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智能家居设备使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推动了居住环境的智能化。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常态。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正在改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方式。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 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
  •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和创新。
  • 远程医疗的普及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正在加强应对措施。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生活平衡和城市居住模式的新思考。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电子竞技成为全球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形式。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首要任务。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智库合作是中海经贸发展重要支撑

    智库合作是中海经贸发展重要支撑

    0

    本刊记者 张 倪 高妍蕊

    如今,海湾六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全球第二大承包工程劳务市场和第二大工程建设市场,中国则是海湾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双方在经济、文化、外交、能源、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愈来愈密切。但相较于其他领域而言,双方智库的交流与合作仍相对有限。
    在2016年12月17日召开的“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智库峰会”上,来自中央政府部门、知名智库机构、企业界以及外方代表们,重点围绕“中国—海湾国家经济合作战略对话与智库作用”这一主题,就当前中海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着力加强中海双方智库深入合作等问题,展开了交流对话。

    中海经贸合作已打下坚实基础

    “诚如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在致辞中所说,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下称海合会)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国家发改委西部司“一带一路”协调推进处处长孙雪珍在发言中表示,无论是从横跨亚欧非大陆的独特地理位置层面,还是从能源资源合作层面,抑或是从双方一向良好的政治互信及经贸往来基础层面看,海合会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中海共建“一带一路”更是成为当前及今后双方经贸合作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当前,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已经与海合会国家打下了坚固的合作基础。
    孙雪珍表示,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设在国家发改委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始终致力于将海合会国家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非常坚实的合作基础。“作为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海合会成员国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六国。其中,科威特与卡塔尔都已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部门间协议;习主席访问沙特期间,两国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和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阿联酋与中国建立了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这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项目。”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进一步介绍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海经贸合作已取得的积极进展与成果。李光辉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2010年至2013年,中海双边贸易额从432.2亿美元增加到1653亿美元,三年间增长了3.8倍。2016年1至10月,中海双边贸易额已达914.8亿美元。在海合会国家整体对外贸易当中,中海贸易占比从2010年的6.8%提高到2013年的10.5%,再到2015年的25%左右。“这样大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在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在投资领域,近年来中国对于海合会六国直接投资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2010年至2015年,投资流量从4.3亿美元上升至19.7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35.6%。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海合会投资存量达到82.4亿美元,是2010年的近5倍。与此同时,海合会各成员国对中国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双方相互投资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海合会六国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李光辉介绍,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与之展开了诸多劳务合作项目,在阿联酋、沙特等国的工程承包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5年,中国在海合会国家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总计116.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海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7.56%;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118.7亿美元,占新签工程对外承包合同总额的5.65%。
    沙特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总裁萨马尔·阿尔什干在发言中重点谈及了近年来中沙两国以及海合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往来的进展与成果。
    萨马尔·阿尔什干介绍,近年来,海合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成为当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双边贸易关系。以沙特为例,在过去25年中,中国与沙特之间的贸易增长超过50倍。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沙特最大的出口目的国,也是沙特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同时,截至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海合会国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总计超过1000亿美元。到2020年,中海贸易总额将会超过275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贸易关系非常平衡,中国对海湾地区的出口以及海湾对中国的出口基本持平。“对于海湾国家来说,中国既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这样的关系当然是基于两个地区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我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向中国出口的是石化燃料和相关能源产品。目前,这样的贸易关系仍在不断深化与扩展之中。”
    萨马尔·阿尔什干认为,中沙之间、中海之间的贸易关系今后仍有进一步拓展的潜力,包括在能源领域和非能源领域。“我国提出的宏大转型计划——‘沙特2030愿景’已经公开向大家宣告了我们的转型目标。”
    中联部三局副局长张建卫在发言中指出,尽管中海关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正处在发展机遇期,但仍有很多现实问题与挑战有待今后重点解决。
    张建卫建议,首先,今后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基础仍须进一步夯实。中国与海湾国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海湾国家展现了很高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已有三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但在接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海湾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存有疑虑。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仅仅体现了中方在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视,对中海政治对话与安全合作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够。还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受牵制于西方,海湾国家面临选择站队、左右为难等。究其原因还是受中海双方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传统所限,导致双方深层次的认识仍显不足,相互了解、理解、信任的基础还有待加强。
    第二,民意沟通仍须进一步加强。海湾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仍相对有限,很多人还存在一定疑虑。有人认为,中国是打着互利共赢的旗号在实行经济扩张,还有人担心中国的人员、商品、管理模式等会冲击本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究其原因,一是海湾国家的民众跟西方交往比较多,特别是大量年轻人有西方留学或工作经历,思想观念受西方影响较大。二是西方媒体依然是海湾国家社会各界获取信息的总渠道,中国媒体在海湾国家的覆盖面、影响力皆有限,从而使海湾地区民众对中国了解甚少。三是双方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话语体系、认知习惯等存在一定差异,中海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规模和深度皆有限。
    第三,经贸合作质量与效益仍须进一步提升。如今,中国已成为海湾国家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由于双方经济结构、贸易基础等因素限制,使得能源在中海贸易中所占比重偏大,双方贸易水平仍相对较低,中国对海方出口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较少,双方合作的标志性大项目并不多。加之我国一些低质商品冲击当地市场,在海湾民众中的口碑并不乐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产品形象。另外,海合会国家长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打交道,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质量监管等方面更认可西方的标准。而且海湾市场相对开放,各国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中资企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相对不足,仍未能在海湾国家产生明显的规模示范效益。
    第四,在资金流动方面仍待进一步加强。如今,中海金融合作进展顺利,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卡塔尔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卡还签署了在多哈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中海双方今后合作潜力很大,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海方的主权基金独立性比较强,管理层面大多是西方人士或受西方经济学影响的海外精英,对华认知存在一些疑虑或偏差,其更加熟悉和认同西方的运作手段方式,今后可能会对双方金融合作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另外,海湾国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今后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中海合作将以能源、工业、金融为主攻方向

