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试航

0

苏 杨

2019年2月,青岛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把“时尚”作为青岛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四个定位之一(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并提出要发动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这是青岛乃至全国范围内首次将“时尚”明确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

从发展角度明晰时尚相关概念

青岛市委在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的时尚,显然有别于公众心目中概念模糊的时尚,那样的时尚并没有鲜明的特征点(识别点), 并没有明示与发展的关系。从城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应该明确时尚、时尚产业、时尚城、国际时尚城这四个概念及其间关系。

我们认为,时尚是由话语权、引领性、带动性三个特征共同体现出来的:话语权指能通过活动、报告、评奖乃至标准等形式指导、规范产业发展并控制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引领性指对行业在某个时空的发展具有方向、业态等方面的导引功能和对产品主题、风格、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风向、标杆作用;带动性指能够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并通过产业融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话语权和引领性是基础,带动性能将话语权和引领性上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方式下的产值。产品与公众生活贴近、产业资源易于与这三个特征关联且产业发展水平符合这三个特征,这样的产业就可以称为时尚产业;时尚产业规模大、种类多、效益好且体现时尚特征的消费人群和创造人群规模较大的城市,自然也就是时尚城市。这三个特征的支撑要素,可以从三方面总结: ① 资源要素:具有特色的可产业化的优势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资金(资本) 等; ② 制度要素: 体制机制及影响资源要素供给状况的政策;③要素组合,包括资源组合(这包括软硬资源的组合)、产业配套以及政策配套等。后两者会影响业态和产业成本,即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T F P ) 。同时, 城市的消费力也会影响三方面要素的组合力, 本地消费市场越大,这些支撑要素带来的发展动能就越明显。即从发展角度看, 时尚意味着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高度关联,时尚对城市带来的动能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有关。在三方面支撑要素中,政府对制度要素、要素组合的调控空间较大,做好时尚相关工作,也主要是从优化制度要素和要素组合上发力。

时尚的产生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没有城市支撑的时尚是没有产业基础、足够规模和质量的消费人群、创造人群的;时尚城市的形成与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达不到较高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时尚城市也是不存在的。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时尚是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方式,是对某些资源的传统整合和产业化方式按照三方面特征要求进行升级、强化后形成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特征。时尚城,即整个城市的发展,通过优化要素和要素组合,能使城市和若干重要产业体现出时尚三特征,而国际时尚城, 是指在时尚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在某些产业或业态上代表发展水平、引领发展方向的城市(至少在某些领域,时尚三特征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在城市功能上体现为时尚标志的策源地、时尚文化的交汇点、时尚扩散的枢纽区、时尚品牌的集聚区、时尚活动的荟萃地。显然,国际时尚城建设,就是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既实现资源引入和整合、产业互促和业态升级,也形成空间上的时尚生产圈、消费圈、展示圈, 最终,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汇聚国际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流、资金量、信息流等产业和城市发展要素,然后又去带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按这样的理解来提出时尚相关概念,在这个发展阶段有特别的意义:时尚通常与品牌高度关联。青岛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创建阶段,上世纪90年代实施品牌战略阶段, 到本世纪初发展为品牌经济,打造品牌城市阶段,青岛的品牌经济逐步升级,品牌产品、品牌企业、著名企业家和青岛一起快速成长。在2005中国自主创新• 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青岛市就已被授予“中国品牌之都”称号。在2008年, GDP就已经跃居全国第九位。但其后十年,发展却有疲态(2 0 1 8 年GDP名列全国第12位),既往的品牌企业发展方式好像有点带不动了,亟待新动能。如何在新的阶段,以中央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方式、为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试点闯出一条新路?超越产品品牌、形成全域品牌,以国际时尚城建设来统筹引领发展,使产业和城市都再上台阶,可能是一条新路。

青岛建设国际时尚城既必要又可行

青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问题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性, 即没有及时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进行供给侧改革,再造新动能不够。应该说,青岛的发展基础很好,近十年符合时尚特征的业态创新,至少在山东省是领先的, 也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但若用整体全国领先的标准来看、从某个领域国际一流的标准来看,青岛的发展仍然有巨大差距。总结起来就是:产业优势不显、要素组合不够、业态引领不力,在某些方面已有陷入高质量发展瓶颈之态。这其中的有些问题,是在目前的资源条件下,通过资源重组、机制创新实现业态升级即可解决的,且解决后必然产生至少在全国领先的新动能。

