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造”新模式——专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

0

——将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将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

10

刘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专家,曾先后任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Senior Scientist)、清华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重庆大学副校长、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担任科技部“863”计划材料领域专家和“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参与创办过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科技公司。

 

本刊记者 原松华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近两年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建立了一些研发机构,比如海澜之家、好孩子集团等。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与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对话,罗志军在谈到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时表示,“十三五”江苏发展的绝招是创新,特别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江苏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主要任务,着力于科学成果向产业技术的转化环节,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发展观察》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
江苏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如何给这些企业提供原创性技术?技术从哪里来?
刘庆表示,江苏的经济总量国内领先,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价值链条的中低端,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近10年来,江苏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环节相对比较畅通。但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这个环节,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又做不了,因此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产研院),旨在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通过新的机制从全球范围引进创新成果和人才集聚江苏,通过研究院的平台转化成江苏企业能够用的技术,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以此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

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创关键技术的供给

中国发展观察:现在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企业经营困难很多,您参与创办过一些公司又长期研究企业发展问题,您认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庆:中国的经济改革30年来发展很快,但目前能源资源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江苏从乡镇经济的发展到外向型经济,比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今后的发展,再简单地靠量的扩张、大规模的产业生产已经不现实了,需要更高质量的产业来支撑。要有高质量的产业支撑,就不能像过去简单地引进惠普、富士康的生产线,而需要真正有原创技术、附加值高的产业,才能真正维持经济的正常发展。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习总书记给江苏提出的一个明确任务,就是江苏要以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加上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两者促进了出口。但是真正靠我们自己的原创技术来提升产业的发展并不多。比如我们国家的铝合金材料产业,这是我比较熟悉的。由于过去20年来大的引进和投入,我们的生产装备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仍然生产不出满足国际最先进客机需要的铝合金材料,我国的919客机要下线了,但据我所知,采用国产铝合金的比例还非常小。我国彩电行业过去引进CRT,后来引进液晶生产线,但液晶面板的核心技术、装备仍掌握在国外。我们调研的南京高速齿轮厂生产的齿轮供应了全世界很多地区的风能发电,他们主要的齿轮机加工装备还都是从德国等先进国家引进,高端齿轮制造所需的钢也还需要靠进口。虽然企业有自己的齿轮设计加工技术,但核心的装备、关键的原材料都需要进口。可以想见企业的利润和质量都不会太高,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现状。
全世界都一样,一方面是通过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转化到企业,另一方面是大的跨国企业做技术研发。这两方面在中国也都遇到了相应的问题。首先看我们的大学,大学数量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强调基础研究、写论文,重视从国家政府争取纵向项目经费,比较典型的是教师从企业获得100万的合同科研与从政府争取到100万的科研项目,在学校评价业绩时是不一样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或科技部拿到100万的项目就代表高水平,这样的评价机制和思维误区,致使大学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直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项目研究,也就不能承担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的任务,科研工作与企业脱节,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我国原来在各行各业都建有为行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机构,比如化工、冶金、机械等行业研究院所。2000年实施的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使其获得了市场机制的发展活力,但简单的经济指标考核使绝大多数转制院所将发展重心从过去的“技术研发”逐渐向“产品生产”转移,过去的技术服务对象(行业企业)成为了竞争对手,导致广大的中小企业失去了技术来源和支撑。
虽然有一些转制院所发展不错,有的还成为市值几十亿的上市公司,但更多的时候,转制院所由于缺乏大规模生产、管理和市场推广能力,其实不如将其开发出的技术以市场方式转让给具有生产、管理和市场能力的大型生产企业,可能创造更多的几百、上千亿的价值。因此,这批科研院所直接走向市场,基本不再出售技术,等于为整个国家的贡献少了。所以,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原创关键技术的供给。

江苏产研院将成为吸引全球资源的强磁场

中国发展观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被定位为江苏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它既是事业单位,又需要市场化运作,如何创新吸引人才?
刘庆:我们有几方面的创新:第一,研究院是江苏省直属的事业法人,但是在理事会领导下,理事会是由政府的一部分领导与企业、高校的领导构成,理事长由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原江苏省副省长)兼任,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第二,研究院和研究所是加盟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行政管理关系,研究所都是各自独立法人,可以是事业法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研发公司),可以是公办的或民营的,也可以是合资的,机制灵活。江苏本地有200-300家这样的研发机构,研究院第一批选了20多家加盟。
专业研究所实行“一所两制”,同时拥有在高校院所运行机制下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独立法人实体聘用的专职从事二次开发的研究人员,两类人员实行两种管理体制。“一所两制”举措的实施,特别是独立法人实体的建设,充分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同时也对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教师评价考核机制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院对研究所主要考核的是创造了多少有价值的技术被企业接受,这也是一个新的评价机制,叫合同科研,突破以往财政对研究所的支持方式,不再按人员编制和项目分配财政经费,而是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科研绩效决定支持经费,从而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克服了转制院所技术不转让、无法带动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弊端。

