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评估方法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关键

0

隆国强

1

公共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一项公共政策是否达到其设计初衷,不同的人对政策的感受是不同的。同一项政策并非能让所有人同时同等地受益,因此,不同的公共政策满足不同的社会群体才能实现人人平等、社会和谐。而对于每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势必需要进行科学地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评估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政府机构、高等院校、民间智库等),首先,它是第三方,不应与政策制定者有任何的关系或瓜葛,立场中立;其次,它是一个专业性的团队。政策评估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对于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内容,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真正的权威机构是经过长期在思想市场上竞争被选择出来的。第三方评估基本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第三方评估,让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当政策本身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政策调整,通过颁发新的文件来替代原来的文件,用以补充完善;如果文件已经时过境迁,不适应时代发展,便将其废止。
公共政策的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评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政策本身进行的评估;二是评估其贯彻落实的情况。评估的作用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一是在政策出台之前,要评估政策的可行性;二是在政策出台之后,要通过政策效果的评估,使之尽可能地接近或实现制定政策的目标。因为人的认识有局限性,在每项政策出台后的实践过程中,其效果究竟如何,在政策设计之前都是无法完全预测到的。或许政策本身很好,但在社会运行过程中与设想中有很大差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公共政策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效果评估,去发现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同一项政策,利益相关方可能给予不同的评价,利益受益方往往是“偷着乐”,利益受损方往往会表达出强烈不满,因此,在政策评估时,仅仅听取单方面声音往往有失偏颇。公共政策的评估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要考虑设定该项政策的初衷是什么,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均衡的、客观的评价。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很重要的一点概括为“资政启民”。其中,“资政”指为决策者提供政策性建议,“启民”即“启迪民智”,旨在将公众关切的政策信息向公众进行解读。从当前来看,智库主要有以下几个职能:一是政策研究,研究政策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理念、战略,这是一项智库的传统业务。二是政策解读,将准确的政策信息和智库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准确地传递给公众。事实上,在一项公共政策出台之前,是需要对公众有一个传播和启迪过程的。比如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到形成基本国策,经历了二十年,政策出台之后需要让公众接受,形成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公众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最后政策才会被公众认可。三是政策评估,其一是重大改革方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其二是重大政策评估;其三是对外经济谈判方案的评估。当前,全球化正在迅猛推进,世界各国都有很多国际经济协调协商的任务,例如,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我国已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共14个,且仍在酝酿设立更多的自贸区。而在进行谈判之前,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事先评估工作,即对设立该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重点评估该自贸区设立之后,对我国不同产业、贸易、政策福利等方面将带来哪些影响,以确保设立该自贸区的方案利大于弊。同时,还要考虑该方案将会对不同的部门带来的影响。由于每个部门获利不同,有的部门或将受到一定冲击。因此,还必须要考虑到这些部门能否承受得住这种冲击。在此基础上,两国之间通常会进行联合评估,从而也为后续的谈判奠定更良好的基础。

2
今后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智库要保持其前瞻性、系统性,首先应当提高智库的研究水平,重点包括以下两个要素:一是人才,包括在智库里培养的人才和引进的人才,形成一个能让人才流动起来的市场;二是智库的体制机制,不同的智库有不同的体制机制,官办的智库更多地参照行政体制机制,习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别强调积极探索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要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新型智库,体制机制的创新非常关键。要建立一套合适的约束机制和奖励机制,好的成果不是逼迫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
近年来,公共政策第三方评估发展非常迅速,如何具体结合中国国情,采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政策评估,这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较早开展公共政策评估项目,将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制定相关评估方案。在测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的政策评估机制与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政策评估的效率。我们愿意和其他智库加强交流合作,为提升公共政策评估水平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由本刊记者高妍蕊、张倪根据作者在《第三方评估理论与方法》新书发布会上讲话的录音整理,发表前经作者审定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