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两岸发展,共创中国未来 ——第十届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综述

0

 

本刊记者 车海刚 杨良敏

六月的鹭岛,天蓝海青,木棉花和三角梅竞相绽放。66日-7日, 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和海外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会聚厦门,参加第十届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围绕“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半,6日下午的开幕式之后,安排了两个单元的主旨演讲;7日上午是两个单元的主题演讲;下午同步举行了两场专题平行会议,主题分别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两岸关系”、“乡村振兴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台湾同胞是大陆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新时代两岸仍应携手合作、共享机遇

龙明彪在开幕致辞中说,大陆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40年,既是大陆经济发展的40 年,台湾同胞参与的40年,也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40年。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同样离不开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他强调, 未来大陆对台坚持三个“不改变”: 一是对台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是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不会改变;三是深化、扩大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加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方向和政策不会改变。

隆国强在致辞中说,大陆改革开放40年,台湾同胞是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大陆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 同样给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他分析认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大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内在要求,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比较优势转换的必然选择。大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带来的重要机遇包括五个方面: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迸发,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机遇;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绿色发展蕴含的机遇; 进一步扩大开放,用好全球资源、全球人才、全球市场促进发展的机遇; 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两岸应当携手合作, 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阮诗玮在致辞时表示,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浅浅的海峡挡不住闽台民众交流交往的热情。多年来,闽台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民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结出了累累硕果。台湾同胞是福建改革发展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和亲历见证者。我们将与台湾同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不断拓宽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渠道,加快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为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惠台31条”提供重要助力

回顾过去40年两岸融合发展的经验,探讨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景与路径,是主办方举办此次论坛的重要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主编、研究员刘佳雁在发言中说,大陆改革开放40年,带给海峡两岸以及两岸同胞的改变既是物质上的, 也是精神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未来,随着大陆下一步新的改革开放,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进程还会加快、加深。

“两岸企业可以共享新时代改革开放成果的新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说,近几年来,大陆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诸如探索建立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自由贸易港、放宽投资准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这些重大举措对于两岸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两岸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实实在在地造福两岸人民。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说,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新一轮世界经济转型,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各经济体都进入转型的重要时期。两岸唯有深入合作,抓住转型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方可实现两岸经济新一轮长期持久增长。尤其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两岸应发挥各自优势, 加强联合研究,把创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本抓手,优化两岸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说,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重构全球产业格局和生产链条,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并对需求结构、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影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技术创新开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种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了更加开放和合作的时代,也为两岸合作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两岸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希望两岸企业界能够抓住机会,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说,谈论两岸产业合作一定是建立在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这一基础之上。他认为,在推力和拉力的交互作用下,两岸产业合作面临着拐点。两岸产业交流合作应拓宽领域、提升层次、调整结构、完善对接机制,以高水平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当下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参与的问题,扩大两岸产业合作的受益面;还要顺应服务业比重上升的趋势,同时注重使台资企业和国企、民企形成有效的战略合作;另外,要更好地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与支持。

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从新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两岸融合发展。他提出,两岸经贸关系需要有更强的互动,珍惜过去累积的成果,继往开来。两岸经贸合作应透过新经济来开展升级与创新,包括合作进行研究开发、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等,在下一代产业发展上树立合作的典范。两岸还应共同“走出去”,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让沿线新兴国家享受到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果实。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建民认为,过去几年,许多台湾年轻人愿意到大陆创业,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两岸关系需要从经贸合作向人文交流拓展,从被动走向主动, 双方应当在这方面多做思考和努力。

海峡两岸企业交流联盟理事长、台湾孙文学校北院院长林定芃表示,台商投资对大陆改革开放40 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今,随着大陆出现投资过剩、生产过剩,以及大陆技术不断进步,台商的角色面临转变,面临跟大陆厂商的竞争。两岸应更加着眼于优势互补,在竞争中更多寻求合作,达成对彼此都有利的结果。

