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联动发展合作平台而非外援

0

——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孙 超

适逢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中国发展观察》独家深度对话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先生,畅谈“一带一路”倡议。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在采访中,辜胜阻先生强调,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联动发展的倡议;是互惠互利、共赢合作的平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对外援助计划,更不是一个扶贫计划,但是‘一带一路’对全球减贫有极大的‘外溢效应’。我希望沿线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一起来共建,最后实现共享,使老百姓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摆脱贫困、实现繁荣,使‘一带一路’成为发展之路。”

金砖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一脉相承

中国发展观察:尊敬的辜胜阻副主席,非常感谢您接受邀请,加入到我们杂志的访谈当中来。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有数十位的政府决策者、外交官、驻华大使、国际组织领袖参与访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本次访谈的主题是中国的“一带一路” 倡议。现在国际社会有很多人对此并不太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希望借由对您的独家深度采访来让更多的人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请问您是如何理解“一带一路” 倡议的内涵的?

辜胜阻:今年5月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在又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个主旨演讲,对 “一带一路”倡议有两个新的定位,也回应了国际社会一些人对“一带一路” 倡议的误解和不同理解。第一,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而是务实合作的平台。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联动发展的一个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共同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它在定位上不是一个援助计划、扶贫计划,而是靠沿线国家的人民和企业共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联动发展。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客观上会有“溢出效应”, 会对促进沿线国家老百姓减贫、脱贫做出贡献,依靠可持续发展实现减贫的效果。“一带一路”沿线的六十多个国家占全球63%的人口, 但GDP却不到30%,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讲,最重要的是如何借鉴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实现扶贫脱贫减贫。比如说,我们现在讲“五通” 当中有一个就是设施联通,它实际上是中国扶贫脱贫的一个成功经验,“要想富,先修路”,设施的联通实际上应该是先行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是深化区域合作的“硬件”保障,是各类经济要素相互流通的基础,也是扶贫、脱贫、减贫的突破口。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在“合唱”与“共建”。它既是中国梦,又是世界梦。习主席也讲过, “一带一路”不是哪个国家的后花园,而是沿线国家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单边主义,而是秉持双边、多边主义,不是中国单方面的“一头热”,而是沿线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有古丝绸之路的理念,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历史的超越。一方面体现在空间上,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总体数量超过古丝绸之路,所辖区域空间进一步扩大,合作空间也得以深化; 另一方面,在性质上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内涵,超越了传统丝路的思维模式,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稳健地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是五通理念。2013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习主席首次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17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又讲到“五路”,即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我觉得,从“五通”到“五路”,非常重要的是联动,是共商、共建、共享联动。我在5月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五环” 联动。第一个是“官”,也就是政府。第二个是“产”,就是产业界和企业界。第三个是“金”,就是金融机构。第四个是“学”,就是智库。第五个是“媒”,就是媒体,建立相关媒体的平台。要做到官、产、金、学、媒五环联动,推动“一带一路” 建设。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对外援助计划,更不是国际扶贫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平台,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是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引领包容性全球化以及新型全球化的新引擎。

中国发展观察:非常感谢您的深入解读与剖析,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最近金砖峰会在厦门召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金砖峰会的,因为这次峰会非金砖国家的很多国家都参与了,提出了一个“金砖+”的模式,也是首次正式提出此模式。您觉得“金砖+”的模式和“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共同点呢?

辜胜阻:习近平主席在厦门会晤的一系列讲话,阐明了金砖发展的巨大活力、金砖合作的光明前景,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坚如磐石的中国信心。务实合作是金砖合作的根基,共商、共建、共享是金砖合作的原则。金砖国家通过相互合作,寻找发展政策和优先领域的契合点,继续向贸易投资大市场、货币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目标迈进,能够有效应对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是矫正逆全球化、探索新型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同金砖国家合作一样,“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也是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合作共赢的新平台,通过推进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强化战略共识,完善双多边沟通机制,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总体来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在理念、原则和宗旨上一脉相承:都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合作对象,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发展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金砖+”的模式和“一带一路”存在一定契合之处,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首先,金砖国家都经历过贫困,却都不断探索进取,谋求共同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金砖国家的重点合作项目, 同样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领域。再次,金砖国家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也积极贡献治理理念和治理规则“公共产品”,引领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新型全球化

中国发展观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反全球化的现象。您可不可以谈一谈, 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呢?

