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新动能:四三理念(下)

0

 

刘 奇

23

三、三域齐抓

所谓三域,即陆域、水域、空域。陆地开发利用已经潜力有限,一是“人增地减”的矛盾加剧。改革开放以来,有3亿多亩耕地没了,英国有个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中国有个房吃人的“圈地运动”。我们近10年来增加人口约7845万,可耕地面积却在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我们20亿亩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不足1⁄10,但要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我们人均耕地只是美国的1⁄13,加拿大的1⁄18,连比我们穷的印度人均土地都是我们的1.2倍。

二是缺水干旱的情况日益严重。水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世行专家预测,“未来五年水将像石油一样在世界运转”。地球表面水体面积约占70%左右,但只有2.5%的水是淡水,97.5%的水是咸水,这么一点点淡水资源却有70%都冻结在南北两极,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水体的0.007%,其余都埋在地下土壤和深层岩石下。现在世界上有12亿人口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困境,20亿人饮水得不到保证。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7%,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全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总用水量达到6095亿立方米,大约占全球用水量的12%。其中,农业用水占了63.5%。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年缺水量可能会达到4000亿~5000亿立方米。

三是陆域污染严重。陆域化肥、农药、农膜、重金属污染愈演愈烈。2014年的环境公报显示,我国地下水水质总体非常差。其中,水质优良占0.5%、良好的占14.7%、较差的占48.9%、极差的占35.9%。大部分湖泊污染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水体污染不仅受到农业领域的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和工业领域的废水排放污染,更受到医药领域的污染。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138克,是美国的10倍以上,居世界第一。工业废水已经使我国产生了许多癌症村。我国已有1/3国土被酸雨覆盖,可谓逢雨必酸。2014年,在74个根据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城市之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超标城市比例为95.9%。

陆地生存是世界更是中国的危机。向海洋要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命题。奉行“天人合一”的列祖列宗早就明白“靠海吃海”的道理,河姆渡遗址出土了7000年前的单柄船桨;双王城水库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古盐业遗址,这说明,“渔盐之利”的海洋文化由来已久。秦汉以降,“舟楫之便”又成为海洋文明的核心。海水农业主要包括:一是海水养殖。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过度捕捞造成的渔业资源匮乏,中国人率先尝试人工养殖,并一举成为海水养殖大国。我们每年人均消费水产品是37公斤,而发达国家平均为26公斤,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8公斤。我们喜欢吃海鲜,中国现在是第一海洋养殖大于海洋捕捞的国家,再过几年就没有东西可捕了。海水养殖都局限于近岸浅水区,基本上集中在水深5-40米的范围内,存在与环境争海、与旅游争海、与生活争海的问题。海水养殖未来一方面要走向“深远海”,海水养殖离岸远退两公里,逐渐走向40米以上的深水区;另一方面,海水养殖“向上走”,向滩涂养殖和海水池塘养殖靠拢,广泛开展滩涂贝类养殖是开发滩涂资源、发展海水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是海水种植。现在高科技发展很快,广东有一个农民与袁隆平合作已经开发出用海水浇灌的水稻,据媒体报道,青岛已经在种植,陆地上的粮食、蔬菜、水果、畜产很难做到“无公害”,人们已很难吃到真正的“放心菜”“放心肉”了。但相对于陆地来说,海洋食品,特别是来自深海远洋的食品,基本上是“无公害”的健康食品。更重要的是,相对于陆地食品来说,海洋食品的优质蛋白含量高。据科学家估算,就目前我国每年5000万吨左右的水产品来说,其优质蛋白含量基本上能满足13亿人口生存需要的三分之一。

三是海底资源。前景较为可观的是,美国已经成功地从海藻中提炼出油料替代柴油等燃料,海藻的产油量非常可观,在世界大洋中,不少冷水海域孕育了大面积的巨型藻类,形成了真正的“海底森林”。按目前的技术,一亩海藻至少可提炼2-3吨油,是一亩玉米提取燃料的十多倍。从石油到玉米提取的燃料乙醇再到海藻油,被称为第三代燃料革命。海藻的生长速度惊人,从生长到产油,只需要两周时间,其潜力巨大,可见一斑。未来的海洋文明将以生产为中心,这项技术不是梦。

