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叠加提升市场竞争力——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转型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0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

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家纺专业大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海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叠石桥家纺市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低端走向中高端,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全、功能最强的家纺专业特色大市场,其上万个市场主体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叠商”品牌。叠石桥家纺市场不断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市场建设与发展机遇同频共振

叠石桥位于海门市三星镇和通州市川港镇、姜灶镇(现合并为川姜镇)的交界处。上世纪50年代,受“左”的思想影响,群众不敢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政府设立的市场上卖,而是汇集到管理疏漏的叠石桥附近销售。随着交易活动不断增多,叠石桥逐步成为农工副产品集市。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企业和群众积极作为,不断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叠石桥市场迅速成为家纺产业发展的沃土,带动产业链快速集聚,营销模式持续创新,“叠商”品牌誉满天下。其参与人数之多、经营市场之大、创富能力之强、辐射范围之广,为世人瞩目。
搭乘改革开放东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约束,积极探索致富路径,叠石桥家纺市场从无到有。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村民在市场上出售家纺产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许多农民纷纷效仿,相邻生产大队集资搭建竹棚,形成简易市场,带动交易规模和交易主体扩大,日成交额迅速超过万元。到1982年,拥有发料加工的经营户50多户,加工人员2500多人,缝纫机1800多台。到1984年,绣品生产经营遍及全乡。1985年,市场拆除简易竹棚,建成砖木结构的营业用棚,占地2亩,拥有摊位160多个,日均客流量3000人次、成交额2万元。到1991年,市场占地增至31.7亩,棚顶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经营品种有床罩、枕套、家用电器套等各种绣品和原辅材料,日均客流量近万人次、成交额30万元以上,家纺市场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绣品专业批发市场。
抓住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契机,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市场与企业互动并进,叠石桥家纺市场由小变大。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民营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叠石桥成千上万的企业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不断壮大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产品展示销售的巨大平台,市场以“前店后厂”的模式快速崛起。散户生产的方式不断减少,开始向联户和规模经营发展。1995年,三星乡政府开辟了166亩区域作为民营经济区,8家企业进区,招收工人2000多名。到1998年底,有4家固定资产超千万元,4家超500万元,形成了亿元投资规模、4.6亿产值规模。2000年前后,民营经济区范围扩大至1000亩左右,进区企业增加至30多家,职工6000多人。市场也历经数次改造扩建,1992年,兴建了绣品城,集商贸、仓储、办公于一体;1997、1998和2001年,精品楼、商贸城和国际家纺城又拔地而起。市场形成四大经营区域,拥有3000多间商铺门面和9000多个经营摊位。优越的交易环境促使成交额节节攀升,1995年,市场成交额达15亿元;1999年,增至35亿元;到2000年,增至50亿元,成为当年中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
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机遇,深入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叠石桥家纺市场由弱变强。进入新世纪以来,海门市委市政府秉持小企业形成大协作、小产品拓出大市场、小区域能有大作为的发展理念,依托竞争优势,推动市场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2001年11月,规划建设了三星工贸园,推动208家企业进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0多家,销售超亿企业15家,8家企业被列为海门市重点骨干企业。2006年,三星工贸园更名为海门工业园区,并成为省级开发区。园区以家纺为主导,积极向纺织、研发、机械等环节延伸产业链,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现代化的经营发展格局。2010年,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总体生产规模达到1000亿元,辐射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带动50万人就业,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
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积极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叠石桥家纺市场生产经营实现由内到外。近年来,叠商依托家纺产业基地,在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外贸功能,开辟国际市场。2011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贸生产销售企业300余家,实现外贸供货额10多亿美元,江苏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外贸直接出口额4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近10%,被评为省级家纺出口基地和市级家纺特色产业出口基地。2012年,市场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重点培育的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到2013年,叠石桥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纺床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市场成交总额突破500亿元,外贸供货额超过30亿美元。2015年7月,市场被国务院明确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到2016年6月底,整个试点业务通关近12500票、出口突破16.9亿美元,新的贸易通道成为推动叠石桥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强力引擎。