    “作为长期研究海湾国家的智库代表,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仍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在发言中提出了今后中国与海湾国家经贸合作的四点原则及建议:
    第一,以对外开放求发展是中海双方的共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如何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国家曾经以市场经济的导师自居,如今却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倾向。中国和海湾国家则坚持主张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为自身和世界的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亚欧大陆国家扩大相互开放,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海湾国家是中东地区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沙特阿拉伯2016年提出“沙特2030愿景”以及一系列经济调整的重大举措,经济调整的基本方针,就是通过进一步提高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为经济多元化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其他海湾国家的发展规划,也无不体现出以开放合作求发展的明显特征。因此,中海双方都主张以开放合作求发展,双方的经济合作有坚实的共同认识基础。
    第二,加强能源合作是双方的安全需要。中国是海湾国家石油出口的主要市场,海湾国家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与海湾国家的石油出口安全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处在同一个能源安全共同体之中。这种能源安全的战略性相互依赖关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难以改变。相反,还有可能获得进一步加强。首先,如果中国扩大从海湾地区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这个能源安全共同体还会增加重要的新内容。其次,中国石油天然气下游领域发展的需要,为海湾国家通过在中国投资于油气下游领域建设,巩固其未来油气出口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最后,为了维护共同的能源安全,中海双方合作开辟连接海湾油气产地和中国市场之间的新的运输通道,也应当纳入双方能源合作的视野。
    第三,扩大产能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的发展规划对接的空间也相当广阔。就当前而言,产能合作是双方发展规划的重要对接点。中国有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产能处于国内市场饱和的状态,或者是由于国内比较优势的变化而不再适合在国内发展,可以向条件更为合适的国外市场转移;政府也通过推行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产能合作战略,为技术转移提供必要的支持。其中,中国在建筑材料、新能源、矿产品加工、高铁、核能等方面的工业技术,对于海湾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都具有适用性。中国是国际建筑工程承包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强大的工程设计、设备供应和建筑施工能力,可以在海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海之间扩大产能合作的规模,可以满足中国的产能转移需要,也可以为海湾国家的经济多样化和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开展金融合作是中海合作的独到优势。中国和海湾国家都是国际上的强大金融力量,约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额的近70%。海湾国家的私人海外资产数额相当庞大,人民币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从2016年10月起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组成货币。良好的资金实力为双方开展金融合作创造了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通过创建共同的投资基金银行和投资基金、开展本币互换、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金融结算、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金融合作,不仅为双方的能源合作和产能合作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也可以发挥金融合作的优势,共同开展与第三方的合作,把中海合作延伸到更多的阿拉伯国家,以及亚非地区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也在发言中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补充强调,今后中海双方除进一步扩大产能合作以及加强金融合作之外,高科技也是尤其需要加强的领域。“加强双边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亦可有助于海湾国家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今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海之间的深化合作,李光辉也给出四点建议:首先,深化全方位能源合作。包括完善中国与沙特之间的对话交流机制,增强双方参与能源合作的主动性;深化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合作;加强能源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支持核能、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
    其次,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合作。一是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六国的港口合作,特别是在港口物流服务、信息共享和国际海运便利化等方面,务实推进通关便利化。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质检机构在认证、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食品安全等领域合作。三是积极推动与重点国家的质检标准和结果互认,建立检测结果互认的条件和机制,推动相互承认认证和结果。
    第三,推进双方合作平台的搭建。比如,推进中海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在园区方面的建设,加强“海外仓”和物流园区建设等。
    最后,加强金融平台的建设。一是探索共同出资、共同受益、分担风险的国际性融资平台和风险控制机制。二是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在该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三是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开放,推动海合会国家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四是逐步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五是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合作。