辜胜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约为6.7%,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3.2个百分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发动机”和全球贸易最大的“压舱石”,也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和国际经济秩序的积极建设者。

纵观全球,2016年是“黑天鹅”事件频出的一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特别是保护主义,它是逆全球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比如说,有些国家要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秘书长就针对有些国家开历史倒车的状况表示,如果大国不扮演领导角色,那么其他的国家就会取而代之。

习近平主席讲,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即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它也有弊的一面,就是存在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制度安排滞后、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之间产生的矛盾愈发突出。面对这种利和弊,我们处理全球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还有一种就是推动全球化转型升级,打造新型全球化。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转型升级,积极倡导更加公平、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化。

我觉得在这样一种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中国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峰会的召开,是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对探索新型全球化,特别是改善全球治理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指出, 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要消除全球治理赤字,就必须有新的全球治理机制,要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进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两次非常重要的国际峰会就体现了中国正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017 3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决议载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彰显了“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中国发展观察:“一带一路” 倡议是应对逆全球化威胁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您能不能解释一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全球化过程当中的具体作用?

辜胜阻:我想先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全球化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 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 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 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商务部与参加高峰论坛的60多个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贸易畅通的合作举措。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这将给沿线国家带来巨大经贸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全球化所发挥的作用,我曾经总结为四个字:一个是“新”,一个是“通”,一个是“共”,还有一个就是“治”。“新”即革新。全球化要有新的“基因”,新的平台、新的合作模式、要靠创新驱动引领新的增长方式。“新”是相对“旧”而言的,全球化升级版必须靠革新。“一带一路”将为全球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动能和新方案。“通”即联通。道路通,百业兴。“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只有“通”才能“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通”不仅只是陆、海、空、网基础设施“硬”联通,还有政策、规则、标准等“软”联通。“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实现跨境大通道、大市场、大流通,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打造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格局。“共”即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三个共同体,把“一带一路”倡议与各个国家的战略进行对接,有利于赢得广泛共识,打造国际合作新范式。“治”即善治,优化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将推进全球治理机制不断优化,改变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僵化和“碎片化”问题, 改变治理“赤字”,让参与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均可平等地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中国发展观察:您的“新”、“通”、“共”、“治”四字总结得非常精妙。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进一步阐述一下这四个字。

辜胜阻:我主要想谈谈我的一些亲身感受。近五年间我两次出访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次是去年我去了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与示范区,它重点打造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为重点的“1+4”经济合作布局。2015 年宣布投资460亿美元后,现又将投资额从550亿美元增加到620亿美元,其中70%-80%是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促进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也有助于促进整个南亚的互联互通,提供大量投资合作与就业机会。这其中,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是企业在巴基斯坦如何保障自己的投资回报和经济利益,如何按市场化的原则来推进,如何按“一带一路”的设想打造利益共同体。

我还有一次出访是到沙特。沙特也提出了一个未来的设想—— “沙特2030年愿景”。我们探讨比较多的是如何实现“沙特2030年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只有实现这种战略对接,才能调动沿线国家和民众参与倡议的积极性。 例如,在沙特的时候,当地有个政策叫“沙化政策”,规定中资企业里面要有一定的比例雇用沙特人。中资企业雇用的沙特人有一种依赖思想,认为与中方的员工不一样,要享受特殊的待遇。我对沙特官方讲,你们的劳工政策需要做出调整,规定雇用沙特人比例过大的话,企业的负担就会过重。我们不能让“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单方面的“输血”,而应该有“造血” 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拥有持续竞争力。所以一定要调动沿线国家、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积极性, 改变过度依赖的思想和现象。

中国发展观察:您之前到访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做了许多深入的调查,也形成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报告。刚刚您特别谈到了出访巴基斯坦和沙特的亲身感受。我想问一个相对具体的问题,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很多不同的问题,过程并不简单。您认为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哪里?

辜胜阻:我认为中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投资回报,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话一定要考虑盈利模式;第二个是员工安全,特别是在恐怖活动频发地区的员工安全。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走出去”的中小企业无法适应海外投资环境,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一方面, 要加强使领馆的商业保障与公共服务功能,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与培训体系,及时发布政策信息与前沿动态,帮助企业更快适应合作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国际化的咨询公司与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在信息搜寻、专业咨询、技能培训、法律维权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特别是要强化对风险的研判与管控,助力企业“走得出、走得稳”。

“一顶”“双轮”“六柱”“一基”构想

中国发展观察:您刚才提到“一带一路”倡议不应该是单方的输血,而是应该打造一个造血的机制或功能,实现双赢或多赢。但是跨国合作又面临很多挑战。我的问题是,如何与不同国家或多个国家获得共赢,打造一个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

辜胜阻:如何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实现共赢发展,我提出了“一顶”“双轮”“六柱”“一机”的构想。“一顶”,就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顶层设计;“双轮”,两个轮子,一轮是经济合作和持续发展,一轮是人文交流, 要以经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交流作为双轮驱动;“六柱”,即以基础设施、贸易、产业投资、金融、能源、科技创新合作为支柱的经济合作;“一机”,是把全球治理机制优化作为基础和基本保障。