着力推动各类优势要素深度叠加

叠商发展壮大缘于多种因素有机叠加,单靠某一种或几种因素都难以形成。这是当地政府主动顺应市场规律,积极满足各类经营主体期待的现实选择,也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管理创新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政府+市场: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积极性。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市场主体不断激发活力的过程。叠石桥市场从自发形成到转型发展正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体制机制束缚、解放生产要素制约,实行“放水养鱼”式的发展方式而成就的。近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实现重大突破,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重要基础”,从“允许存在”到“共同发展”、再到“两个毫不动摇”,市场机制的完善促进社会生产力大解放,推动了叠石桥市场发展壮大。在市场机制作用越来越大的同时,政府不断转变职能,厘清和市场的边界。上世纪70年代,政府对个体家纺业采取不加干预,让其自行发展的措施。上世纪80年代,政府确立“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积极扶持家庭工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心大胆发展家庭工业。从乡村企业贷款中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成立贸易服务所和服装绣品供销经理部,为个体工业户代立账户、代办资金汇划、代开介绍信发票,方便经营户合法经营。上世纪90年代,政府将个体经济纳入正规化管理,推动个体工商者由过去的分散独户逐渐向联户和规模经营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全方位支持家纺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建设中小企业园区,搭建质量检测、版权保护、指数发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为市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二产+三产: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推动家纺产业向更深层面发展。促进家纺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植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家纺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进入供应链条,催生一批包装、辅料等生产加工企业,形成完整的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促进家纺产业高端化发展,由单一产品向大家居产品升级,扩大产品生产领域,加大家纺产品、面料和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增强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攻关,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家纺产业品牌化发展,培育“凯盛”“明超”等十大自主品牌,引进“梦洁”“水星”等国内知名品牌,提升企业品牌保护意识,开辟品牌展示区,借助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叠石桥区域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了名声远播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服务业向更广领域发展。升级市场商业业态,发展符合当前消费需求的新型业态,强化专业化经营,明确细分市场定位,丰富经营商品门类,精细化服务内容,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实现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有机结合、互动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基地型市场。为推动市场旅游功能开发,2012年,叠石桥借助旅游产业为实体专业市场集聚人气,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现代旅游业的促进和带动,持续提升和扩大叠石桥家纺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市场累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完善市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能力,开展家纺指数与流行趋势权威发布,形成“风向标、晴雨表”,引领家纺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市场辐射能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基地,积极引进金融网点,定期举办家纺产业的展示与发布会,突出潮流和时尚。
(三)内贸+外贸: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市场的活力在流通,流则通、通则活,市场才有生机活力。叠商在做好内贸批发的同时,积极走出国门,开辟国际市场。一是抓好外贸出口。依托叠石桥家纺产业生产基地的区域、劳动力和价格优势,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在核心交易区开辟外贸专区,建设国际物流园,建成海关、国检、跨境电商产业中心等各类平台,完善优化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货运中心、呼叫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增长。二是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智利、南非、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跨国连锁纺织品国际化专业大市场。在智利开设的家纺市场是南美地区最大的进口家纺产品集散中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境外公司,设立分拨中心、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是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升专业市场交易平台的集聚效应,吸引国内外家纺品牌入驻叠石桥。整合优势资源与渠道,利用国内外知名家纺展会的平台,内外兼顾开展精准招商,引导境内外企业家积极尝试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对外贸易,激发了各类贸易商发展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产业+城镇: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并进。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坚持一手抓城镇服务功能完善,不断提升城镇承载力,一手抓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力,努力形成以家纺产业为依托的生产基地、市场交易为导向的现代服务基地,着力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城区。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规划设立、引导、实施、反馈全过程,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产业、空间等规划,突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设施,编制完成了三星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国际家纺商务城总体规划,分别编制了家纺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国际家纺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多个专业规划,为产业转型、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开发园区建设。2006年8月,海门工业园区与三星镇实行区镇合一的行政体制。2010年3月,经济强镇天补镇整体并入工业园区管理。行政资源有效整合为市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园区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资源融合、功能提升、特色发展和集聚集约,充分发挥叠石桥家纺特色产业孵化效应与专业市场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人居环境优越、产业支撑有力、居民生活富足的新城镇。三是创新土地开发模式。采取土地入股、产权置换、统一安置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为城市建设留足空间;积极与农户协商,妥善安置农户的生产生活,加快城市化进程;适时扩大叠石桥与周边区域合作范围,以共建产业园区、财税分成等制度创新,引导产业中低端环节向周边乡镇疏散。四是完善城镇服务。“十二五”期间全镇基础设施投入约60亿,完善道路网架,实现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统筹推进绿环水绕工程和搬迁安置工程,提高城市服务质量,扩展服务内容,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推动叠石桥地区由生产交易功能区域向功能综合、配套完善的新城区转变。
(五)线上+线下:放大“互联网+”商业模式带动效应。市场组织形式是市场要素的载体。当前,电子商务引发的市场组织模式创新,让市场容量更为广阔,让市场竞争力更加旺盛。2009年开始,叠石桥家纺市场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商形态。到201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95亿元,比2014年增长60%,电子商务进入规范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轨道。一是打造电商平台。通过自行投资与合作共建,打造各类电商新平台。与南京点购网络公司组建叠石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引导市场商户拓展网销渠道。与淘宝网共同打造的“中国质造叠石桥家纺产业带”是国内在“中国质造”唯一上线的家纺产业带。与全球速卖通合作共建叠石桥家纺专区,促进了跨境电商发展。2015年底,市场开始筹建8000平米的叠石桥电商城,成功招引网供、网销等专业群体200多家。二是完善配套服务。引进数十家速递网点,核心交易区形成了快递一条街。依托原有纺织品检测中心,与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省内首家县级检地合作电商检验认证基地——海门叠石桥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认证基地。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园区组建电商办公室,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商会,与中铁物流集团联合筹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家纺专业委员会,成立开展网络销售业务的家纺企业联盟,为全面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出台鼓励创新政策,从房租水电费减免、工商注册手续办理、税收减免奖励、人才培训补贴等方面支持电商快速发展。

