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几股“气”

0

杨良敏

改革是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当前的紧迫任务仍是下大力气毫不动摇推进改革。
改革带来改变,改变凝聚共识。新时代开启之后,改革的红利让所有人分享,让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让人们可以自由流动去寻找机遇、创造财富,处处充满活力,无处不精彩。没有改革就没有社会进步,没有改革也不会有经济繁荣和外交自信,这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共识凝聚力量,合力推动改革。
改革持续深入,共识在发生改变。“凝聚共识”重新成为改革话题。这是客观事实,需要正视,但也并不奇怪,因为在白纸上任意勾画都会呈现美丽的线条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在一幅看上去精美的图画上加上一笔,则可能被认为破坏了布局,斥为败笔。由此可见,时代变了,情境不同,对改革的要求,甚至对改革的认识都产生不同看法,“改革疲劳症”、“改革厌倦症”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可能阻碍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取得成效。
对此,我们要看到,改革是法宝,是改变社会的有力工具,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不能因为有分歧就怀疑改革、放弃改革,越是存在不同意见、越是遇到困难之时,越要坚定依靠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利器,披荆斩棘,克服一个个困难,冲破一个个关隘。这是艰难的过程,非要蕴足几股“气”不可。
志气。改革是做什么?是刺向旧思想、旧秩序,建设新社会、塑造新格局,造福人民、共享太平。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坚定不移,越是困难越要彰显向上的决心和精神力量,而且要不断提高标准、不断攀上新高度。卡耐基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勇气。改革是利剑,触及的核心是利益。拿走谁的利益谁都不干,改革势必会遇到阻力、遭到反抗。改革越到深处越痛,反抗会越激烈,阻力就越大。但是,为了大众福祉和社会公平,必须不惧风险,不退缩、不躲避,勇往直前。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而要做好一代人的事,就必须勇于担当,敢做敢为,不可半途而废。狭路相逢勇者胜。
锐气。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苦的事业,各种困难和问题都会遇到,而且不可预设,亦无现成答案。解决这些难题,唯有保持高昂的斗志、旺盛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气概,勇于创新,方能找到突破艰难险阻、攻城拔寨的钥匙。
静气。改革之途不平坦。方向分歧、方法差异,是改革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之所在。无论是涉及根本上的分歧还是具体操作上的不同做法,都会对改革的推进或成效产生影响。对此,要采取沉着冷静的态度,在大是大非上坚持不妥协,还要用强大的理论和逻辑力量争取大多数的认同;在具体方法、路径上认真比选,哪个更可行、更有效率就采纳哪个,不拘泥不固执,灵活多变。“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这样教导弟子: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具大气度,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能沉着淡定,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正气。改革最终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改革开放得到人民群众长久的支持和拥护,就是来自改革开放红利的分享。而且,那些敢闯敢试、早早“下海”的人获得“先富起来”的利益,为社会做出示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滚滚的改革大潮中。但随着时间推移,差距拉大,“市场的弊端”——效率——被指责,要求更加重视公平。最近一连串的热点事件,暴露出社会戾气之重,其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同群体的利益获得感差距大。因此,公平和效率不能相互否定,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保障社会群体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又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鼓励创造、保护改革成果,从而保持社会的活力与和谐。
生气。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推进,离不开知识界的智力支持,出主意,当参谋。改革开放的启动始于知识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一大讨论,开启了一个伟大时代。当今社会面临新形势、新特点,改革任务更复杂、更艰巨。对此,同样需要知识界、科学界开展大讨论,倡导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学术争鸣,“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改革提供智慧支撑。不难想象,一个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知识界,对改革事业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错了没人提醒,不能纠正,改革成果随时可能葬送。只有不断讨论、不断校正,才能让改革的车轮不跑偏,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取得进步。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