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价走势的分析、影响和对策

0

王振霞

2 0 1 8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温和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稳步上涨,总体涨幅温和可控。未来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更加复杂,引发广泛关注。今年价格领域工作重点应集中在转变重要商品价格管理的思路, 切实保障民生,重视国际市场对国内的传导作用,以及优化宏观政策的工具组合。

当前物价走势的基本分析

( 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分析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 P I ) 走势基本平稳。由于在CPI构成中权重较高,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 服务类价格呈现长期持续上涨的态势。猪肉、房租等重要商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增强。

第一,2018年以来CPI走势基本平稳,温和可控。2018年1 月至2019年1月,CPI同比平均上涨2.09%,除2018年2月受春节影响价格上涨较快以外,其他月份走势基本平稳。值得关注的是,2018 年第三季度C P I 同比回到“ 2 时代”,引发社会对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担忧。实际上,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受季节、天气和灾害的影响,食品价格大幅波动所致,属于短期波动。

除同比数据之外, 运用CPI 环比数据进行分析是敏锐观察物价走势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2000-2017年CPI环比数据平均涨幅,再经过季节因素调整后计算年率化,可以看出全年C P I 环比的基本规律。从规律看, 第三季度一般都是全年C P I 环比数据的高点, 进入10月份后会相应回落。所以,我们认为,2018 年以来的物价走势基本处于正常范围。

第二, 食品价格依然影响C P I走势的主要因素。虽然2016 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相应调低了食品烟酒类权重,但调整后其在CPI权重分配中所占比重依然较高, 是影响CPI 走势最主要的因素。以2018年8月份为例,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7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6个百分点。应该看到,当前粮食、蔬菜等主要食品种类不存在明显的供求缺口,其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短期性,受天气、环境和运输影响较大,短期内食品价格不会大幅推高CPI走势。

第三,猪肉价格变化可能增加CPI波动的不确定性。2018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幅有所扩大, 使得由“猪周期”引致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本次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减少和突发疫情。自2016年开始,国内养殖环保政策趋严,主要养殖区按照政策要求设立禁养区,且严格监管生猪养殖产生的废气、废水及粪便污染物的处理。由于废物处理技术门槛提高、玉米等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养猪收益不断下降,很多散户退出养殖行业,导致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2018年8月,能繁母猪数量已经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比2018年1月低6.85%,比2017年8月低9.71%。加之非洲猪瘟疫情集中爆发后,多地对疫区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减少了供给。

2000年以来,我国爆发过两次比较严重的生猪疫情,分别是2006年的猪蓝耳病疫情和2010年的仔猪流行性腹泻疫情,其中, 2 0 0 6 年的猪蓝耳病影响最为严重,导致我国2007年生猪出栏量环比大幅下降。这两次疫情都推高了当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并直接影响CPI走势,形成通胀压力。本轮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生猪疫情导致供给减少,将推高猪肉价格并向CPI传导;另一方面,后续疫情形势情况不明,不排除继续出现新发疫情的可能,这将会因恐慌导致消费减少,从而抑制价格上涨。

所以,我们判断短期内猪肉价格将平稳上涨,不会大幅推高食品价格和CPI水平,但是或将影响明年初物价总水平。

第四,服务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居民基本生活支出压力加大。近年来,以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居住为代表的服务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导致居民基本生活支出压力不断加大。2018年1 月至2019年1月,服务产品同比平均上涨2.47%,租赁房房租同比平均上涨2.47%,医疗保健同比平均上涨甚至达到4.25%。由于这些产品在CPI中所占比重不高,所以从数据上没有大幅推高CPI水平, 却直接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的支出。

为解决医疗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2017年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将过去的挂号费改为医事服务费,提高医生服务收费水平;同时通过阳光采购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但是,改革之后仍然没能达到理想状态,当初改革的措施在执行中需要不断完善。

第五,中美贸易摩擦对物价走势的影响尚未显现。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物价总水平的影响将通过两个途径表现:一是通过影响汇率和出口变化来影响实体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最终影响价格总水平。二是通过进口产品(农产品、化工品等)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国内物价总水平。前一种情况属于长期影响;后一种情况受需求弹性、产品替代性等影响。目前,进口价格指数(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和油脂类产品)有上升的趋势, 但是幅度很小。同时,国内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完全放开,且有丰富的价格调控机制, 短期内贸易争端不会对物价走势产生明显影响。需要关注的是长期动态, 贸易争端不仅可能会产生通货膨胀,也可能通过汇率和出口引发通货紧缩。

