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剪刀差扩大 但无通胀之忧

0

 

本刊记者 张 倪 张菀航

2

近期,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之间出现巨大“剪刀差”,2月两者同比涨幅差距达到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发布的2017年2月份CPI和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涨幅大幅回落至0.8%;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2月份PPI的同比涨幅创下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与CPI同比涨幅呈反向走势。两大物价指数“一落一涨”,形成了明显“剪刀差”。

那么,PPI与CPI出现如此大幅度的背离,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PPI与CPI“剪刀差”的扩大会否导致通胀显著上升?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横截面,CPI与PPI“剪刀差”的背后,又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怎样的运行特征?

CPI同比涨幅回落明显  主要受食品价格与翘尾因素影响

2月CPI同比增长0.8%,涨幅较1月回落1.7个百分点。对此,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的专家们普遍认为,CPI增幅回落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食品价格因素。由于气温偏高、节后需求量下降,2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其中鲜菜、猪肉、蛋类等食品价格分别从1月份同比上涨1.6%、7.1%和9.1%,转为2月份同比下降26.0%、0.9%和14.9%,导致2月CPI增幅回落;

二是翘尾因素。受寒潮和春节影响,去年2月CPI同比增长2.3%,价格基数较高,导致今年2月翘尾因素比1月减少了1.5个百分点。

“但是,CPI温和上涨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扣除食品和能源因素后,1月份和2月份的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2.2%和1.8%,走势较为平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孟春近日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2月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同比增幅扩大。孟春认为,PPI的持续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PPI长期负增长使得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去年9月由负转正以来一直延续上涨势头,属于恢复性上涨;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推动PPI上涨;三是制造业市场需求回暖带动产品价格提高。从具体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价格同比涨幅显著,对PPI增长贡献较大。

“CPI与PPI的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背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日前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补充强调,2月CPI增幅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实是服务类。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中,消费和服务已成为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经历了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普及,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电子商务的发达,而电子商务的发达所带来的则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全盘调整。“人们通过手机支付等购买方式,节省掉了物流结构中的许多中间环节。CPI 构成中的服务业成本转嫁不出去,加之竞争愈发激烈,从而导致CPI增幅的变化。”

另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是春节。“2016年春节在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基数较高。而今年春节在1月底,2月气温较高,蔬菜等食品价格回落,造成2月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大幅减少,因此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贾晋京如是说。

未来“剪刀差”或再收窄  预计今年通胀压力不大

CPI与PPI二者之间会否相互传导?孟春认为,从理论上讲,CPI与PPI存在相互传导的可能性。“在特定情况下,CPI快速增长向PPI传导可产生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PPI快速增长向CPI传导可产生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但实际上,CPI与PPI之间的传导机制较为复杂。”

第一,两者统计产品范畴有很大不同。例如,猪肉和鲜菜等食品价格对CPI影响较大,但PPI统计的产品与上述食品关联度并不高,存在“市场分割”。

第二,即便是存在直接关联的部分统计产品,也要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例如,家电和纺织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尽管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难以大幅提高产品价格。

第三,价格传导存在一些中间环节,所需时间无法确定。从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过去5年,CPI始终保持正增长,而PPI却长期负增长,两者出现了背离。“因此,就目前来看,PPI与CPI传导机制并不确切,须谨慎判断。”

从同比数据来看,今年2月PPI和CPI的“剪刀差”扩大至7个百分点。专家指出,虽然“剪刀差”有所扩大,但PPI并不一定会传导至CPI,因为CPI的构成以农产品为主而非工业品,预计今年通胀压力不大。

孟春认为,2月PPI和CPI“剪刀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PPI长期处于历史低位,同比基数低,自去年9月份由负转正以来,始终保持上涨态势;而CPI则走势相对平稳,延续温和上涨的基本态势。“但应注意到,2月PPI环比增幅回落,表明未来PPI继续上涨空间有限;而随着季节性因素影响力的减弱,CPI将小幅回升,未来二者的剪刀差将会收窄。”

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看来,目前CPI与PPI“剪刀差”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春天气温偏高改善了农产品供给。“但这属于季节性、短期因素的影响。在房租成本持续快速上涨、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很难想象CPI能够保持稳定。”

贾晋京也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从CPI看,2月份以后翘尾影响在减少,加之新涨价因素影响,CPI在2月后还会温和上涨,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将会收窄。

在3月14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盛来运在预测今年CPI、PPI走势时表示,随着PPI翘尾因素的减少,再加上工业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PPI的走势会趋于回落,很有可能2月份的PPI是今年的一个高点。

专家们进一步强调,尽管CPI和PPI同比涨幅“剪刀差”呈扩大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未来通胀压力会进一步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李承健认为,PPI上涨因素中,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三黑一色”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贡献率达到80%,而这种工业品的价格增长对受食品影响较大的CPI传导效应极为有限。再加上传导机制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PPI的上涨不会推动CPI的大幅上行,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为3%左右,应该说是在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态势基础上,确立的合理预期目标。”

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横截面”,CPI与PPI指数能够有效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运行特征。

专家指出,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GDP增速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投资意愿有所增强,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开始回升;

从国际环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企稳,全球制造业PMI持续回升,全球物价水平出现上涨迹象,资本跨境流动和汇率贬值冲击有所减弱。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

孟春强调,一方面,全球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部分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加剧了反移民、去全球化的情绪,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等政治事件导致全球经济走势更加扑朔迷离;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还需深化,要注意防范经济“脱实向虚”风险,继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激发民营资本活力。“下一步,我们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改善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