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非关系走向新时代

0

刘乃亚

2018年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立的十大合作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北京峰会八大行动的开启之年。中非关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以“一带一路” 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为抓手,取得了重要进展。

非洲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演讲中指出:“非洲大陆充满希望,非洲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作为人类发祥地之一的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大陆。非洲陆地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拥有54个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1/4,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环境使非洲成为世界上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大陆。非洲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53种矿产和一些稀有战略资源,石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的7%;非洲可耕地面积近8亿公顷,开发利用率只占27%;非洲人口超过12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25 亿,其中青年人口达50%以上,有的国家超过60%。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非洲工业化的“源头活水”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除了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 非洲联合自强和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成立的非洲联盟(简称非盟)大力推进非洲一体化进程, 积极奉行“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推动非洲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是非洲联合自强的旗帜,也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017年,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三个区域性组织合并, 建立覆盖26个国家、6亿人口,GDP 总额近万亿美元的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非洲的一体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非洲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非洲仍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联合国确立的44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1 个在非洲。工业发展水平总体比较落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大多仍在以出让资源和提供市场的方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鉴于非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非洲,竞相发展同非洲的务实合作关系。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而言,发展中非关系既是一种历史情结,更是一种美好理念。中非关系有其自身特色,也有历史传承性, 概括地讲: 

一是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可以说是政府主导或者说是政策引领的。习主席指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从来就是无私的。从援建坦赞铁路时69 名工程技术人员献出生命,到之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非洲发展的政策举措,中国政府“言必信, 行必果”,凡是答应非洲兄弟的事,都会尽心尽力办好,这与西方的口惠而实不至形成强烈对比。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在中国重大利益关切上也是真诚相助。从“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到非洲国家积极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再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慷慨解囊相助,都充分体现了中非友谊亲如一家。

二是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形成机制化安排。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非洲的国际地位也开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2006 年1月,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政策文件》;11月初,39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首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议由中非领导人共同主持,宣布了包括减债、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等在内的八项举措。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为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及对非发展援助最大的提供国之一。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上, 宣布包括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十大合作计划”,并承诺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还宣布中国与整个非洲大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政府一系列积极的对非政策举措很快产生了现实成效。2017年,中非经贸合作水平及对非投资额实现历史性的双突破。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达1100亿美元;在过去的四十年中, 中非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由1978 年的7.65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700亿美元。正如一位非洲领导人所说, “中国是用实际行动帮助非洲的朋友,是当你摔倒在地扶你起来的朋友。我们非洲国家怎能不表达感激之情”。对非洲国家而言,加强并深化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合作,是非洲实现一体化与发展、谋求联合自强的时代需要。

三是与国际社会共商非洲发展大计。但凡是中国主场外交,如APEC、G20杭州峰会、金砖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中方会主动邀请非洲国家及非盟代表参加,而且通过议题设置, 引领和促进国际社会更多关注非洲发展。如杭州峰会发起的《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明确提出,通过自愿政策选项,强化包容增长,提升发展潜力,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结构转型;支持可持续农业、农商业和涉农产业发展;将科技和创新作为实现工业化关键手段,等等。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力求通过国际大环境的治理,带动非洲发展小环境的改善,使非洲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合作共赢带来新机遇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2017年5月,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领导人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体现了非洲国家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浓厚兴趣。“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中非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设施联通是中非“一带一路” 合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非洲许多国家的农矿产品难以运销至域外其他地区,非洲国家内部及彼此间的贸易同样受阻不畅。互联互通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优先领域,也是中非务实合作大有可为的领域。中国凭借自身优势,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2015 年1月,中国与非盟签署关于促进双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非洲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破解非洲发展瓶颈,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该领域合作的代表之作,2016 年10月开通的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和2017年5月开通的蒙内铁路(蒙巴萨至内罗毕),成为中国在非洲大陆承建的两大极具影响力的世纪工程,受到许多非洲国家好评,被誉为“友谊合作之路”和“繁荣发展之路”。