在青岛“三好(资源好、基础好、人气好)、三少(整合少、升级少、引领少)、一弱(话语权弱)” 的现实情况下,青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三少一弱”问题势在必行,而国际时尚城建设,针对的就是这些问题,有望为青岛的高质量发展找到新的动能,并在某些产业和城市形象上率先达到国际一流。

无论是区位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城市环境、政策环境还是产业基础,青岛基础条件都很好并已在影视、文化旅游、智能技术、时装等产业上具备了全面形成时尚三特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在细分领域达到国际水平的可行性。

而且,青岛市委、市政府对此认识到位,既有工作部署思路清晰:青岛提出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城市特征,实际上前二者是引入和激活要素的方法,后二者是要素组合后的结果——不仅有活力且是产生新动能的活力(不是傻大黑粗的老二产产生的那种活力),引领了发展方向、带动了整条产业链升级,形成了产业城市互促发展的局面——这其中自然就体现了时尚三特征。建设国际时尚城, 需要“ 硬实力”与“软实力”兼备,政府要做的工作是形成城市整体的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和相关产业的制度要素和要素组合。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国际时尚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抓手。《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作战方案( 2 0 1 9 — 2 0 2 2 年) ( 讨论稿) 》( 以下简称《作战方案》),重点部署了时尚与文化战役、时尚与旅游战役、时尚与体育战役、时尚与会展战役“四大战役”的攻坚计划,提出了国际时尚城建设的六项基本要素。这六项要素,无一不体现了时尚三特征,无一不是三项支撑要素的集合( 资源、制度、要素组合),且有软有硬,这样才是概念清晰的国际时尚城的发展方式。

时尚产业化和产业时尚化是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的主要抓手

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形成新动能,时尚只有与产业(不是单个的企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新动能。时尚与产业的结合方式,可以用“时尚产业化” 和“产业时尚化”两方面来描述: 时尚产业化是将现有零散分布且低效利用的时尚资源进行培育,使时尚资源在新的产业、业态中转化为产品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附加值较高的商品,从而获得新动能;产业时尚化是结合时尚要素与时尚理念提升现有产业的话语权与引领权,从而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此激发新动能。

在推动时尚产业化方面,应首先对现有零散分布、低效利用的时尚资源进行调查梳理, 甄别这些资源转化为产品、商品中的障碍, 进而通过资源整合、软硬结合、内外联合等手段, 按照高效运转、品牌影响、技术先进的现代化产业发展规律进行深度优化开发, 使资源在整合后的产业、升级后的业态中体现出经济效益; 在推动产业时尚化方面, 应首先对现有时尚产业发展存在的时尚特征模糊、时尚活力不足、时尚创新乏力等问题进行诊断, 进而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经营理念促使时尚产业裂变进阶, 提升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与引领权通过这样的发展, 时尚产业不仅要包括占据产业链中增值较高的环节,也包括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性强(包括对设计和生产的引领性强)。

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软硬结合、内外联动”的手段(参见图1以四个产业为例的空间布局说明和图2 以影视产业为例的说明),促进时尚资源产业化程度提升,也使既有产业的话语权、引领性上台阶,并辐射带动其上下游相关产业体系发展,最终形成时尚资源产业化与产业发展时尚化互促式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时尚必须与产业的升级发展关联起来,也因此,扶持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税收优惠政策、人事管理制度等也是必须的。时尚产业政策的主体应该就是前端的文化等政策和中段的产业政策(包括资金、税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后端的考核政策(落实到相关部门)。而从表象来看,时尚产业化和产业时尚化的标志仍然会落到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上来(参见图3,这是2019年“青岛制造”宣传片的主题:城市与品牌共成长),但这样的品牌的内涵与十多年前只提品牌企业时今非昔比,属于“旧瓶装新酒”。

青岛时尚城建设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探寻新航路

国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这个阶段要努力形成的发展特征,并对高质量提出了细化的分类要求和目标。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的工作部署,既是问题导向也是目标导向的:从问题导向来看,青岛具有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的典型性,且因为青岛在国家发展排序中靠前,青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具有前瞻性和试探性;从目标导向来看,山东省和青岛市在国际时尚城建设中的相关部署,基本涵盖了国家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目标,如果青岛市能完成这些工作并达到预期目标,就意味着青岛市按照中央的要求、山东省的工作部署解决了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的发展问题。

作者单位:《管理世界》杂志社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