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杜悦英
2016年12月17日,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新格局、新机遇”为主题的“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智库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次峰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学术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北京晨鑫爱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阿曼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萨阿迪、巴林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科威特驻华大使萨米尔·哈亚特、沙特驻华政务参赞艾哈迈德·穆沃立德等中外官员出席峰会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主持峰会开幕式并做闭幕总结发言。来自中国和海湾国家的约180位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学者参加峰会。
本次峰会共设置三个内容板块,分别为“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战略对话与智库作用”“中国—海湾国家能源合作”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湾国家产业与金融合作”,主持人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包月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
围绕上述三项议题,与会嘉宾展开深入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王金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三局副局长张建卫、国家发改委西部司“一带一路”协调推进处处长孙雪珍、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副司长安丰全、中阿交流协会副会长秦勇、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副局长胡东升、丝路基金董事总经理刘争鸣、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辛修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中国石化集团生产经营管理部协调处处长苏彪、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长李建平,以及沙特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总裁萨马尔·阿尔什干、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亚洲公司副总裁穆莎巴·卡塔尼等中外嘉宾逐一发言,坦诚交流,现场气氛活跃。
在峰会的开幕式与主旨演讲环节,外交部副部长张明第一个上台致辞。他表示,中海双方可在五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共同倡导发展促和平的理念;二是依托互联互通带动产能合作;三是构建合作新平台,培育增长动力;四是相向而行,推进中海自贸区建设;五是密切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接下来致辞的是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峰会次日,王受文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即飞赴利雅得,进行中海自贸区第九轮谈判。他在峰会上表示,中海自贸区的建设是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中海自贸区谈判曾经一波三折,但双方推进自由贸易、加强合作的政治意愿始终没有发生变化。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并与海合会秘书长扎耶尼会谈后,中国与海合会重启了自贸区谈判。中海自贸区协定如果达成,将为双边合作创造更加优惠、便利、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把双边合作的潜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阿曼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萨阿迪表示,海合会国家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的全面沟通和互惠互利合作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势必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中海双方的经济合作正在进入新的时代,智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双方加强合作,尤其是能够帮助决策者和企业家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政策走向,并分享发展经验。
巴林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表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未来将继续推进。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海方从中国提供的广阔市场和技术中获益,海方也提供给中国充足的能源资源、快速发展的市场和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所有这些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他说,海合会国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商务中心之一,这里的工业用地租金、劳动力成本以及电、气等能源价格低廉,这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格外具有吸引力。他还倡议中国把海合会国家作为对外投资、对外经营的首选,在安全的环境中寻求有吸引力的回报。
科威特驻华大使萨米尔·哈亚特在发言中表达了科威特加强与中国企业界合作的意愿。他说,期待中国企业与科方携手,将当地一些大型项目成功落地。科方还希望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当地石化行业。他也透露,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将在未来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沙特驻华政务参赞艾哈迈德·穆沃立德说,“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和亚洲、欧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向新的高度。沙特一直在努力拓展与海外的联系,这一点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他还强调,沙特的地理位置优越,联通东西方,是中国产品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题为《加强政策沟通,共创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新格局》的主旨演讲中说,中国视海湾地区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经过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已经实现了深度融合和高度依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海湾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新能源技术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突飞猛进,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海湾地区造成了较大冲击。当前,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对外经济合作重心出现东移、南移;二是人力资本要素优势发生调整;三是中国巨大市场需求日益显现。
李伟表示,经济转型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对加强合作也充满期待。当前,中海开展全面合作的目标已经清晰,蓝图已经展开。他为双方合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共同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第二,务实推进中海合作自贸协定谈判。第三,深入探讨重点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建设。第四,着力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战略对话与智库作用”讨论单元,国家发改委西部司“一带一路”协调推进处处长孙雪珍表示,中海双方在传统能源资源领域一直有良好合作,这是未来要继续做大做强的领域,而怎样延伸产业链、促进能源资源合作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是需要下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
孙雪珍还表示,双方产业投资合作取决于彼此的资源禀赋、资源优势、市场容量、劳动力资源、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产业投资是大方向,但操作细则需要认真研究、详细分析。双方金融合作也不应仅限于两国之间货币互换、人民币结算,而要共同组成投资基金,共同做大资金池,联合开拓更为广泛的第三方市场。此外,双方在航天、卫星发射、新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在未来也将大有可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三局副局长张建卫在发言中谈到,中海关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既面临重大机遇,也有不少挑战。第一,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夯实。第二,中海民意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中海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第四,中国与海湾国家在资金流动方面还需要多做工作。
他还表示,海湾国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各国的发展水平、内在需求存在差异。在海湾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中海双方特别是智库机构可以在三方面着力:一是增进政治互信;二是维护地区稳定,为经济合作构建安全的环境;三是推进民间友好,为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民意环境。