第六,应明确货币供给是推动物价总水平变动的根本原因。货币供给是长期物价总水平波动的根本原因。虽然当前的货币供给增速已经下降,但是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 蓄水池” 作用减弱的条件下,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膨胀向普通商品蔓延。这种情况在2 0 1 0 年曾表现得异常明显。2 0 1 0 年第二、三季度, 土豆、大蒜、绿豆轮番涨价,被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其背后原因是, 2 0 1 0 年政府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从1 月初的“ 国十一条” , 到4 月17日的“ 国十条” , 再到“ 9 · 2 9 新政” , 三轮调控贯穿全年; 同时, 2 0 1 0 年沪指全年共下跌469.06点,跌幅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列倒数第三。在失去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吸收货币的能力之后, 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是大幅提高普通消费品价格。这与当前现象有相似之处, 如果资产市场“蓄水池”作用进一步减弱,宽松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或将导致明年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大。

总体而言,2018年CPI走势基本平稳,符合年初预期。各类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预计2019年CPI上涨压力可能会明显增加,涨幅将高于2018年, 达到2.3%-2.6%。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走势的基本特征和分析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平均上涨3.28%,走势基本平稳。2019年1月以来,PPI下降趋势明显,除上年度基数较高的影响之外,年初开工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未来PPI走势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从输入性因素看, 国际原油供求失衡有所缓解,基本面因素不支持油价继续大幅上涨,且美元币值稳定,短期内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大;另一方面,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加之环保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煤炭、原油、铁矿石、钢铁、铜、铝等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压力。综合来看,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前期PPI基数较高等影响,短期内PPI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当前物价走势的潜在影响

当前物价走势有稳中上涨的迹象,虽然涨幅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也可能会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将加重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因素中, 很大程度是由食品、租房、医疗等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导致的,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 近期租金上涨压力明显加大,这将进一步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 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影响较大。

二是需要警惕可能产生的轻度“ 滞胀” 问题。未来是否会出现“ 滞胀” , 不仅取决于物价总水平的走势, 更多地应关注经济增长的情况,特别是实体经济复苏的情况。近期物价走势对实体经济复苏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保持适度的价格上涨有助于提高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 基本生活需求价格上涨( 食品和房租) , 可能会导致工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大企业经营成本, 并产生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三是将对深化价格改革产生不利影响。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多次强调, 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机制, 应加快推进资源能源和要素价格改革,目的是减少居民与非居民部门的价格交叉补贴。应完善生态补偿价格和收费机制, 逐步建立绿色价格体系。深化资源能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部分资源产品价格上涨, 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加的条件下,部分改革措施可能被迫停滞,错失改革的最佳时机。

稳定和调控物价总水平走势的对策建议

为了应对当前价格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为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第一,财政政策合理发力, 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在经济下行周期, 仅依靠货币政策“单边突进”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资产市场泡沫、结构失衡和增长不可持续等问题。应合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实施结构性减税、增加社保投入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既可以避免资产泡沫的滋生,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滞胀”的产生。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攻坚阶段,财政政策可以大有作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第二,对影响CPI走势的重要商品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改变过去对农产品“管涨不管跌、管少不管多”的调控方式,建立和完善生猪和蔬菜等重要产品的供给管理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的监督和监管, 建立生产消费的预警机制,防止价格和生产的大起大落,合理引导生产。同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流通成本。

第三,完善民生价格保护机制。建立收入群体价格补贴的长效机制,将货币补偿与实物补偿方式相结合,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质量不下降。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民生价格保护机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 积极开展反垄断执法,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密切关注重点行业经营态势,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治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击合理竞争行为。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体系。把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业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行反行政垄断执法、防范经营者违法集中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关注租房市场、医药、旅游以及相关服务业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清理对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相关业务的乱收费、乱定价等违规行为, 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加强探索网络销售等新兴产业的价格监管手段。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