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抢人大战”:引才何以留才

0

 

本刊记者 高妍蕊

日前,天津强势加入“抢人大战”,一天内约有30万人办理落户申请,格外引人瞩目。先是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二线城市放出“送户口”“送房补”“送房子”等大招来吸引人才,再是力求控制人口规模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分别出台针对高端和相关产业的人才引进办法。不经意间,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经硝烟四起,战火蔓延至几十个城市。

城市“抢人大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怎样看待“引人留不住人”现象?如何让“抢人大战” 回归本义和理性?多位专家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抢人大战如火如荼,为了吸引人才,武汉、南京、杭州、西安、天津等几十个城市将落户门槛一降再降,有的城市甚至给出了近乎“零门槛”的落户政策。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天津“抢人大战”战场上,据天津市人社局透露,自天津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以来,不到一天便有30万人办理落户申请。而根据媒体最新报道的数据,截至521日,已有5800 余人直接落户天津,领取调档函的人数则超过2.7万。

这突如其来的“抢人战火”, 让我们不禁思索,城市“抢人大战”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二线城市求才若渴呢?

“总的来讲,各个城市、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决定因素在于如何吸引人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向《中国发展观察》记者表示。

他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主要利用的是人口红利,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工成本低,前四十年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低成本的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投入来提高经济总量。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把重心转移到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上来,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的缺乏。目前,人才在总量上、素质水平上、结构上都不足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城市的当政者已经意识到人才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喻东认为,劳动力是在不断从经济效率低的区域和行业,移向经济效率高的区域和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状况,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中国不同城市() 之间的竞争,也就与其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有密切的关系。

陈耀从两个方面总结了“抢人大战”的原因。一是,我国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总量上是一定的, 或者说是有限、稀缺的,哪个地区或城市出台的政策更优惠、条件更优越,对人才的吸引力就会更大些,吸引到的人才就可能更多些。如果城市不参与人才引进竞争的话,可能会被吸引大潮边缘化,那么,高质量发展就会缺少人才这一重要要素。二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标志,从全国来看,哪个城市或地区人口少,或净流出,一般意味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支撑不够,就业机会不足,导致人口人才外流。因此,城市要发展要扩张,必须要有“人气”, 增加人口规模,这也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措施。

喻东补充说,从深层次看, 这次“抢人大战”出现的时机很微妙。之前,相关部委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调控,这反映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房价的走势上,但是,这也会使一部分投机性资本的需求趋向其他城市。同时,对部分一二线城市来说,依靠房地产市场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式仍有惯性,而且地方债务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抢人大战”出现的背景因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永恒同样分析道,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同时,由于限购政策等原因,导致符合购买条件的人数是有限的,而大学生等人才群体未来具有大量的购房需求和购买能力,各城市积极引进人才对于消化当地房地产市场库存、拉动消费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未来如果开征房产税,这些购房群体对于城市政府来说也将是一批稳定的税源。

“引人留不住人”问题凸显

粗略估计,目前全国约有二十多个城市出台了人才新政策,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和发展好的三四线城市。政策一出,各热点城市落户申请火爆。这次城市“抢人大战” 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出现了“引人留不住人”“户口空挂”“买房炒房”等隐患问题。

据报道,一位来自河南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而户口落回了老家。这次天津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后,他便有了自己的打算——落户天津,而平时的工作地点、社保缴纳、税收缴纳都在北京。之所以落户天津,主要是考虑到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

而在另一个抢人的热点城市——长沙,去年开始加码楼市调控政策,“限购、限卖、限价、限商”,房价涨幅一度得以遏制。然而,自从长沙加入“抢人大战” 后,人才新政直接打破楼市限购资格政策。在一些炒房客看来,这是地方政府鼓励买房的信号。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在喻东看来,这次“抢人大战”,把长期以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问题暴露了出来,落户的门槛往往和拥有住房产权挂钩,很多城市往往还附加了学历等其他条件约束。这次“抢人大战”放宽了落户条件,相当于增加了需方的数量,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关系。但是,由于出发点、着眼点并没有完全放在提升城市经济效率上,增加的需方并不一定是长期在城市就业的人群,“引人留不住人”“户口空挂”“买房炒房”等问题就难以避免了。

杨永恒说,“这是可以预料到的结果,目前只是用户籍、补助等行政性手段来吸引人才,而不是先从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就业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着手, 这种政策手段只能解决当务之急, 从长远来看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大量新增人口的涌入,也必然对当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形成巨大的压力,这对公共服务资源本来就很紧张的各地城市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短期吸引人才可以靠政策刺激,但长期留住人才,必须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就业居住环境。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后者需要大量投入,长期培育和积累。

在陈耀看来,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今后各城市政府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后续的发展和环境的培育上加强工作。同时,对于已有的人才和引进的人才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不能过于注重引进的人才,忽视了已有的人才,造成差别待遇。

让“人才争夺战”回归理性

有人称,“抢人大战”已经成为一场秀。随着各大热点城市的硝烟四起,其他城市已经难以心如止水了,也纷纷加入“抢人大军”。不可否认,“人才争夺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人才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然而,从城市“抢人”的背后可以看到一股与引人政策初衷相背离的“暗流涌动”。那么,如何让“抢人大战” 回归本义和理性,是我们应当冷静思考的重点问题。

据专家分析,当前发展阶段, 人口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而不是发展的负担,未来城市之间不仅仅局限于人才的争夺,更多的会扩展到人口的竞争。从城市的规划和人口布局来看,需要如何从政策设计和创新的角度真正“引人引智”, 成为人才的高地,让脚踏实地的创新创业人才参与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从顶层设计来看,杨永恒建议,一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本地居民的需求,真正从本地居民的需求出发谋划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个连本地居民都不满意的城市环境,很难吸引到外来人才。二是要充分考虑和研究城市本身的承载力,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把提升城市内部品质和竞争力作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完善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三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而政府更多的责任是创造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陈耀表示,一是要根据各地区的特点,按照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进行重点规划,比如,目前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去设计,规划人才急需的方向。二是要研究人才需求结构,进行长远规划。

“回到本义,‘抢人大战’ 首先不能异化成只要‘人脑’不要‘人手’、人为排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不良倾向。“喻东说。

从微观层面看,“人脑”和“人手”都是劳动力,都是城市需要的,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城市的竞争力就会打折。从宏观层面看, 首先,城镇化仍然是推动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仍然是城镇化最迫切的问题。其次,落户标准的制定要从增强城市经济效率出发,与长期、稳定的就业挂钩。

从政府角度讲,喻东认为,政府应把与户籍、房产挂钩的公共品权益释放出来,切实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属地化,这就是最大的红利。在这个基础上,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更好地发挥作用。无论“人脑”,还是“人手”,只要是市场需要的,都是有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的。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