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00个心愿

0

 

虞掌玖

40年前,1978年,我21周岁, 曾立下100个心愿。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的,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的歌声,是雷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精神,是保尔·柯察金的座右铭——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生不应虚度,是许多人的共识。然而,怎样才算没有虚度人生?每人有每人的答案。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些理念,那时并不只是几句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鞭策人生的指南。这个指南在当时虽说是极其朴素的观念,却也成为自己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思想基础,也是个人不虚度光阴、有所进步的精神动因。为此,我曾月夜时分悄悄地为生产队义务割稻,也曾冒着严寒踏进冰水为生产队捕捉肥料……同时,受中国“金榜题名”“寸金寸光阴”等传统文化的影响,那生命的不虚度,还表现在充实知识、丰富游历、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这种构成生命不虚度的内容,以现在的视角看,正是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让生命的规划有了宽广的空间与平台。

青春年华的好处之一是想象空间宽广。生命的未来应是怎样一种状态,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可以展开追求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加之,1978年我通过了全国高考,即将读大学的音讯,对于一个生于农家长在农田的青年,无疑会催生更多的念头,生命的前景一时呈现出无限美好。那100个心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朦朦胧胧之中立下的。

100个心愿是,家庭物质生活15个心愿:安装住宅电话,住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不倒马桶,不生煤炉,雨天不走泥泞路, 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居家环境冬暖夏凉,食物储存消灭“馊”字,有凤凰牌自行车,在城市生活,学会开汽车,有照相机,家庭日常开支宽裕,做“百万梦”;家庭精神生活10个心愿:祖孙三代和睦,亲情融洽,娶一个不让自己受拘束的妻子,奉孝双亲送终老,了却父母一个心愿,活到七十古来稀,成为书香门第,分担家务,购书1000册, 个人影像在屏幕上出现。社会生活20个心愿:名留史册(地方志), 爱岗敬业受表彰,发表文章于报纸,个人写书一本,接受报纸采访或报纸报道自己,与外宾交谈,为母校做件实事,为家乡做件实事, 为亲情做件实事,邻里和气,瞻仰毛泽东主席,登天安门城楼,走进中南海,走进人民大会堂,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韶山,到井冈山,到延安,到中共一大会址,过雪山草地。学习生活20个心愿:读马克思恩格思选集,读列宁选集,读毛泽东选集,读世界名著100部,读中国名著100部,认知100种树木,认知100种花草,认知100种动物,认识星图,了解气象学(风云雨雪),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了解地质史,学习岩石知识,学习土壤知识,学习地震知识,学习演奏一种乐器,了解世界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宇宙知识,了解地方文化。个人休闲生活30个心愿:乘坐飞机,大海航行, 踏遍国内各个省份,见黄河,到长城,登五岳,游五湖,看四海,坐游轮经历长江三峡,去四大佛教名山,游香港,到台湾,参观100场展览,体验100项游艺,沙漠驭驼,草原骑马,漫步冰川,海滨游泳,景观日出,进西藏观光,坐汽车不用等太长时间,坐轮船入住二等舱,坐远途火车睡卧铺,去苏联一次,去越南一次,去朝鲜一次,去日本一次, 去美国一次,去非洲一次,去欧洲一次;个人品德修养5个心愿: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食嗟来之食,不学任何赌术,但念恩情不记仇。

40年前的这100个心愿,站在2018年看,许多已是十分平常。但是,在立下这100个心愿的1978 年,我只是常熟某农业初中的民办老师,月收入只有26元人民币, 住房仅16平米。出行坐的长途汽车一天只有几个班次而且经常挤不上车,从常熟到苏州平门,长途车要行驶2个多小时。所在小镇只有生产大队部、镇供销社和学校三部手摇电话机。夏天乘凉是一把芭蕉扇,冬天取暖是一只铜脚炉。虽说住房已接通电源,但经常停电,更多的照明是一盏煤油灯。外国人只在报纸上见到。外出观光只到过南京与杭州,去南京是站票,去杭州是苏杭轮船的底舱。对外接收信息只有一台袖珍收音机……

如今,这100个心愿已绝大部分实现。而且,有许多经历出乎意外,如高铁、互联网、手机、电脑、银行信用卡、智能识别、无人驾驶……

回首40年历程,这些心愿的实现,绝非一己之力能够达到,应当归功于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之后中国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如果中国依然闭关锁国、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依然将知识分子视为“臭老九”,依然观念陈旧,那么,我那100个心愿的实现,定将寥寥无几。

个人的生活追求,离不开社会大舞台的制约。个人奋斗的取向与节奏,必须与时代发展趋势同向与合拍。这是我40年以来心愿路程的切身体会。

作者为苏州市民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