11
江苏省产研院要求各专业研究所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的专业研究所拥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鼓励研究所让科技人员通过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的收益,实现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对接。我老家是四川,是天府之国,我总在想为什么小时候却吃不饱?邓小平创新了机制,将土地承包给农民,第一年我们就可以吃饱了,第二年就有肉吃了,第三年就可以吃瘦肉、水果了,因此机制创新是源泉。习总书记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视察时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四个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就是习总书记第一次在江苏提出的,也是对江苏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肯定。
江苏省产研院还以“项目经理”制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创新。围绕产业需求,以市场化方式和国际化视野,全球招聘专业化领军人才,组织实施集成创新项目。赋予项目经理组织研发团队、提出研发课题、决定经费分配的权力,集中资源,着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
江苏省产研院成立两年来,已成立了23家不同领域的研究所。有这个平台的存在,一些创新制度成果都愿意到此来积聚,比如建立了汽车、激光领域的专业园区,集聚了成果与人才,地方政府也愿意给予支持。比如省产研院的先进汽车研究所,是清华大学在苏州当地政府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已经通过集聚创新成果和人才开展汽车领域的产业技术开发,衍生孵化了40多家高科技企业,2015年产值超过20个亿,今年还可能翻番。它吸引了全球包括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和成果。
研究院还通过项目经理制在全球范围开展创新人才和技术的引进。项目经理薛九枝博士,在广泛开展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全球智能液晶产业技术创新顶尖团队,组建了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代液晶显示技术的原始发明人Martin Schadt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Noel Clark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Nick Abbott教授、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液晶所前所长John West教授等学术界和产业界国际知名专家在内的项目团队。近日,省产研院、常熟市政府、薛九枝团队三方已正式签署了共建协议,由常熟市五年出资两亿元人民币建设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液晶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我们的理想是让研究院的每一个研究所都拥有一流的硬件平台、一流的队伍和创新的机制。与建设一流的硬件平台相比,有一流的队伍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创新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开放、共享、激励的机制来吸引人才。如果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教授有一个创新成果在考虑到中国来实施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他能第一个就考虑要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来合作,这是我们建设专业研究所的理想。
研究院的专业研究所为原创的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经费、平台,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在这个研究所硬件平台上进行研发。我在国外实验室工作过,成熟的技术成果不可能带回来,因为有知识产权的限制,真正想回来创业的海外人士带回来的技术成果多半是不成熟的,但硬件平台可以把技术成果变成熟。

比如,一个项目研发需要500万元,假如没有研究所的平台,加上平台成本可能就需要1000万元。我们已有的研究平台和合作研究人员为吸引海外大量的华人或者外国人来中国创新创业创造了条件,可以帮助海外人士迅速对接我们的产业,并帮助他们根据中国产业的需要做研发。所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提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该成为吸引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我们每个研究所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创新资源集聚地,我们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和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伯克利大学等正在建立合作关系。“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在全球建立10个以上的窗口来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

正在探索“将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将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的新模式

中国发展观察:有自身创新机制,又能吸引到全球资源,您认为下一步研究院发展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做好?
刘庆:下一步面临新的挑战还是国际化。真正的创新资源,不管在哪个领域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等比我们先进,我们的钢铁生产量全球第一,铝合金生产量全球第一,但是大飞机却不能以我国的铝合金做支撑,所以要做到国际化。如何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其一,建立更多的平台,带我们的队伍“走出去”集聚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迈向国际化。其二,市场化。作为事业法人,政府给了我们很宽松的制度,比如研究院通过市场化招聘人才来建立管理运营队伍。我们最近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正在积极探索将“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将“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的新模式,大力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在深化践行“四项改革”举措的基础上,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探索公益法人、省产研院有限公司和研发投资基金“三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运行机制。成立省产研院有限公司,只专注于推进产业技术的研发,不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这样一是有利于省产研院加快探索技术研发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商品的发展模式。二是作为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引进国际一流创新成果和人才是江苏省产研院的迫切需要。成立省产研院有限公司,有利于高效便捷地设立海外平台,更快更好地集聚海外创新资源。三是有利于加强总院与专业研究所的联系和协调。省产研院有限公司通过投资参股已有研究所或投资共同建设新研究所,可通过资本纽带加强与优质研究所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产业技术研发在省级层面的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四是有利于以专业研究所为核心、以“技术研发+专业孵化”为路径,培育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和专业园区。五是有利于省产研院通过基金等引导手段,培育企业、推进产业落地生根。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