“六柱”展开来说,第一是基础设施。这方面的合作需求非常大。我们有资金、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好的经验。要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交通便利化水平,大力推广中国成熟的基建技术,全面打造沿线国家地下油气管道、陆路、航空、水路、互联网“大通道”,实现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硬”联通,推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软”联通,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目前,“六廊六路”和“多国多港” 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以点带面,以线连片地支撑起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是贸易。“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是国际贸易重要的参与主体,三年多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25%以上。因此要加强贸易合作, 完善自贸区建设,加强一体化通关管理,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要寻找沿线国家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制定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新型贸易规则,消除各种贸易壁垒与贸易纠纷。

第三是产业投资。“一带一路” 倡议为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定位了不同角色。随着“一带一路”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境外投资队伍也不断壮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找国际市场和资源。几年前,企业“走出去”主要靠国企,特别是央企,现在民营企业“走出去”也达到了一半,占比相当大,速度也相当快。因此,要不断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形成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优化国际合作产业链,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打造工业合作园,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市场化打造“利益”共同体。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在外企业合作, 针对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抱团”投资,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氛围,推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由江苏红豆集团等投资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了109家企业入驻,中资企业94家,形成了中企与外企、国企与民企、大企业与小企业相互提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企业联合体。

第四是金融。为“一带一路” 提供金融扶持的机构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国开行,还有很多商业银行。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时与银行界召开座谈会,了解沿线国家对金融、投融资的需求。金融科技“走出去”,像支付宝、余额宝“走出去”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些国家也需要普惠金融,特别是小微企业需要普惠金融 。我们不仅要有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还应该有普惠金融,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开发创新融资方式,推广PPP模式,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第五是能源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都与能源密切相关,大致可划分为3类:能源生产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通道国。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将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保障消费国能源安全的同时促进沿线国家能源开发利用,谋求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通道国三方共赢。要构建能源治理新机制,探索建设多边能源合作组织,以能源大项目为合作纽带,带动沿线投资、开发、贸易和配套服务业发展。

第六是科技创新。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密切科技交流合作,构建“一带一路” 跨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打造合作研发和技术转移平台。加快培育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加强科技资源共享,促进科研项目专利产业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浪潮集团和商务部在海外联合开展多期云计算、大数据、税务等国际官员研修班,举办了500多场技术培训活动,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万余名技术人才。

为“一带一路”厚植民意根基

中国发展观察:刚才您提到了“双轮”,分别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人文交流。在经济交流如火如荼的同时,人文交流方面的进展如何?

辜胜阻:习近平主席讲,“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所以民心相通是最重要的联通,文化融合是最重要的融合。美国“三片”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即“薯片”、“大片”和“芯片”。“芯片”是硬实力,“大片”是电影,“薯片”是餐饮,后两者实际上就是软实力。

民心相通是其他“四通”的重要保障,要推进多层次、宽领域人文交流合作,以多渠道的教育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民意根基,健全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高“一带一路”文化“软实力”。截至目前, 中国已与包括波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塞浦路斯在内的逾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有51个沿线国家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27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达46万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8000场, 受众270万人。

天津市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鲁班工坊”平台,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截至目前,“鲁班工坊”已经成功开办5家,泰国鲁班工坊着力自动化装备,印度为数控设备的维修维护、新能源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 英国为餐饮文化,印尼为汽车维修, 巴基斯坦为能源电力。此外,柬埔寨、非洲等一批“鲁班工坊”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通”是基础,“共” 是关键, 实现“ 通” 和“共”最重要的是治理

中国发展观察:您非常生动地提到了美国“三片”,让我想起了Soft Power(《软实力》)的作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我在美国也有幸近距离接触过他,听过他的讲座。但是主要话题已经由“软实力”转到了“美国世纪结束了吗”,那也是他新书的名字。他的意思就是美国人要慢慢开始适应有一天不再是世界超级大国。我下面的问题就和美国有关。当我们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让更多的国家理解、支持这个倡议?不仅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比如美国,或者英国?如何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共存共赢?

