪CEO曹国伟认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的态度则颇为审慎。在他看来,科技对生活来说总体上是一种进步,但人类对科技进步应该有所选择,并不是所有的科技都对人类有利。“人类要学会在科技的进步中把握自身的需要。”他说。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