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关键在于结构优化

叠石桥家纺市场是江苏市场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缩影。当前,江苏省正处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叠石桥家纺市场转型发展的实践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一)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主体活力旺、市场才能发展快。叠石桥家纺市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企业和民众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努力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将市场竞争提高到新的高度、新的层次。这启示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给市场主体松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二)商品是市场买卖的关键,只有品牌影响大、市场才能实力强。市场的基本形式是商品交换,没有商品支撑,市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市场的效益和成败。叠石桥家纺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的奥秘在于,始终致力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企业和经营户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适应消费需求向个性化、高端化发展的方向,推动产品创新提质,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实力是市场竞争的基础,只有要素整合力强、市场才能后劲足。任何一个区域发展都不可能仅凭某一个方面的优势赢得竞争,必须凭借综合实力制胜。叠石桥家纺市场坚持面向全球,开放配置产业、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不断优化整合,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竞争力。这表明,区域发展不仅要有全球化眼光,更要有整合全球资源的手段、方法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调控是市场培育的手段,只有政府服务优、市场才能转型顺。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地位,并不排斥政府的有效干预,明智的政府总是把市场优势与政策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政府抓与不抓大不一样,但政府抓什么、怎么抓,则必须要有正确的定位。政府的职能应集中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通过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为市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为江苏海门市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之三)
课题组组长:沈和
课题组成员:刘希泽 江海洋
古晶  王玉婷  王自华
许刚  陈响  吴青熹  姜赟恺
执笔:古晶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