亚吉铁路全长约750公里,有3 万多名当地工人参与工程建设,总投资达40亿美元,是融汇了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的全产业链铁路项目。铁路投入运营后,亚吉两地客货运输时间由一周缩短至7小时,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运输安全性也显著提高。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贯穿肯尼亚境内八个郡,总造价38亿美元。这条铁路建成后,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至内罗毕的旅行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4.5 小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助和融资修建的铁路、公路均已超过5000公里。中国在非洲承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从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到发电站无所不包,与非洲的发展需要十分契合。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进程中,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主动对接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认真研究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动态,并作出富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安排,努力实现合作共赢。非洲知名的调查机构“非洲晴雨表”发布报告称,非洲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活动契合了非洲的需要, 体现了互利共赢的精神。产能合作是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抓手。对非洲国家来说,非洲大陆还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化,才能使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派上用场,真正发挥其联通内外、造福于民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国家大都缺乏健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多数国家仍在以提供资源和市场的方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中非整合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加强产能合作, 对非洲显得尤为必要。

为此,2014年,中国政府专门制定“中非工业化伙伴”行动计划,要求选择若干社会稳定、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非洲国家,参照我国开发区模式,建成若干工业化示范区及加工制造型经贸合作区。中国确立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和刚果(布)四个国家为开展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设立首批资金为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支持双方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逐步扩大中非合作共识,目前已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签署国际产能合作文件;努力搭建中非产业合作平台,筑巢引凤。建设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产业园,鼓励和支持中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开展进口替代型和出口主导型合作,提升当地就业、技术转移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高创汇能力。随着亚吉铁路开通运营,中埃两国加速铁路沿线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亚吉铁路经济走廊,推动铁路和产业联动发展。目前,中国在非洲兴建的工业园已吸引大量企业入驻发展,成效显著,成为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象征。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能合作,与中国秉承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高度契合,与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所确立的宗旨和原则也是高度契合的。中国积极推动自身发展战略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相对接,通过深化设施联通和产能合作,助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深得非洲国家的肯定和赞赏。目前,中非双方务实合作的主体、内涵及合作方式正呈现出以下三大变化:一是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变;二是由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转型;三是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方向迈进。从20世纪70年代援建坦赞铁路,到今天的亚吉电气化铁路和蒙内铁路建设,中国想非洲人民所想,急非洲人民所急,并且不输出价值观、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可以说,在帮助非洲人民实现共同发展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有愿望,有耐心,也更有实力, 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非关系正以其鲜活而生动的实践向世人昭示:“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一带一路”建设给非洲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也将帮助非洲兄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正合力为中非关系提供新平台, 注入新活力,共促中非关系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非永远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也是非洲的世纪。2018年9月3日至4日, 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中国首都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共发展》的主旨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加强对非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宣布中国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 盛赞“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习主席的主旨讲话,深情回顾了中非友好交往历史,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非洲实现美好发展的期许和祝福,赢得非洲人民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认同。

北京峰会彰显中非携手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意愿。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从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时代命题切入,围绕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六个方面,丰富并拓展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了中非政治团结与务实合作水平。既为共同体,首先体现为广泛的参与性,而不是哪一家的事。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同发展目标,作出各自的贡献。为深化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习主席宣布,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要重点实施产业促进行动、设施联通行动、贸易便利行动、绿色发展行动、能力建设行动、健康卫生行动、人文交流行动及和平安全行动等“八大行动”,并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旨在进一步夯实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八大行动”有继承,有深化,也有创新。今年是习主席在2015 年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上宣布的“十大合作计划”的兑现和收官之年。3年来,一大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经贸合作区陆续建成或在建设中,中非和平安全、科教文卫、减贫惠民、民间交往等合作深入推进,中国在约翰内斯堡峰会承诺提供的600亿美元资金支持都已兑现或者作出安排。“十大合作计划”得以全面落实, 展现了中非共同的创造力、凝聚力、行动力,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推向新高度。

坚定维护中非关系发展大局和广大非洲兄弟的发展利益。习主席在主旨讲话中特别提到,中方在对非合作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和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国希望各国都能在处理非洲事务时做到“五不”,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护和捍卫中非友好合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当前,中非双方正加紧落实“八大行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只要中非双方保持战略定力,在目标、手段和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不断加强政策沟通,加紧落实相关举措,中非关系定能借“一带一路”东风,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非中心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