沙特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总裁萨玛尔·阿尔什干认为,中沙、中海之间的贸易关系有进一步拓展的潜力,包括在能源领域和非能源领域。沙特“2030愿景”传递出建立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经济体,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为国内国际投资者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的积极信号。沙特还要进行所有制改革,希望在境外加大投资力度,也希望改变本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2030愿景”意味着沙特必须采取新的方式来利用能源资源,并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等方面展开合作。萨玛尔·阿尔什干强调,制定目标是一方面,更要关注目标如何落实到位,接下来几年,他们会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就中国和海湾国家经济合作谈了四点意见:第一,以对外开放求发展,是中国和海湾国家的共识。第二,加强能源合作,是双方的安全需要。第三,扩大产能合作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双方的对接空间相当广阔。第四,开展金融合作是中国和海湾国家合作的独到优势。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中海经济合作应着眼四大领域:一是更好地开展产能合作,推动双方产能对接,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亟需加强,这将促使阿拉伯国家、海湾国家实现“弯道超车”。二是中海双方在海湾地区之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地区展开合作。三是中海合作应该有力地推动和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2016年是“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的一年,可以预期2017、2018年“一带一路”落实的力度会不断加大,叠加效应会不断明显。四是建议海湾国家到中国来“吸金”。
李绍先还表示,目前中海合作中智库的合作非常欠缺,未来双方智库要发挥重要作用,上述四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智库的智力支撑和引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对“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深化中海之间的合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是重点加强智库合作,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深化重点领域的合作,比如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六国的港口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双方互利制度,特别是检验检疫相关标准等。三是推动机制不断完善,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四是推动双方投资平台的搭建。五是加强园区建设,比如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同时加强“海外仓”和物流园区建设。六是加强金融平台的建设。
在“中国—海湾国家能源合作”讨论单元,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副司长安丰全首先发言。他认为,推动中海双方能源合作转型升级,需要做出以下努力:第一,协同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第二,协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协同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第四,协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五,协同推进能源转型发展。第六,携手完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亚洲公司副总裁穆莎巴·卡塔尼介绍,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该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合资工程项目,也建有研发中心。他希望公司努力保持和发展这个势头,成为中国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在发言中展望了中海能源合作的前景。他说,在上游领域,中东资源国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主要进口来源,但部分国家存在资金、技术短板,本国油气工业发展缓慢,对我国的资金和技术有潜在需求。在工程服务和装备制造领域,海方多数资源国工程服务和装备能力薄弱,对我国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能力有潜在需求。在炼化与管网合作方面,中国的炼化能力比较过剩,并且炼化技术发展很快。而海方多数资源国炼化能力偏低,油气管网不发达,自主改扩建存在困难,对我国炼化技术、管网建设能力有潜在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王金照为中海双方能源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开展综合性、全产业链、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二要大幅提升中海油气合作层次和水平。三要在核能、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四要从能源合作向金融合作延伸。
中国石化集团生产经营管理部协调处处长苏彪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海合会成员国进一步向中国开放石油、石化工程的服务、设计和设备材料市场;希望在中国和中东国家合作过程中处理好国内外投资的关系,保持目标市场的稳定,相互理解,取得共赢。苏彪还建议智库机构与企业加强沟通和协调,提炼企业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助力智库研究和政府决策。
在中阿交流协会副会长秦勇看来,当前中海双方的合作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中海自贸区谈判问题,二是中海合作转型升级问题。他认为,这两大问题需要双方政府和智库同时发力,共同应对挑战,发现机遇。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湾国家产业与金融合作”讨论单元,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副局长胡东升首先发言,分享了几点思考:第一,从共商的角度,加强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协调,凝聚各方共识,做好科学的战略对接与系统的规划布局。第二,从共建的角度,加强务实合作,推动沿线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共同繁荣。第三,从共享的角度,发挥各方合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价值链,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针对共商、共建、共享,需要加强金融创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动货币互换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促进区域资金融通,规避汇率风险。他说,国开行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
丝路基金董事总经理刘争鸣说,“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是立体化、多层次的互联互通,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互动性,其中金融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将优先支持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绿色和谐发展四个领域。他强调,要兼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遵守最佳的国际标准和实践,创造和维护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此外,要尊重投资所在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就业、习俗等国别特殊性,以互利共赢为宗旨,兼顾双边、多边就业,双边、多边利益,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表示,中国与海湾国家产业合作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机遇包括市场机遇、经贸平台机遇和技术创新机遇。挑战则包括对金融保险支持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挑战和风险积聚的挑战。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辛修明在发言中谈及如何进一步加强海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他说,首先要采取措施,解决双方合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比如劳动力流动和签证方面的问题,签证难、耗时长,造成工程关键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工期延误,双方损失。还有标准问题,海湾国家承包工程一般采用欧美技术标准,对中国的技术标准缺乏了解和信任,中国的钢铁、水泥进入当地市场比较困难。
见微知著,中海双方经济合作已有不少成果。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长李建平说,2016年1~10月,当地对海湾国家出口额19.5亿元,湖州企业赴海湾投资项目18个,双方合作交流有了阶段性成效。
峰会的最后,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做会议总结。隆国强表示,本次峰会内容广泛、重点突出,与会嘉宾围绕中海之间的战略对接、政策沟通、能源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智库合作等议题展开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多方位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潜力,在讨论中越来越清晰。
智慧激荡频见火花。隆国强在总结中提到会议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巴林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作为海合会驻华使团的轮值使团长,听到与会嘉宾反映中资企业投资海合会国家遇到的困难时进行“现场办公”,邀请相关人士到大使馆面谈,他承诺将具体问题反馈回去,尽最大努力给予解决。由此可见,这次峰会的交流是坦诚的,风格是务实的,不仅就双方合作的现状、潜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坦诚地指出了双方合作中面临的问题、障碍,而正视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恰恰是智库机构举办峰会的重要特点之一。
隆国强进一步表示,与一般的交流不同,智库交流尤其强调建设性,强调给出解决方案,每一位发言人都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对进一步拓展中海双边合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对政府、企业在推进双边合作中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中海双方合作潜力巨大,需要在政治互信、战略对接、政策沟通、贸易投资便利化、规则统一等方面做出巨大改进,改进的基础是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这一过程中,智库机构应当发挥自己的担当,发挥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促进作用,携手中国和海湾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界,开展中国与海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战略的国际研究,推动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经济、投资、贸易、金融、技术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