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敏
今年气候多湿热,立秋后的北方,空气仍有些沉闷。
8月16日,随着一道烈焰腾空而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这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是初秋沉闷空气中的一声惊雷。它发出的巨响,震动世界。一项在西方世界早早开始研究的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无甚进展之时,由中国人率先突破,并为实现科学应用迈出坚实一步,在量子物理领域占到领先地位,令人激动。
这个激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从心底生发出一种自豪感:中国可以领先,中国开始领先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在科学前沿领域,中国科学家潜心研究终获回报:高科技买不来,而这一前沿科技更是无处可买,靠我们自己也能做出一流的研究出来,并领先世界。
从实用角度说,这一领先科技破解了一个困局:一直以来,我们的“隐私”都赤裸裸地暴露在某些发达国家的眼皮底下,通讯被窃听、信息被拦截等等,信息安全没有保障。“底牌”都被看到,哪有取胜的机会?而量子通讯的问世,将改变局面。据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服务大战略。不受制于人,就可以放开手脚,按照自身的逻辑和战略构想,在一种对称的战略博弈中,推进我们的复兴进程。这是原始创新带给我们的战略红利,需要用好,好“牌”打好。
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一前沿科技的巨大突破,以及近些年我们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中国或许已经迎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其最大特点就是依靠创新确立新优势,并以此为动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继续领跑世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拥抱世界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并一直以追赶者的身份疾步快跑,靠速度领先世界。我们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终在2010年跑到了第二的位置。当然,在追赶过程中,中国的身段不断变得肥硕壮实,但也吃下了不少“激素”和“毒素”,带来了环境的大量污染,粗放式发展常被诟病,代价很大,需要持续“脱毒”。
正是因为起步低,发展心情急切,靠着低要素成本优势赢得当年“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发展转型的要求,曾经的低要素成本优势如今不再成为优势,靠着这些优势起家的很多低端产业和企业已经不再能维持正常发展,有的成为“僵尸”,带给社会巨量的过剩产能,成为发展之痛。
痛定思痛。我们的转型之路必须坚决往前走、坚定往前推。尽管转型有痛苦,但只是阵痛必须顶着,谋求战略转型。一方面,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积累了巨大财富,成为今天谋大事做大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面对这些巨额财富的积累,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带来的巨大代价,思考未来转型之路。
如今,转型的必要性已经无需争论,但如何转?抓手是什么?发展的实践已经给出答案。我们不要再迷恋过去低要素成本的优势,经营低端产业及企业。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是过去落后的“三流”国家,而已跃升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在新阶段,放弃一些低端产业符合经济规律,而在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中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需要持续发力。靠什么发力来推动?就是创新。只有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动力、创造新优势,才能促进中国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增长,从而韧劲十足,能抗外部冲击,调节内部波动,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怀揣民族复兴梦想的大国来说,中国要在战略上作出抉择,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吸引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人才,在制度上充分激励和保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迎接一个创新的高潮,不断涌现出像量子通讯一样领先世界的创新成果,从而开启一个创新的新时代,引领中国持续走在创新型国家的前列。8月15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标志着中等收入国家首次与高度发达经济体站在了一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在当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映射出中国在这一领域表现的提升,这也与我们看到的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相一致,包括中国将创新作为推动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要素。”
创新正在改变中国,创新将为我们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