    智库对话将为中海经贸合作提供智力支撑

    “不得不承认,相较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能源等领域的密切合作,目前中海双方智库的交流与合作非常有限,甚至是缺乏的。”中阿交流协会副会长秦勇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海湾国家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中国与海合会成员国正面临两项挑战:一是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自贸区谈判问题;二是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转型升级问题。这两大问题需要双方政府与智库同时发力,共迎机遇、共对挑战。”
    “事实上,‘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都是中国为包括海湾国家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及世界各国提供的中国方案,为中国与海湾国家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历史性契机。”在秦勇看来,中海双方智库应珍视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尽快展开深度合作与研究,结合中国方案以及海湾国家的发展愿景,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转型升级。
    2014年,中国与海合会进行第三轮战略对话期间,双方强调要加快中海自贸协定谈判进程。2015年12月,海合会外长理事会决定单独重启与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并给予高度评价。2016年1月19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阿拉伯,双方就谈判提速达成共识,萨拉曼国王主动提出建立高级别经贸委员会,以推动双方贸易发展。
    “可见,中国与海合会成员高层都十分重视谈判。这对中国与海合会自由贸易谈判的达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智库在这其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秦勇认为,尤其在中海自贸区谈判和发展问题上,智库与政府应合力推进。“今后,中海双方智库机构须更加紧密地加强交流合作,并且尽快在中国和海湾国家举行高级别的中国海湾国家智库合作论坛。通过举办此类智库论坛,双方专家与学者、相关研究人员可就中海自贸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献计献策,提供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让智库成为政府决策的有力推手。在此,我们诚挚希望双方政府高度重视和有效发挥智库的作用,为早日达成中海自贸区谈判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绍先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虽是由中国提出,但无疑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与合作,只有不断加强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关系,才能使沿线各国能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今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海双方应重点加强智库合作,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为深化中海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安全与民意环境,智库将能够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
    张建卫认为,今后中海双方智库应在三大方面重点推进交流与合作:
    第一,增进政治互信。中方智库应该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力度,积极与海湾国家智库举办研讨会等,更加深入、细致地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执政理念、发展道路以及文化价值,双方可通过相互学习、借鉴,更好地促进合作。在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方面,今后可以考虑建立诸如中海“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中海“一带一路”研究院等机构来调动双方的力量,以更好地加深双方的理解和认同感。
    第二,维护地区稳定,为经济合作构建安全的环境。中东地区近年来处于动荡之中,特别是恐怖主义极端思想愈演愈烈,对海湾地区构成了威胁,也关系我们的安全稳定及切身利益。今后双方智库可在此领域就热点问题、地区问题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安全、稳定的经济环境,经济合作是进行不下去的。近期,随着土耳其、埃及等地接连爆发恐怖暴力袭击,也使得中国的企业家担心“走出去”投资是否可以保障安全。今后双方在智库合作方面也应就此进一步深化交流,共同探讨与应对安全问题等挑战。