还有就是空域。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即把种子带入太空,使它产生有益变异。上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开始对拟南芥进行搭载实验,从此拉开了太空育种的序幕。之后,美国和德国等也陆续开始太空搭载植物的实验,探索太空环境对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育衰老等的影响。1987年8月5日,我国首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甜椒品种带入太空,得到了单果重250克以上同时增产120%的新品种。至今我国已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搭载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诱变育成一系列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鉴定的已超过70个。利用卫星和空间站还可以在太空直接种植农作物。俄罗斯已于1997年成功种出了“月球生菜”“宇宙胡萝卜”“外太空番茄”和“太空小麦”等。美国、日本联合攻关,将甘薯种在航天器里,不仅可补充仓内氧气,还能让宇航员吃到自己种的新鲜食品。进入21世纪,美、日、西欧已将太空植物的培育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美、俄两国已先后培育出百余种太空植物。未来时代,太空及附近的星球将成为人类无菌化生产农产品的主要基地。电影《火星救援》中描述的火星上具有独创性的土豆种植将不再是科幻。火星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这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液态水则可以从地表下或空气中提取。事实上,美国宇航局已经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模拟食物种植,他们所使用的土壤都是模拟真正火星土壤的PH值和化学构成。科学家们已经在模拟土壤中种植了数十种作物。火星地球化正在成为现实。

四、三利共谋

所谓三利,即得利、顺利、便利。三利共谋,得利固然要得,但也要让农民办事顺利,不致磕磕碰碰中梗阻,更要便利,无须跑腿找人,申请一经提出,部门就“谁的孩子谁抱走”,办妥交还。2015年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一连讲了三个故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他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为何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何要设这么多道“障碍”?有媒体报道,一位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旅游龙头企业红河漂流公司,陷入了与政府的债务危机中,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活动难以为继。2014年3月,这家企业接受了县政府委托的专门机构的专项审计,审计报告出炉后经过县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从2013年县委、县政府现场办公会决定解决欠款问题,到审计报告在县长办公会通过,时间过去700多天仍没有任何结论。这些为官不为的案例,不是苦涩的笑话,而是现实的“惰政”,为权力部门制造寻租空间,政府部门推诿责任也是另一种类型的腐败。总理常务会议上进一步阐释说,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时代的政治比较“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被后世称为“盛世”。而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其主线都是“删繁就简”。

为了解决办事难门槛高的问题,国务院三令五申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把改革推向纵深。但是,不少地方和部门只是由“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了“话好听、脸好看、事不办”。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为简政放权和解决办事门槛高问题营造了强大势能。

安徽亳州市运用“互联网+”的新思维,探索出一整套方便群众办事,提供24小时全天候受理、360度全方位服务的“一路通”制度模式。除了法律规定的如结婚登记等几件必须要到现场的事情之外,其他要办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办,不需要农民跑任何路,办好之后政府拿钱找快递公司7元钱一件件寄过去,通过手机APP,无论远近就可以把事情做好,这就是便利。这一创新实践,摸清了政府权与责的底数,建立了没有扯皮推诿的制度体系,规范了干部行为,走出了群众办事“四难”(门难进、人难见、话难听、事难办)的困境,设置了杜绝滋生腐败的屏障,找到了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方,重塑了党和政府的威信,重建了乡村社会的秩序。在《信息时代的治理》一书中,英国电子政务专家克里斯汀·贝拉米和约翰·泰勒也认为,信息通讯技术“不但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成本,同时,它还有助于重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当然,亳州市的实践仍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如个别部门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整合的信息如何防止泄密等,他们正在寻找逐步完善的措施,这些不足丝毫不影响其应有的推广价值。

北京宇星新语科技公司推出《农民办事不出村》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让老百姓自助查询受理进度,浏览信息、咨询政务、办事流程等。并与政府协同,定期发布惠民政策,结合当地百姓需求,整合银行、电力、通信、供销、商务等业务的服务功能,开通惠农补贴领取、电费收缴、话费充值、网上购物、农资购买、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企业也将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上线由宇星新语技术团队专门研发的“农民办事不出村”手机客户端APP,帮助政府进一步提升政务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城市掌上智能生活模式的发展,引领我国电子政务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有的制度建设都是为了让农民得利,如今农民对补贴的那几个钱已经不太在意,他们的强烈呼声是:给物给钱不如给方便,办事方便才能发展。只有“三利共谋”农民才能创业,农村才能发展,农业才能增收。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