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引领竞争与合作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前不久,基辛格协会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副主席乔舒亚·库珀·雷默到访硅谷,硅谷的一位朋友告诉他,“这里最重要的人都不到25岁。”长久以来,人类群体中最有权力、肩负最重要责任的人,往往是经验丰富的长者;但在眼下的硅谷,最有影响力,带来最具挑战性、革命性技术的创新者,显然已经突破了这种惯性,有别于以往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前沿科技创新,使得全球竞争、合作的格局发生巨变。风起云涌的技术创新,将如何在方方面面引领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的界限又在哪里?在916-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全球多位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权威人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科技创新是为了帮助商业创新

“商业的创新依赖科技,科技就是为了帮助商业创新。”思爱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孟鼎铭在发言时认为,中国的创新道路刚刚开始,中国有巨大的机会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他希望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种开放式的架构,可以使客户体验成为企业所有产品设计的中心。

他还提示了一种可能性: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一个企业以前的竞争对手,未来可能会变成合作者。“比如,一个企业在投资研发时,如果发现研发必需的某一个流程或领域需要突破,而另一家企业具有这方面的实力优势,那么此时,企业决策者就要判断,接下来是应该把这家公司买下来,还是自己自主研发,或是把对方的技术引入到自己的产品中。”此外,他还从多年的经营工作中总结出商业成功的三条经验:一是信任,信任是人类真正的货币;二是创新从小事开始; 三是客户决定你会赢还是输。

“中国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于应用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他在发言中分析了中国技术创新的优势和短板。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人口众多,而且需求在快速上升。中国有一个在特定条件下由劣势转变而成的优势,即某些技术比较落后,但需求因此比较旺盛。他举例说,很多以前没有用过电话的中国人,第一次用电话便是智能手机,“一次跨了好几个台阶”。其次,中国的产业配套条件较好,比如深圳华强北,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IT产业配套条件最好的地方。

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技术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世界领先的企业、技术、特别是商业模式。“我相信中国各个方面的创新还会促使更多世界一流的企业、产品和技术涌现出来,这是中国创新的优势。”刘世锦说。

在谈到中国创新面临的短板时,刘世锦特别提到了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问题。他说,大学要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需要学术传统和人才队伍一代代地接续,特别是需要学术规范,需要自由探索的环境和风气。而要补齐这些方面的差距,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我们也有一种担忧, 中国这种应用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是缺乏后劲的,可持续性可能会遇到挑战”, 他说,这个短板能不能补上,与中国未来的创新前景密切相关。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表示,中国是移动互联网最大、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互联网、WTO 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但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消费互联网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赞同过去商业模式创新较多,原创技术创新较少的观点,并认为未来的科技创新要盯住所谓的“硬科技”领域。他表示,IDG 公司将会在5G网络、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技术、基因产业领域进行关注和投资。

科技创新需要政策导向

雷默提醒,当前的技术创新领域面临一个挑战,即如何将年龄较大、对技术不了解的传统决策者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研发这些新技术的年轻一代有效连接。

他说,现代技术的竞争与工业时代的竞争很不一样,也带来所谓权力的转移。进而,国家如何找到实现现代繁荣发展的方式,用怎样的技术来支持相应的发展愿景, 是孤立的技术系统,还是互联互通的技术?这种选择最后会决定权力的分布,决定全球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未来是和平发展还是相互冲突。特别是对于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在商业上是一个方向,可能政策上又是另外一个方向。

“好的政策会顺应技术的要求”,对于中国未来的创新,刘世锦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下一步要加快服务业的开放,重点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物流、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这些方面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

他说,不妨做一个尝试:在中国创新比较活跃的地区(比如深圳、杭州等)搞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特区,在大学招生、学制、教材、经费、人才引入、治理结构等问题上大胆探索。

第二,中国经济之所以发展得很有活力,一个很有特色的体制现象是地方竞争。过去竞争的重点是招商引资,建设营商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办工厂、搞基建,重点是发展工业。刘世锦表示,下一步, 这个机制还要继续利用,但各个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需要调整,过去只关注GDP,以后要比创新,比谁的创新更有特色、更有成果。

他表示,深圳、杭州、北京的中关村等已经成为创新中心,但这还不够,中国应该有更多创新中心涌现。创新中心的形成是通过竞争实现的,即将各种创新的要素组合起来,通过流动形成新的创新中心。“未来,需要把过去地方政府之间追求GDP的竞争转化为追求创新的竞争。”

AI:技术创新引领的典型

“假设一家从事公共事业服务的公司,平均每天需要接听1000 个客户投诉电话,客户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五个方面。如果放在从前,这家公司可能要建一个电话呼叫中心,安排若干名接线员来一一回应客户,但现在有了人工智能(AI)技术,90%以上的投诉可以由机器人来应答。”在发言时, 孟鼎铭设置了一个典型的AI应用场景,阐述了技术创新引领商业模式变革这一观点。

确实,在新一轮科技创新中, AI技术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性进展,也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变,这种巨变在中国比比皆是。创新工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美国、加拿大、英国曾经几乎霸占了AI所有的顶级研究,但过去十年, AI领域发生了“中国式奇迹”。

他说,中国发展AI技术具有五大优势:一是中国产品创新开始(和美国共同)领先全球;二是中国市场的残酷竞争锻炼出世界级创业家、企业家;三是中国AI资本优势领先全球;四是AI发展到应用期,中国具有工程师、创业者、市场优势;五是数据优势。其中,数据是中国发展AI最大的优势。

物美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文中在发言说,海量数据与AI结合,对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说,AI时代,最核心的是数据。新一轮AI技术的兴起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算力,二是算法,三是数据,这是新AI革命的三大支柱。以物美的运营为例,张文中说,现有商业模式中有大量数据存在,而且线上、线下并行,所以需要AI的强有力支持,也要求AI下一步在算法上有新的革命。

当然,AI技术的发展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问题。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彭茂盛提醒,如何保证AI能创造新的就业,是必须考虑、且应当提前考虑的事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要保证人们的福祉”,他说,此外还需警惕AI做决策可能会面临的道德陷阱。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授温迪·霍尔认为,除了AI对就业的影响,还应当关注相关技术在数据接入、隐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她强调,人类应当负责任地发展AI,英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政府为了解决相应问题,建立了数据道德创新中心。

孟鼎铭也表示,现在AI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虽说未来可能有超过10亿个工作岗位会因此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能够激发人类更多的潜能。“我们不需要担心人会输给机器,而是要关注人机结合带来的机会。未来新的增长方式就是人的判断力和机器的速度相结合,通过这个方法,中国商界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说。

科技创新究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科技创新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孟鼎铭认为,科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撑力,但绝非世界的主人公,主人公依然是人本身。将视野放得宏大些,“只有让整个价值链成为一首交响乐,才能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