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德:智库要寻找需求缺口,精准发力

0

本刊记者 张菀航

4

5月16日,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英文简称ICTSD)总裁梅林德(Ricardo Melendez-Ortiz)受邀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大讨论·世界知名智库领袖专题讲座”第二场。作为一家特色鲜明的国际智库的创立者,梅林德为与会者带来了他对智库价值和建设发展的思考。
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独立的国际智库机构。据相关介绍,ICTSD凭借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学术和民间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网络,举办全球高级别对话和会议,并开展研究、出版专题政策报告,以增强利益相关方参与国际贸易政策过程的能力。ICTSD的目标和愿景是,通过一系列认同代际公平理念的国家、地区及国际贸易政策和框架的制定,推进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决策

“智库的价值是什么?这份事业的动力来自哪里?于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贡献于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清晰的规范。”对此,梅林德表示,在选择机构发展方向时,首先要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标准。ICTSD的建立便基于一系列规范标准,而这些标准并非具体的政治纲领和主张,或与某些意识形态相关联,而是时刻围绕服务于决策的理念。
“迄今为止,ICTSD是唯一能够在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议题上开展工作的全球智库。”梅林德介绍。正如ICTSD的名称中所涵盖的两个要点,该中心一直关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1月1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议程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这一目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阐释和更新,强调以人为本,旨在通过知识、方法、资源来消除贫困,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些高层次的愿景和理想,也是ICTSD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梅林德强调。
在梅林德看来,智库事业的宗旨是要去影响公共政策决策,要确保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真正产生价值,确保能够提供证据以影响决策者的决定。因而,ICTSD的工作并非局限在发表各种长篇累牍的研究报告和论文,而是致力于在决策者的议程之中纳入正确的关注事项,并将之提升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让适当的行为主体参与进来,从而改变现状、解决问题。

精准发力

智库应如何开展工作?梅林德从ICTSD的发展经历出发,建议首先要找准定位。通过考察全球范围各机构,包括智库、政府间机构及其他性质的组织,在各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寻找需求缺口,从而脱颖而出,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
接下来,要精准发力,有所作为。由于智库资源有限,资金相对“捉襟见肘”,因而要把资源和资金用在“刀刃”上。先要找准切入点,ICTSD通过考察分析世界主要的决策中心如何开展工作,如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贸易决策的出台流程并对其分类,详细了解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机构和组织及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下一步,要界定受众,建立数据库。智库必须清楚地了解研究结果最终会发送到谁的手中,又将影响哪些群体。正如银行一样,不同的业务面向不同的顾客群体,比如一楼的业务面向中小储户,二楼的业务一般面向大型机构。鉴于此,智库也需要做类似的分类。在全球,ICTSD至少拥有两类受众群体,即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上对贸易投资进行决策的机构。根据需要,ICTSD建立了详实的数据库——“决策者及影响者数据库”,并分别面向国家级别和非国家级别。
研究成果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政策制定者,更应该延伸到大众。“为了使研究成果发挥作用,更为有效地影响政策制定,至少需要将三种活动组合起来。”梅林德指出,第一,提供受众需要的知识和信息。ICTSD每周通过100多套系统,6种不同的语言向全球发布研究成果,使信息可以触及不同群体。特定的沟通产品会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发布有关信息,并非混杂所有内容。第二,提供对话的平台和机会,拓展多元的沟通渠道及形式,如研讨会、外交政策对话等。值得一提的是,ICTSD从去年开始运行的“RTA区域贸易协定互换平台”,积极同全球各智库展开合作,目前已集结200多名专家参与,预计未来5—10年将会成长为高影响力平台。此外,ICTSD还会同全球各级别政府就诸多问题,如有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非洲及亚洲各区域全球性的贸易投资等展开讨论。第三,对反馈进行分析。明晰投入与产出, ICTSD规定每三个月汇报工作,提交年报,评估对决策影响效果,拒绝“闭门造车”。以ICTSD的经验来看,要随时关注工作和决策变化之间的“反馈回路”。每一个智库都应该做到自我审查和自省,通过其对决策影响效果的评估,以判断工作的有效性。
在讲座后的问答互动环节,关于如何评价研究成果对决策或社会实践的效用这一问题,梅林德表示,是否对所专注的问题或领域产生影响,是评价智库发展的重要指标,且智库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这些影响指标。他继而介绍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影响力进行预评估,之后再考察是否真正产生了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ICTSD曾启动一项有关国际贸易与鱼量减少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探察如何通过贸易规则来避免大规模捕鱼造成的不良影响。这项研究史无前例,ICTSD当时组织了多国研究人员追踪数年。至今已有36个国家参考了ICTSD的研究结果。第二个方法,是系统地记录。尽管此种方法耗时较长,但通过不断地观察某些做法及应用,可以较为清晰地掌握和评估影响。

