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待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0

本刊记者 张菀航 姜 巍 高妍蕊

5月12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该决议得到546票赞成、26票反对,另有77票弃权。
而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的做法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换言之,中国在入世15年后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欧盟试图对既定协议“讨价还价”,而美国也不断借由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打压中国企业。华盛顿时间5月25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耐腐蚀板做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终裁。美方裁定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税率为209.97%,反补贴税率为39.05%。我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就此表示,“美方在本案中继续针对中国产品使用替代国、拒绝给予分别税率和外部基准等歧视性做法,裁定的税率数倍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被调查产品。”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保护报告》称,美国已成为反倾销案的最大发起国,而中国则是美国反倾销的最大目标。
由此看来,中国能否如期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还是未知。但相关专家曾表示,届时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举证责任可能会倒置给反倾销发起国,这也许可以用来解释缘何欧美等国近期对中国产品设卡的“热情”尤为高涨。

中国是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4年,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900多起,涉案金额超过千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这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贸易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并长期居于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起国除发达国家外,也有不少发展中经济体。”张琦进而援引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数据指出,2015年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75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其中,发达国家(地区)5个(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启动25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发展中国家(地区)11个启动49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解释道,“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规模巨大、产品谱系完善,高技术产业日趋崛起,中低技术产业同样发展成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使我们能够把规模经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产品成本低,性价比高,竞争力强。那么,发达国家就会集中关注高技术领域,而与我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国家便会在中技术或低技术产业领域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张琦同样强调,“随着我国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持续扩大(2015年已升至13%),这种情况还将长期存在。”

拒绝承认的背后,是攻击还是自卫?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主要还是与反倾销调查直接挂钩,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反倾销间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春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在2001年最终签署的入世议定书中,中国是以“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WTO)。而该议定书的第15条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世贸组织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张琦认为,“中国具有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但由于此条款的存在,往往因为选择生产成本较高的替代国作为参照,而被进口国以‘低价倾销’为名进行反倾销调查。”
“特别是替代国的指定比较随意,中国这一高效率生产国就很吃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本刊记者表示,“即使选择的替代国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也可以‘玩花样’。”梅新育特别提到此前一个较经典的案例,美国在判断中国蘑菇是否构成倾销时,选择印尼作为替代国,但印尼这个热带国家的对应蘑菇是在空调房生产的,中国是北方野地里自然生长,或在无空调草棚、废弃人防工事里生产的,成本怎能是一回事?结果可想而知。
“非市场经济地位”作为他国贸易保护工具,借此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制裁,长久以来成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一大软肋。
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何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张琦总结为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调整,发达国家仍未根本解决导致危机的结构性矛盾,世界经济进入长期低速增长阶段,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在市场低迷状态下,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企业将经营困境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产品带来的竞争压力。例如,目前全球钢铁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市场不景气,而据《全球贸易保护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范围发起的233起反倾销案件中,针对金属行业的案件占比达创纪录的46%,几乎全部是针对钢铁行业的案件。
二是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相关。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对此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希望借中国快速发展带来增长新动力、促进全球复苏,即所谓分享“中国机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加快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主导全球经贸规则制定的走向。如通过TPP等区域贸易安排和《全球服务贸易谈判》等所谓“志同道合者”的诸边谈判推进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促使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使其在服务业和投资等优势领域继续获取全球化收益。中国产品质优价廉、国际竞争力强,一旦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欧美今后针对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的难度就较大,加上目前中美、中欧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这些国家不会轻易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从另一角度看,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欧洲自身经济并无好处,这种鼓励贸易保护主义的喧嚣除恶化欧洲商业环境外,别无作用。”梅新育说。毋庸讳言,历史上有些国家通过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对合适幼稚产业施加保护而实现了发展,但欧洲议会此次决议企图保护的产业部门并非高新技术的先驱部门,而是钢铁等在欧洲早已成熟到烂熟地步的传统产业部门,欧洲这些产业的问题不是基础太差,而是分利集团把持、不思进取,是企图通过维护原有贸易保护措施,让欧洲下游产业和最终消费者为他们的慵懒“埋单”。“这种保护行为,对欧洲的未来带不来任何进步希望,只有日益尾大不掉的额外成本负担;欧洲该做的不是继续维持这种分利集团保护主义行为,而是铅刀一割,摆脱分利集团桎梏负担,力争重新焕发活力。”

外贸博弈没有终点,练好内功是关键

在15年前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作为世贸组织老成员方,欧盟、美国等已经与其他所有老成员方共同接受了这份法律文件的所有承诺,其中之一就是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d)项:无论如何,(a)项(ⅱ)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这一条款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自中国正式入世满15年之日起,其他成员方不管此前是否承认中国全国或各个产业部门的市场经济地位,不管其国内还有哪些杂音,都不能在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案中继续采用替代国之类做法,而只能采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梅新育认为,“这实质上就是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无论是否给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名义。”
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也没有哪个组织或机构能够站出来对WTO条款负有最终解释责任。然而也正是由于模糊不确定,相关博弈还在继续,中国须做好准备,面对各国在这一问题的“自说自话”。
首先要认清,争取中国应有的权利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夸大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高世楫强调,“个人判断,其是否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非生死攸关之事。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若想要制造贸易摩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找诸多借口。不要寄希望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会一劳永逸。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面临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
“此次欧洲议会的决议并非是对中国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而是企图维持原有的不公正贸易壁垒,为此不惜公然主张践踏自己的国际承诺,因此谈不上是保护主义新高潮。”梅新育进一步建议,政府一方面要继续打笔墨官司,说服美欧等国家遵守国际承诺;另一方面要为明年对方不遵守承诺时打官司作准备。“同时还要努力稳定、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因为发展中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者多。”
“对于企业而言,这只是环境是否比以前改善的问题,而不是环境是否恶化的问题。”梅新育强调。企业可积极争取行业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也不必过度担忧欧洲议会决议真的能够有效阻拦中国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因为这份决议并无法律约束力,欧盟行政部门可以执行,也可以选择遵守国际承诺而忽视这份决议。
“数十年来,号称‘欧洲堡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未能挡住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现在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自由化程度无论如何比以前要高很多,中国与欧洲的实力对比无论如何比以前对中国要有利很多,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怎么卖力表演,单凭他们也不可能挡住中国经济继续成长的步伐。”梅新育坦言。1
李春顶直言,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需要任何国家进行认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本身就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明确规定,入世15年后,对于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不得再使用第三方替代国的原则。如果期满后其他国家继续使用替代国,则违反中国入世议定书和世贸组织的规定。从政府角度,应该维护中国利益,坚持中国入世议定书,促使世贸组织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对于企业来说,防患于未然,做好迎接反倾销的准备;另外,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逐步退出低价竞争的市场。
高世楫也强调,市场经济地位背后的核心是利益问题,但国际竞争是实力的竞争。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热炒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行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论是国内政客,还是相关企业,都需要对经济下行的原因找一个“替罪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能够支撑各种产业的发展,最终,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练好内功。
“目前,我们不必被这些所谓‘决议’所干扰”,张琦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因为这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需要。与此同时,需注重通过参与全球经贸规则谈判,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竞争合作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基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5月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及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时表示,世贸组织规则中并没有所谓“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5%。“那些抱残守缺的人应该睁眼看世界、睁眼看中国,把眼光放长远些,把心态放正常些。”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