    15
    第三,推动民意友好,为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智库合作将会为海湾地区软实力建设发挥更大的助力作用,特别是可以通过借助地区的一些知名智库、民意领袖等发声,积极宣传双方友好给各自带来切实益处,纠正西方媒体对中海关系的影响与歪曲,引导海湾国家构建一个对话友好的民意基础,也为双方经济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国家发改委西部司“一带一路”协调推进处积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孙雪珍坦言,“在多年来的实践工作经验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谈合作容易,但要做实、做深却并不容易。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相距万里,风俗、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战略对接’这四个字,讲出来容易,但如何做到精准对接,如何能够达到顺利合作的效果,着实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更大努力。在此过程中,更加需要像本次峰会这样的交流活动,给予国家智库更多前瞻性的研究信息,也给政府机关提供更多在海湾国家合作中的信息支撑。”
    “比如,我们‘一带一路’协调推进处目前正在与着力推进与沙特的对接,但其中一项很大的困惑在于,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对对方国家的相关情况如数家珍。不得不承认,在此方面我们的工作仍比较落后。希望中国智库今后在此领域重点着力完善,这也是政府机关所最需要的。对于合作国家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而言更是非常重要。中国智库在此方面今后大有可为。我们希望,中国智库有一天能够发展强大到与美国那些知名智库一样,这也将是中国软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呈现。”孙雪珍说。
    作为地方智库研究代表,李绍先也认为,目前中国与海湾国家智库合作方面仍非常欠缺。
    “以我们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是2015年新成立的,旨在建立一个新兴智库来为推动中国和阿拉伯的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在2015年年底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和阿拉伯智库论坛,只邀请了少数阿拉伯国家的智库代表来参加论坛。在此背景下,我们创立了贺兰山论坛。2017年我们准备在第三届中阿博览会召开前后,在银川举办第二届贺兰山论坛暨中国和阿拉伯智库论坛。届时,我们准备邀请更多的阿拉伯国家智库出席,特别是希望邀请到海合会、海湾国家的智库出席,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中国和海湾国家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
    李绍先介绍,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还专门确定了在2017年重点推进的两项重要课题:一是如何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与产能对接,二是如何凭借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的治国理政经验,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理念进行深入交流。“围绕这两项课题,我们希望能邀请到阿拉伯国家、海湾国家的智库共同参与联合研究。我认为,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是今后中海合作的重要引领。无论对于经贸、能源,还是产业、金融等领域合作而言,智库合作都是其未来发展的智力支撑。”
    秦勇则介绍,过去十年,由其创设的中阿综合门户网站——中阿网,致力于同包括海湾国家在内的广大阿拉伯国家发展民间友好关系,对于中海关系、中阿关系发展有着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中阿交流协会长期和中东地区开展会议活动、发展关系、加强交流合作,同沙特阿拉伯海湾研究中心、阿联酋战略研究中心、卡塔尔半岛研究中心、巴林研究中心、科威特阿拉伯规划研究所等海湾国家知名官方智库及独立智库,分别建立了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
    目前,中阿网专题频道正在筹划制作中国—海湾国家自贸区谈判以及中海战略对话会两大专题,中阿网智库频道正在编辑制作海湾国家智库专题,介绍海湾国家智库的相关情况。同时,中阿网智库委员会正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聘请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围绕中海经济合作、中阿能源合作展开研究。
    “希望上述合作能为中海双边合作转型升级贡献出民间智慧与力量。希望借助本次峰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双方智库也能紧密加强交流合作,紧跟时代步伐,为达成中海自贸区协定以及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转型升级发挥建设性作用。”秦勇如是说。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