整合资源

作为完全独立自主且是全球规模的智库,ICTSD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难免遇到考验。梅林德坦承,第一项挑战,便是如何有效地争取和整合资源。不同于企业、政府或是大学出资建立的智库,ICTSD没有从特定政府或捐款人处获得资金支持。再有,ICTSD的工作领域本身敏感度高,身处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甚至会面临非常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这需要ICTSD通过广泛且持续的宣传让受众理解并接受研究理念,以赢得出资方的认可。尽管从表面看这确实构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换个角度不难发现,这同样也是ICTSD的巨大优势。
特别是,争取优质的人力资源对智库发展至关重要。梅林德介绍道,ICTSD开发了一种名为“研究经纪人”的模式,邀请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研究者一同参与研究。目前,ICTSD已拥有来自全球智库的共计3000多名研究者,并与全球40多个合作伙伴机构开展信息沟通和合作。不同于企业激励,智库应着重给予员工在学术活动方面更多的参与机会。多年来,ICTSD致力于员工激励工作,为研究人员提供与全球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并给予研究人员充分的信任,以及足够的研究和发展空间,帮助年轻员工建立学术上的联系。梅林德强调,最为重要的激励机制就是要不断认可员工所做出的贡献和成果。
梅林德认为,“领导力是有效整合资源最好的筹码”。但不难注意到,当下确实有一些规模大、资源充裕的智库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一个智库来说,最棘手的情况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智库需要持续展示工作成效,组织学术研究。如果无所作为,就会像缺乏运动的老人,终将面临淘汰。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认清受众,明晰受众变化。受众本身是动态的,这给受众分析工作增加了难度,再掺杂职业背景、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受众群体会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智库的研究成果和见地最终若只是摆在部分有学识的群体面前,尽管可能会收获高评价和肯定,但也可能仅仅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要知道,这些人并不会带来变革,也并不会给决策带来影响,最终等于成果付诸东流。鉴于此,ICTSD选择将评估学术出版物或专著的引用数及其产生影响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学术著作的影响力毕竟有限,ICTSD又安排了专门人员通过整合、借助网络媒体资源来拓宽影响范围。

“创业”英雄

基于ICTSD的经验,本场讲座的主持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总结发言时,结合国研中心的实际情况表示:毫无疑问,研究部所在智库中发挥核心作用。但建设一流智库,仅靠研究部所恐怕力不能及。政策研究是一个流程,对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说,来自办公厅、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出版社、报刊社、网站等媒体的支持不可或缺,这些部门均是智库整体中的重要环节。任何一环的薄弱,可能会让研究成果在质量和影响力上大打折扣。此外,还要积极整合国际国内优质的研究资源。
隆国强还对梅林德的演讲评价道,中国当下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创业的普遍理解是商业领域的创业,而梅林德的创业选择了智库行业,可以说他也是一位创业英雄。“智库的创业需要关注人类的命运和责任,得到的回报也不是金钱,而是尊重,这需要智库人终身的付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