多位学者在发言中谈及大陆的“惠台31条”政策,即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今年228 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南开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朱磊说,“惠台31条”当中有12条同两岸经济有关,提出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他认为,这是台商搭上大陆经济发展快车的最后一次关键机遇。如果台商能够抓住机遇,进入大陆产业链的构建并占有一席之地,将迎来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执行长谢明辉说,“惠台31条”公布后的岛内民调显示,认同“两岸和平统一对台湾最有利”的人群比例明显提升。他表示,通过促进中华民族经济融合,包括给予两岸企业同等待遇,以及用中华文化这把钥匙开启两岸共同家园, 两岸将会逐渐趋同,两岸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

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杨开煌表示,“惠台31条”是好的兆头、好的开始,要使惠台政策真正成为国家和平统一的重要支柱,有待于政策的落实以及两岸之间的正确、深入交流。

南台湾产学联盟理事长、台湾孙文学校南院院长、台湾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所教授汪明生说,两岸融合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两岸联手推进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谈发展,除了经济发展,还应聚焦民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从一些“小事”着手。他建议大陆更加重视台湾南部地区。

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可借鉴台湾经验,并为台湾同胞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次论坛将“乡村振兴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列为一项重要议题,两岸专家学者就此建言献策。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巡视员许正斌认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从耕读传家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都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签。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台胞和台资企业可以积极到大陆投资兴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凝聚同胞力量和智慧, 持续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两岸乡村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他说,在产业合作、生态合作、文化合作、治理合作、民生合作等五大方面,两岸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由大陆的乡村振兴战略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富丽农村”政策。他说,台湾通过“富丽农村”建设,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渔业、创意农业等,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累了大量技术与人才。大陆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两岸合作的良机,更将为台湾专业人才找到新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吸引他们向大陆移动并影响岛内民意。邱毅由此推论,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会随着大陆乡村振兴战略而掀起一股热潮。

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对台湾近年实施的农村再生计划与大陆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了比较。在他看来,尽管两岸的经济规模不同,但农业问题非常相似,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以台湾农村再生计划为镜鉴。他提醒说,农业问题涉及“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农村、农业和农民。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强就两岸特别是闽台开展乡村振兴合作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下一步可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产业对接和融合,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的做法,推动农业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二是鼓励台湾青年到福建开展乡村创新创业,让福建广大农村成为两岸青年创新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平台。三是丰富闽台乡村文化的内涵, 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之魂。四是拓展闽台两地智库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 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马九杰的发言主要论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的金融创新。他说,政府要为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扶持市场机构或组织的发展,撬动更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在这方面,大陆可以学习借鉴台湾的经验。他还提到,需要通过传统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升华,公共文化的培育,乡村治理有效性的提升等,使人们更加诚信,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与风险,反过来促进金融服务规模的扩大。

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教授雷立芬分享了台湾以政策性农贷配合农业政策推行的经验。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张镇雄介绍了福建农信发展普惠金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他表示,今后五年, 福建省农信系统将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万亿元,为800万乡村客户建立金融档案,评定信用农户150万户,继续减免超百项服务费用。

两岸智库应为两岸和平发展、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项目, 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受到两岸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是第三届。

本届两岸智库论坛充分体现“汇聚智库力量,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增进智库合作,打造两岸交流品牌;发挥智库优势,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的宗旨与特色,首次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 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南台湾产学联盟主办,国研智库(国研文化传媒集团)、《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龙明彪和隆国强在致辞时均肯定了两岸智库论坛的重要价值和作用。龙明彪希望两岸学界为两岸和平发展,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同时希望台湾的学界在两岸关系上持有正确立场,敢于发表看法,发挥正能量。隆国强希望两岸智库同仁进一步探讨两岸如何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阮诗玮在致辞时表示,两岸智库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碰撞思想,求同存异,汇聚民意,造福民生,携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理事长庞建国致辞时说,两岸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希望通过两岸智库论坛这个平台,两岸的智库和专家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发言中介绍了大陆智库建设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他提出,智库要有明确定位、有过程管理、有绩效评价,更要强化队伍建设。

国研智库副总裁王燕青表示, 智库在促进两岸交流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应该发挥好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的作用。

本次论坛的开幕致辞暨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主持。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强,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陈祥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中国发展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副总编辑车海刚,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陈金德分别主持了论坛的各个单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