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硝烟之下的全球化新引擎

0

本刊记者 张 倪

2017年,全球经济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后大范围稳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同步稳定增长的局面。展望2018年,各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都相继调高2018年增长预期。

然而,在全球经济持续回暖的同时,各种增长与发展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多重风险和挑战引发高度关注。其中,保护主义不断升温,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重创国际市场。国际社会正面临新的抉择。

324-26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 年会上,与会的众多国内外知名经济学者和官员,针对全球贸易不平衡、中美贸易关系,以及如何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大局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碰撞出了新的智慧火花。

全球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存在错位和脱节

在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同大家分享了近期在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最新信息。他介绍说,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已达成共识:2018年将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的一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GDP增长速度达到3.9%,接近4%的标志线。这是该报告11年以来首次在年中连续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朱光耀表示, “这是G20国家和全球各个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朱光耀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可持续和稳步性的增长,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第一,2018年和2017年一样,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呈现正增长,改变了此前近十年的不平衡发展态势;第二,全球70%以上的经济体呈现出正增长态势。“在增长稳固的前提下,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们得出的一致共识就是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不能自满,关键是要推进结构性改革,这对全球所有经济体都非常重要。”在风险应对方面,朱光耀表示,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们也已达成共识,要坚决维护自由贸易,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也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态势的肯定。在他看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大量存在,但目前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不错,主要经济引擎都是朝一个方向在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拉米指出,目前全球经济最令人忧虑的问题在于政治领域,包括国际紧张关系仍然非常普遍,英国脱欧、美国民粹主义发展势头的增强、一些国家出现用硬实力来取代软实力的趋势等等。“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发展存在错位和脱节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他强调,经济和政治两者之间的错位和脱节,可能会带来或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对全球化产生影响, 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尤其是对于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都会带来影响。

在拉米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有一个新的全球社会经济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应对保护主义,帮助我们进一步推动开放。我们需要更开放的社会、更开放的市场来实现这一点。所谓的保护,应该是保护我们的人类、保护我们的星球,而不是其他保护主义。” 拉米非常明确地表示,向保护主义压力低头会让我们所有人受害,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我们。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多边贸易体系方面的工作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我们不断开放贸易,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当然,多边贸易体系并不完美。有必要实行一系列的改进,包括进一步地开放市场,更好地实施关于补贴的纪律,以及投资的纪律,或者政府采购。”拉米强调,新的全球社会经济模式必须通过谈判来实现。在21世纪,国际贸易是需要基于规则的游戏,而不是基于实力和强权的。他认为,这对于中国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市场,尤其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对于世贸组织的未来,拉米表示,首选计划应是通过展开谈判, 对世贸组织的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就连我本人也明确认为,多边贸易体系并不完美,有必要进行改进。美国并不是唯一觉得世贸组织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员,更不是唯一对如何改进世贸组织规则怀有主张的成员。”

拉米强调,世贸组织是一个全球性、包容性的机构,我们应该努力团结起来,进一步巩固一个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即使一些成员不认可它的价值,首选计划行不通,至少要确保那些主张多边贸易体系应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削弱的成员,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成立一个必要的联盟,让其他成员可以继续在世贸组织内合作。

贸易保护阻碍全球价值链重塑

如今的世界经济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货物和服务已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回收等环节的跨国性生产网络。在当前中美贸易关系愈发紧张,美对华贸易逆差被严重高估的背景下,急需引入“全球价值链”视角,来解释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新现象。

全球价值链,是指全球贸易中价值在各个经济体中的分布,是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并且以中间贸易品为主导的形态下出现的价值反应。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反之,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又促使科学技术爆炸性地增长和重大突破。

在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看来, 跨国企业的中间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全球价值链的一项重要特征。它带动了多边市场的开放,也发挥了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了全球的实体状态的供应链以及区域结构的互补性。他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和多边贸易组织,是全球价值链能够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成员都承诺要以多边规则高于本国法律,“因此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在这儿是行不通的。”

陈德铭表示,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博弈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的增长,我们有责任使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回归到多边贸易机构来磋商, 如果脱离了世贸组织征收惩罚性关税,就会很容易引起贸易战。“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这样的做法会损人害己,最后谁也不是赢家。”

事实上,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造成了全球价值链发展的趋缓,从2012年到现在,全球的贸易增长速度一直低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跨国资本的流动也大幅下降。

陈德铭呼吁,我们需要将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提到全球治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必须在多边贸易体制下以规则为基础来展开磋商。“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的矛盾,数字经济等21 世纪的新议题都可以在讨论中提出来,但绝不能搞单边主义。”

“一带一路”助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或许,正因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机遇无处不在,所以中美贸易争端才如此令人忧虑不安。因为它在分散我们的精力和资源,而我们本该将精力放在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上。”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看来,通过“一带一路” 建设,中国早已明确表示出要帮助世界其他国家一同发展的强烈意愿,“这才是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

回顾看,“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如今建设成果已十分丰硕。

在发言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表示出高度赞赏。在他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以来都非常坦率,在欧亚大陆没有国家愿意主动提供资金来建设该地区基础设施的背景下,中国愿意站出来这样做,这是非常难得的。

而在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马时亨看来,尽管“一带一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着各项建设的逐步推进,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挑战,包括资金紧缺、地缘政治因素以及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环境、商业规则、法律体系、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他指出,“一带一路”作为新时代下的全球化新动能,要想持续发力,必须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资金融通,二是人才培养。

一方面,建设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聚焦打通关键通道,连接关键城市,实施关键项目,加快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如此海量的基建项目建设和运营,必然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如果缺乏合理的商业模式,对项目投融资做出良好的安排,项目前期大体量的建设资金将难以筹集,而后期的运营资金更是难以维系。

另一方面,大到政策的制定、规划编制、规则安排,小到沟通谈判、项目落地、建设运营,都离不开国际化的专业性人才。目前,中国的企业以及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司,对于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惯例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今后对于精通外语、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是非常强烈的。

陆克文认为,未来国际社会将会以三个标准来评价“一带一路” 是否成功:一是环保标准,尤其是在电力部门;二是当地的劳工标准,包括工资水平、劳工环境等; 三是项目合同的签订是否透明。他建议,中国可以提出“一带一路” 落实的行为指南,作为在全球范围内这些领域做项目的通行标准。事实上,亚投行已经成功地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高标准要求。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也提出了类似建议。他指出,全球的排放差不多有70%与基础设施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至少70%会在新兴国家实现。因此,基础设施作为一项核心领域,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斯特恩看来,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已经扮演了很好的角色来展现如何对基础设施进行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希望,中国在国内减排方面的快速进展和标准,能够很好地反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当中。

陆克文肯定地表示,“ 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必将会对欧亚地区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对于未来将会遇到的新问题,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 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方式也会反映在“一带一路”今后的建设中。他坦率地说,在西方国家,“一带一路”有时会被视为是中国地缘扩张的计划。为消除这些疑虑, 建议今后中国项目在招标、用工等各方面一定要保持透明,要把项目真正作为全球性的项目来经营,“这或将是最大的挑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