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正在加强应对措施。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5G网络的部署加速了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娱乐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数字货币的兴起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变革。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剪刀”或将收拢,仍需关注风险

    “剪刀”或将收拢,仍需关注风险

    0

     

    苏 剑 蔡含篇

    2月份CPI同比增长0.8%,低于1月1.7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长7.8%,高于1月0.9个百分点,CPI、P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引发各界对当前价格形势的各种遐想。我们认为,当前价格温和上涨,无忧“缩”“胀”。

    CPI、PPI“剪刀差”扩大的原因

    2月份CPI同比增长0.8%,低于1月1.7个百分点,重回“1”以下。对此,不必引起对“缩”的担心,尽管后续几个月内也很有可能继续停留在“1”时代,这主要由季节因素所致,包括春节因素和天气因素。

    春节错位导致1月份CPI增速上升、2月份CPI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受节日影响,居民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一般会在春节所在月大幅上涨,再在次月回落。2016年春节在2月份,导致去年2月份的CPI基数相对较高,而今年2月份为春节次月,居民消费价格会季节性的回落,因此这一高一低导致了今年2月份CPI同比增速相对较低。

    另外,天气因素也是导致2月份CPI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2015-2016年冬季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拉高了上年同期的食品价格,而2016-2017年冬季气温偏高,使得食品价格显著低于历年同期水平。例如,2月份鲜菜同比增长-26.0%,受春节错位和天气因素影响同比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6.6个百分点。

    2月份PPI同比增长7.8%,高于1月份0.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2.7个百分点,但我们认为不存在持续性。一方面,本月PPI同比增速大幅上涨是由于前期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产生了较高的翘尾因素;另一方面,是前两个月钢铁、石油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延续。另外,虽然PPI同比增速持续走高,但由于前期工业品价格连续数年下滑,存在相当低的价格基数,随着低基数期慢慢结束,PPI同比增速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将会缩小。

    价格的后续走势

    我们预计,CPI、PPI同比增速在2月份很有可能已经分别触底、见顶了,“剪刀差”已经开到了最大。

    居民消费价格增速从3月份开始应该缓慢回升,但或将继续维持在“1”时代,这主要是由于较低的2月CPI同比增速拉低了基数,因此对“1”时代的CPI增速也不必担心。从2月份的核心CPI增速来看,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累计同比增长2.0%,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2月份核心CPI当月同比增长1.8%,仅较1月份下滑0.4个百分点,显示出居民消费价格仍处于温和上涨的阶段。

    对于PPI同比增速,我们认为,本月也许已经见顶了,后期PPI同比增速或将出现波动式下滑。其实,近几个月的PPI环比增速已经显示出,工业品价格已经开始逐渐回落。2月份PPI环比增长0.6%,较1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较2016年12月份下滑1.0个百分点。而且从近期公布的投资等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当前不具备PPI同比增速大幅持续上涨的需求基础。

    风险提示

    当前价格温和上涨,不存在担忧,但有两点风险提示。

    首先,对于PPI向CPI传导的问题,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暂无担忧,但存在风险。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工业品中的油价对CPI增速的影响最为敏感。原油价格的波动可以通过塑料、化肥、化纤、成品油等中间产品的价格向居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而间接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增速的变动。而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油价很容易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

    其次,需要警惕供需变化可能引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2017年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速存在上涨的迹象。一方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2017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显示煤炭、钢铁在2017年供给将继续收缩;另一方面,“适度扩大总需求”,若基建、房地产投资在2017年大幅上涨将增加钢铁、煤炭的需求。我们认为2017年在去产能阶段,如果能处理好去产能的速度与监督问题,避免激进的减产与复产,应该能够避免价格增速的大幅上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