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意经济培育为上海经济增长新动能

0

夏杰长 王丽华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引领新增长经济理论的发展,他认为创意(ideas)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创意具有非竞争性(即共享属性),同时又由于专利版权等保护措施使得创意拥有“部分” 排他性。而恰恰是“部分”排他性激励创新和研发,从而不断产生新知识推动经济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创意经济发展报告(2013)》指出,创意经济在发达国家呈现不同的越界扩容与转型升级,英国、美国等创意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继续保持创意经济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和高收入创意人才数量等方面的领先地位。这些年,创意经济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发达城市更是如此。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创意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如何推动创意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上海发展创意经济具有坚实的基础

(一)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强大城市竞争力为创意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年,全国人均GDP约为53817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市人均GDP113731元,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向服务业大国迈进。上海也力推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上海市在199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就已经超越第二产业,占整个GDP50.8%201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上升至70.5%。现代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是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意经济主要诞生于国际化大都市, 也壮大于大都市。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是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上海是公认的高品质时尚城市,在国际都市中也具有较强竞争力。根据世界第三方机构仲量联行(JLI) 对全球城市的多项指标排名,上海市在全球城市中具有极强竞争力。上海市的经济总量排全球第6位,商业吸引力全球第8位,不动产投资全球第11位。总之,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基础、经济结构、城市竞争力、居民消费能力和高层次需求,为创意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已经迈入发展的快速轨道

2008年,上海市创意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9%2014年超越12%,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2015 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85%,进步显著。而全国范围来看,2014年, 创意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76%7.82%,远低于上海市发展水平。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自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成立以来,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截至2016年,上海市分三批共授予128家产业园“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称号。领导小组还挖掘了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企业和行业集聚等10个示范园区。此外, 上海市还拥有多家国家级创意经济产业园区。

(三)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相对合理,是持续高速增长的保障

根据我国创意经济的统计分类,创意经济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10大类。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新兴文化产业占比大、增长快。上海市创意经济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占比最高,达43%。排在第二位的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占14%,第三位的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占12%,第四位的是文化用品的生产,约占10%。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出了创意与创新。这也是上海市十余年来创意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都有利于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

由于创意经济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为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2014年国务院颁布第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上海市为促进创意经济发展,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纲要予以指导。2010年, 上海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城市——设计之都”荣誉称号,成为全球第7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等对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提供了实际指导和智力支持。

(五)互联网技术和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着重体现知识性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等不再受地域限制,可以辐射区域乃至全国。高速公路、高铁和民航等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长三角”区域的人才全域流动,也扩大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才交流。空间和地理上的突破,为上海市创意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可能。

上海市发展创意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上海市创意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还不是最发达之列

对比2008-2011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创意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创意经济占GDP比重方面北京市高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总收入方面,北京市要高于上海市而且呈现扩大趋势。2008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便已经超过12%,而上海市仅为9.07%,到2011年才超过10%。信息服务是北京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水平要显著高于上海。

(二)新闻出版占比不高,贸易逆差较大

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受到新兴技术和新兴业态的挑战,行业结构处于不断变革之中,数字出版发展增速较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 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缓慢。新闻出版贸易逆差较大,国际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全国新闻出版报告2015》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中上海市屈居第6位,与第一梯队还有较大差距。对全国图书集团总体经济排名对比,上海市没有一家图书出版集团上榜前10名。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广播电视节目数量、质量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播电视系统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市场主体和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是文化市场的开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政策和观念层面,文化市场的开放度与文化市场发展的社会需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创意人才、创作人才、产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人才培养针对性、有效性不强,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政策机制障碍尚未彻底消除。

(四)创意人才的吸引和聚集还有待加强

一是阻碍创意人才流动与作用发挥的既有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首先,户籍制度对创意人才资源约束的弊端短时期内无法消除。虽然上海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走在最前沿,但在购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创意人才吸引仍然有较大约束。其次,在国际创意人才引进方面仍需要深化改革当前体制机制。签证制度、居留证制度、税收优惠制度、激励措施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和突破。虽然上海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但具体落实和操作仍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成为上海打造创意人才世界高地的不利因素。首先,作为中国第一特大城市,上海有较高的工作和生活成本,特别是高房价对创意人才的吸引有较强不利因素。这对创意人才世界高地建设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其次,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落后于创意人才的发展需求这一现实情况,不利于上海打造创意人才世界高地。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以及发展不平衡的医疗服务和公共教育等对吸引创意人才,特别是国际创意人才有重要影响。

三是国际和国内人才竞争是上海打造创意人才世界高地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首先,上海创意人才世界高地建设面临国内激烈竞争。北京、深圳等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前列的城市对上海创意人才引进、培育和集聚有强烈竞争效应。特别是近几年,深圳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大学等相继签署协议在深圳建立分校,上海对“江南”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度将受到较大冲击。另外,周边如苏州、宁波、杭州等城市对上海创意人才也具有较强竞争效应。其次,创意人才高地建设面临世界城市竞争。创意人才世界高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对国际人才的吸引程度。创意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如美国、欧洲等创意城市对创意人才的竞争是影响上海创意人才高地建设最重要的要素。

推动上海创意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5年和2016年,创意产业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点贡献度不断提升,作为引领和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支柱产业,正逐步成为上海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然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市场化程度相对不高、投融资体系和要素市场有待完善、高端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产业整体配套有待提升等问题,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采取得力举措,优化政策体系,以推动上海创意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一)创新服务模式,把握新业态,推动传统出版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行业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价格调节作用,加强传统与新业态媒体融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提升版权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版权保护, 扩大新闻出版服务开放水平,特别是提升出口水平。三是加强新闻出版行业基地建设,打造上海新闻出版、报刊发行、出版发行、出版印刷等行业细分领域的典型性和引领全国行业发展的龙头名牌企业。积极培育和推进上海新闻出版集团在总体经济规模和利润排名靠前的集团企业,打造一批与上海市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龙头企业集团。

(二)全面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创新上海市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

一是以创新为着力点,在现有量与质的领先基础上,继续创作高质量的广播影视作品。保持广播影视作品产量的总体稳定,题材和类型进一步多样化,结构持续优化。二是要把握当前时代潮流,文艺创作要全面加强,鼓励敢于静心创作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经得起时代和历史考验的作品。三是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础上,实现上海对全国广播影视行业的引领,实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市场。四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向新型广电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迈进,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作用,打造上海市广播影视一批重点工程。

(三)借助重大项目和有利政策,推动上海市创意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是充分发挥上海市自贸区建设政策优势,推进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落地实施,有序推进试点任务。在文化市场开放、贸易便利化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革, 进一步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二是深度推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不断创新合作模式。结合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要求, 积极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装备制造、教育、旅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三是以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为引领,完善产业空间布局。主动对接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上海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特别是已开业的迪士尼乐园,要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措施,推动上海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再上新台阶。

(四)吸引、培育和集聚国内和世界一流创意人才

一是不断完善和改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工作。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对创意人才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吸引和培育创意人才。二是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素养、人才流动、人才结构、人才产出提供机制保障。积极充分利用国家队人才强国战略的政策红利,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等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突破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继续发挥上海市改革创新排头兵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人才政策“30条意见”,把上海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到实处。三是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适合现代城市发展与创意人才高地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降低创意人才生活和工作成本。比如,在郊区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根据创意人才的级别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等。同时,不断加强相关部门对创意产业、创意活动、创意理念等方面的宣传,打造创意产业发展的优良创意环境,组织推动世界级创意活动。尝试建设创意人才的改革特区。打造创意产业人才特区,实现特事特办,突破原有体制束缚,为改革相关政策进行试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