辜胜阻:我认为,让更多的国家理解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战略对接,达成战略共识,共享建设成果。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一带一路” 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是打消各国疑虑、赢得广泛共识、破除贸易壁垒的突破口。探索“一带一路” 发展理念与各国战略规划的有机结合点,主动推进战略对接,打造规划衔接、生产融合、协同跟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寻求共建“一带一路”的切入点和最大公约数。要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政策对话协商, 通过签订国家级谅解备忘录、联合声明及相关协议,达成战略共识。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要与欧美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强合作,以此带动更多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目前,中国已经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领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的“欧洲投资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印尼的“全球海上支点”、沙特的“2030年愿景”、越南的“两廊一圈”等战略进行对接,为全面开展务实合作打下了牢固基础。要实行大通关协作机制,推动口岸操作、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促进贸易畅通与便利化,打造可持续的区域经贸合作新模式,为全球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稳定、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大环境”。

中国发展观察:“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历史,还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要想真正地做到大家来共商、共建、共享,确实还需要共同的努力。

辜胜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难在一个“共”字,这个“共” 又是非常关键的。想要“共”,先要“通”。“通”不仅只是陆、海、空、网基础设施“硬”联通,还有政策、规则、标准等“软”联通。

“通”是基础,“共”是关键。要实现“通”和“共”最重要的是“治理”。传统全球化呈现治理迟滞与僵化、国际合作碎片化与排他性。要改变这种传统全球化的弊端,我们必须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只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这种治理机制的僵化和碎片化得到改变,才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全球化治理机制。

“官、产、经、学、媒” 五环联动

中国发展观察:5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您出席并做了“引领全球化升级的政治思考”的主旨发言。在该峰会期间,还召开了全球智库峰会。我们的主管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智库,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积极探索。所以我想请教您, 智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辜胜阻:智库在“一带一路” 倡议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今年5 月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来设计的是“五通”,涉及五个分论坛,后来又加了一个,变成“五”加“一”,这个“一”就是智库论坛,这就充分体现了高层对智库的重视。我之前讲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与实施需要“五环”联动,即 “官”、“产”、“经”、“学”和“媒”,其中“学”就是智库。这五方面的力量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建设“一带一路”的良好生态。特别是对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如何让“一带一路”的一些构想落到实处、如何评估投资环境、制定投资方案、有效识别并规避各类风险, 智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发展观察:您提出的“五环”联动非常精彩。其实,我对您的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也很感兴趣。您最早是工人,然后在大学教经济学,再到副市长、副省长,您在日本、美国也做过教授和访问学者。现在您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和最重要的智囊之一。在诸多要职当中,您亲历了很多中国改革的重要时刻,您能不能跟我分享其中一些宝贵经历?

辜胜阻:我做大学教授的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委员,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参政议政,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古人说过:立言、立功、立德。全国政协是一个可以发挥学术专长的非常好的“立言”平台, 而我是教经济学的教授,可以做到“政”“教”相长。

后来,领导和我说:你在这个平台上建言献策做得很好,那么你要参政才能知政,你行使话语权的同时也要有知情权,要到政府部门工作。所以我就去了地方政府,到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武汉市做副市长,做了一届5年就去了省政府。在省政府工作的过程中间,我长期研究中国的发展战略如创新驱动等问题。我不仅分管教育,还分管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地方政府工作的八年里,我把经济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工作领域中,重点研究了创新经济学。所以,在政府工作期间,我去过包括中关村在内的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南部等所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做调查,还调研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比如硅谷、英国剑桥工业园区以及法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园区。所以,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创新经济学。“十三五”规划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中国经济转型,转型的动力就是创新。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把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素驱动,比如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红利都是要素驱动;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驱动;第三个阶段是创新驱动; 第四个阶段是财富驱动。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正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省政府工作的同时,我也兼任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我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到工商联去工作的经济学家。工商联是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大本营”,是顶尖级的民营企业家云集的一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全国最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工商联之所以选我去是因为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中国的民营经济。所以我的第二个研究方向是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

大约在九年前,我回到了民建。民建也是联系经济界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政党。我研究的另外一个方向是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在这个领域,我已经研究了35年。

我现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财经委,这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人大立法机构,它联系发改委、财政部等十多个综合经济部门。每个季度都要分析经济形势,还会涉及对外经济。从对外经济的角度来看, 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好。我们需要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思考如何推进新型全球化,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我两次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形成了报告。第一份报告是从企业“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的角度出发形成的,作为参政议政的成果。第二份报告是在国际社会“黑天鹅”事件频发,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展开的,侧重研究“一带一路”和新型全球化的关系。

中国发展观察:您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邀请令我感到倍加荣幸。我一直期待对您的采访,这次终于能够成行,非常高兴。在采访的最后,我想请您和我分享一句最能代表中国精神或者您本人最喜欢的话。我记得采访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总经理罗马尼先生的时候,作为意大利人的他分享的一句话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永不放弃”。

辜胜阻:“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共”。“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对外援助项目,更不是一个扶贫计划,它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务实合作的平台。我们希望沿线国家的老百姓积极主动地来和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共同富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落实中,大家要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所以,我想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分享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通过联动发展兼济天下,向全球贫困宣战。”

作者系《中国发展观察》编委, “一带一路”大使访谈总策划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