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贷款标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0

 

吴 达

银行贷款标准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 受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加息周期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金融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等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标准趋紧,对不同规模企业融资造成了不对称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银行贷款标准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框架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有效性既取决于政策制定,也取决于政策传导,既取决于中央银行,也取决于经济主体,还要受到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图1描绘了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状况、经济主体预期对借贷市场的影响。根据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短期利率变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对借贷市场平衡产生影响;根据利率传导渠道,政策利率改变影响金融市场融资成本从而影响经济活动;根据信贷渠道,银行再融资利率的改变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和净值,从而影响信贷供给量;根据风险渠道,短期利率变化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

图1我们看到,从货币政策到借贷市场均衡的传导过程中, 银行贷款标准发挥着关键作用。银行的资金成本、竞争状况和风险感知都影响着贷款标准,贷款标准最终和贷款的需求因素共同决定实体经济贷款规模。

从我国2018年的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实施3次降准,再加上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已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2.8万亿元,远超2017年全年的1.76万亿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将流动性目标定调由“合理稳定” 转变为“合理充裕”。在此背景下,今年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货币市场利率降至近年新低。但是在实体经济层面, 1 – 6 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当前“宽货币紧信用”现象,反映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

我国银行贷款标准衡量及其变化

银行贷款标准旨在衡量非价格贷款条款,如贷款限额、抵押品范围和抵押率等。贷款标准可以成为贷款可得性的替代指标, 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贷款的可得性比贷款的成本更重要。这意味着贷款标准可能成为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贷款标准有助于刻画银行在面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的信贷配给行为。

贷款标准很难被量化。许多中央银行开展银行家问卷调查,以监测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信贷市场运行状况。我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中的贷款审批指数能够反映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标准的松紧程度。该指数由央行每季度对3 1 0 0 多家各类银行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计算出银行机构本季度审批标准“ 放松” 与“ 基本不变” 的比例, 再分别赋予权重10.5后求和得出。贷款审批指数值越大,意味着贷款标准越松。

近期一些研究者指出债券市场信息也能够反映银行贷款标准。G r e e n w o o d Hanson 2013)、Divya Kirti2018) 使用高收益债券发行占比衡量贷款标准。高收益债券发行占比非常直观,当高收益债券发行占比升高时,投资者愿意为信誉较低的借款人分配更多的信用,表明融资标准更为宽松。尽管债券市场融资标准和银行贷款标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但是Divya Kirti 2 0 1 8)研究发现,在同时具有高收益债券发行数据和央行银行家调查问卷数据的国家,这两个数据是正相关的,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我们从Wi n d 数据库提取2009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政府发行的所有债券,该样本包含97713只债券。按照债券的发行主体评级,我们将样本债券划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然后按年计算投机级债券发行金额占总债券发行金额的比重,即高收益债券发行占比(具体数据见表1)。

图2 分别使用高收益债券发行占比和银行业贷款审批指数刻画我国的银行贷款标准。两组数据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银行贷款标准总体趋紧。2012以来年银行业贷款审批指数在40%50%区间波动,2017年四季度以来进入一个下行周期。高收益债券发行占比在2015年达到谷底,2016年有所反弹,但是2017年以来再次下滑。两组指标均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银行贷款标准趋紧。

银行贷款标准收紧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不对称影响

2017年以来我国银行贷款标准收紧可能与一系列因素有关: 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经济增长预期下落、加息周期中银行业利差收窄、2017年以来金融业强监管及去杠杆导致的银行业缩表,2014 年以来我国流动性框架转变导致部分中小银行流动性趋紧等。尽管分析银行贷款标准收紧的原因也十分重要,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重点关注银行贷款标准收紧如何对不同规模的借款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透明度的影响。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透明度低。如果导致银行贷款标准趋严的因素同时冲击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 影响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那么将显著加剧透明度较低的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S t i g l i t z & W e i s s 1 9 8 1)。因此,即使不利冲击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相同比例的影响,中小企业缺乏透明度也可能导致信贷市场均衡向着更加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方向移动。

(二)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银行贷款标准收紧,对已获得授信的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新申请贷款的企业影响更大。我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存时间仅为3 年左右( 易纲, 2 0 1 8 ) , 这就意味着,许多中小企业同时是新设立企业。商业银行依靠“软信息” 向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相比交易型贷款,关系型贷款需要银行花费更长时间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获取“软信息”,这加剧了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趋紧条件下的贷款难问题。

(三)流动性框架的影响。一般认为,大银行因其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和实现有效监督方面缺乏优势,通常不愿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规模小、组织复杂程度较低的小银行在处理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问题上存在优势。但是, 在基础货币主要投放渠道中,外汇占款、PSLMLF等制度设计都明显有利于大银行,而不利于小银行。由于资金多次“转批发”层层加价, 导致小银行获取流动性能力偏弱,资金价格偏高。如果银行信贷标准变化是由于银行资金成本的变化,那么由于小银行资金成本提高得更多,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此外,中小企业对基于成本的供给冲击更敏感, 这反过来会导致更严格的贷款标准和更少的贷款。

政策建议

如前所述, 在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框架下,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通过贷款基准利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影响资金价格, 银行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的数量。2 0 1 7 年以来, 银行贷款标准趋紧, 风险承担意愿下降。当前,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是引导银行放松贷款标准, 增加信贷供给。具体政策措施包括:

(一)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基础设施。一是各级政府继续推动完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 发展第三方征信、信用评级等机构, 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成本。二是各级政府推动风险补偿体系建设, 继续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工作, 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

( 二)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放松贷款标准。一是继续采取针对性降准措施推动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一方面为银行解决现实的流动性问题,使其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进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另一方面降准降低银行获得流动性的成本,引导银行以更低的价格为中小企业融资。可以考虑将更多中小金融机构纳入MLF交易对手范围。二是拓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引导银行加快化解不良贷款。扩大不良贷款证券化、批量转让和债转股等新型处置模式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三)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发展为银行收集、处理中小企业的信息,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判断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 既可降低交易成本, 又可提高审批、服务效率。银行可以对各种内外部渠道的数据进行整合, 例如人行征信、社保、税务、公积金等, 以及腾讯、前海征信、蚂蚁金服等第三方互联网数据, 再结合行内结算、信贷的数据, 通过多个维度交叉验证企业的信用状况。利用信用评分模型, 为中小企业信贷提供决策支持。(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