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吸引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注意。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挑战。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成为全球性挑战。
  •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智能和市场分析中发挥关键作用。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5G网络的部署,智能城市的概念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 随着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个人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娱乐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找准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长春坐标

    找准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长春坐标

    0

    本刊记者 张菀航

    作为东北地区的3个国家级新区之一,长春新区获批至今已整整一年。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的批复》,长春新区成为第17个国家级新区。从新生到成长,一年来长春新区呈现了怎样的发展图景?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如何定位自身坐标和担当,探出一条有勇有谋的新路?

    下行压力中逆势而上

    据中新社报道,有官方最新数据显示,长春新区在获批的第一年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亦超过1000亿元。在东北经济爬坡过坎的困难时期,长春新区实现了逆势增长。
    在批复中,国家将建设好长春新区视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

    希望其“在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16年10月19日,《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规划提出长春新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设国家级新区;第二步,成为吉林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支撑;第三步,至2030年,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新节点。

    《中国发展观察》记者在采访长春新区开发建设有关负责人时了解到,长春新区成立一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全面振兴发展的‘领头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宜居宜业的‘示范区’”的奋斗目标,突出“项目立区”,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同步推进民生及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开创了长春新区发展的新局面。

    据他介绍,“长春新区当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引进龙头大项目,2016年开工项目共计245个。通过坚持‘项目立区’,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有效带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一年的开发建设,长春新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长春市20%以上,有效发挥了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带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长春新区作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引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产业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长春新区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激励下,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已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创新高地。

    二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他认为,长春新区结合国家的“互联网+”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一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新业态不断涌现。长春新区按照“以城聚产、以产兴城”的发展思路,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方面也形成了新局面,尤其是在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方面形成了新平台。随着长春新区的设立,初步构建起以长吉为重要腹地,以珲春为重要窗口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为推进“一带一路”东向和北向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对标中完善发展路径

    长春新区第一年的“年终总结”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对标国际国内新区建设榜样,寻找差距,长春新区的发展路径仍待不断修正、更新和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红玉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将长春新区存在的局限和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高度倚重工业生产。她分析指出,从整体来看,长春一直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从2006年到2014年,长春市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近年来甚至略有增加。在工业中,优势的五大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5%,而这五大产业事实上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独大,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落后。工业历年来的巨额投入,严重挤占了其他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更严重的是与工业化生产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相对落后。长春新区的科技研发服务业应是其生产性服务业中最为重要的服务。尽管长春新区拥有的科研机构多,科技孵化器也多,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乃至产业的转化率明显不高。吉林省获得的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中,所有产品均来自长春新区企业,但4项产品中仅有1项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产品创新,与智能装备制造业在新区工业领域的主导优势不成比例。

    三是信息化程度低、互联网利用不足。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长春新区现有成熟工业的互联网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长春的信息化和互联网行业发展建设也相对不足。在长春新区本就规模有限的服务业中,电信、计算机和软件开发行业仅占4.46%的份额。

    四是行政管理机构复杂,体制机制创新滞后。长春新区目前由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但整体管理机构复杂,部门繁多,也存在重复的机构设置。

    在贾若祥看来,目前长春新区仍要正视的问题,一是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亟待提升。东北地区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高端要素不断外流的压力,长春新区要构建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就亟待提升其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二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亟待有大进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制度红利,是长春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在这方面长春新区仍在探索之中。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快速城镇化目标倒逼下的“造城运动”,执着于概念炒作的盲目规划甚至功利的操作更是广受诟病。长春新区又该如何找准路径,绕过“空城”“鬼城”的陷阱?

    结合其他先行建设新区的有益经验,贾若祥建议,要以产城融合的理念推进新区建设。长春新区在建设进程中,一定要把集聚产业与集聚人口结合起来,防止因产城分离造成的“空城”现象。要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布局,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关体制机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积极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打造政策洼地。要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到新区发展的首要地位,通过释放制度红利激发新区发展活力。

    找准坐标 放大优势

    随着2014年大连金普新区、2015年哈尔滨新区的相继获准成立,2016年长春新区的获批填补了一块空白。至此,东北三省均拥有了各自的国家级新区,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以激发东北振兴的新动力被寄予厚望。

    其中,位于东北三省核心腹地、哈长城市群南端,作为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的长春新区,如何找准自身发展坐标,站稳脚跟,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长春迈向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核心?

    对于长春新区的下一步发展,李红玉梳理了如下建议:

    “关键之一是要坚持一条主线,即创新驱动。”她指出,首先要加快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中关村等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合作,引进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建设东北最大的科技创新集群。并且,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和扶持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服务平台,重点发展中科院长东北云计算数据中心,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此外,要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扶持和引导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组建新能源汽车、激光应用、智能机器人、生物疫苗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力争在重大创新工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北湖科技园、摆渡创新工厂、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创新型孵化器,搭建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客空间,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并且,要积极探索加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路径。持续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实习基地,以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

    “关键之二是要坚持两个抓手,即信息化与对外开放。”李红玉建议,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进新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新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快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结合长春新区当前情况,李红玉表示,在对外开放方面长春新区大有可为。她建议,要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扩大对外贸易,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建设集商务服务、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东北亚商务中心,打造东北亚国家在华跨国公司的总部集聚区;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领域和空间,构建中韩、中日等特色国际合作产业园;加强与俄罗斯在油气、电力、煤炭、核能等领域的能源合作,以及与蒙古等国的矿产资源贸易合作。
    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依托中俄科技园、中白科技园、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平台,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在新区转化。举办以东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交易、科技产品展示、科技论坛、科技项目招商等活动,引进国际研发机构和技术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依托东北亚“黄金纽带”文化园、长春奥体中心等平台,举办面向东北亚国家的艺术节、艺术演出、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促进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东北亚会展博览中心,做大做强东北亚博览会。建立东北亚侨民生活区,营造适合东北亚各国侨民居住的生活环境。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申请兴隆综合保税区在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设立保税区B区,加快建设长春空港国际航空物流门户枢纽。规划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争取国家支持,在新区举办东北亚城市市长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打造东北亚国际组织集聚中心。

    “关键之三是要着力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李红玉表示,要坚持高新高端、错位竞争、集群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贾若祥同样强调,长春新区要通过转型发展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依托新区及周边的科技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他强调,体制机制的僵化是制约东北振兴的重要障碍,长春新区要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创出一条新路子,探索出有利于集聚高端要素的新体制机制,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他还建议,通过深化图们江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长春新区作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加强与俄罗斯远东、蒙古、韩国、朝鲜等相关国家的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