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对接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 —关于江苏省启东市跨江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0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

当前,如何抓住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是新时代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考量着各级干部的智慧和担当,更关系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江苏省启东市深度对接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示范和有益启示。

近几年来,启东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活力,在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中汇聚了巨大发展动能,焕发出无穷生机活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应税销售、建筑业总产值全都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1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19位。二是市场主体显著增强。海工及重装备、生命健康科技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建筑、电动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中远海运等一批海工龙头企业持续成长。三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华东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端人才加快集聚,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称号。四是营商环境显著改善。近三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7家,增资扩股企业22家,其中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65个。五是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248元、23687元,增长8.6%、9.2%。脱贫攻坚战顺利推进,累计脱贫率达到96%。

战略对接,以理念融合提升发展定位

把上海标准、上海步伐和上海优势作为引领发展的标杆,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一是参照上海标准确定改革发展目标。2011年确立“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发展战略,2012年提出打造“全面融入上海的新天地”的新定位,2013年制定融入路径、工作举措和保障机制,在园区开发、物流、人才、农产品供销对接、港口发展等9大领域实施专项行动计划。二是紧跟上海步伐谋划发展布局。2015年,抓住上海企业提档升级、搬迁改造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着力招引“裂变”项目、“升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提出“2468” 目标,即全市20%的工业产品配套上海,4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60% 的游客来自上海,80%的投资源自上海。2018年,实现了23%以上的工业产品配套上海,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65%的游客来自上海、人数超330万,80.5%的外资和市外资源源自上海。三是利用上海优势蓄养高质量发展势能。2017年把全面接轨上海作为推进“两聚一高” 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启东的工作导向。2018年提出积极策应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门柱子”。2019年1月明确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 主动对接服务上海,以更宽眼界、更高定位、更实举措,坚定不移为高质量发展蓄养强大势能。

机制对接,以优质服务破解行政壁垒

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着力消除阻碍区域发展壁垒, 创造一流对接环境。接轨上海工作在南通排名第一。一是建章立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对接上海攻坚战”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对接服务上海工作协调委员会,下设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6个对接小组,各区镇、机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也与上海对口单位缔结合作交流机制。制定对接上海工作方案, 明确科技人才、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发展等七大类38项重点工作。二是责任到人确保落实到位。出台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落实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定期汇报通报制度。出台产业项目考核办法,出台接轨服务上海综合考评办法,将接轨服务上海工作纳入考核,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的格局。三是加强监管提升质量效益。对重大项目全面实施会审遴选制度,将符合产业导向、接受上海功能辐射和产业融合发展、高端制造实体经济、落户“一城三区”四大类项目作为优选项目集中会审,确保项目质量高、绩效高、能耗少。四是勇于创新开辟合作新路。2008年, 启东市政府与上海外高桥集团共同开发建设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 成功打造了全省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样本,并先后合作共建江海产业园等多个园区。

产业对接,以协同创新承接要素转移

积极参与上海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上海创新创业资源外溢的最佳承载区。一是积极开展沪启产学研合作。推进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华东产业研究院等十大创新功能平台建设。成立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启东研究院,引进上海大张江“1区22园”的创新资源。2018年,引进上海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30个,与上海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4个。二是积极推进沪启人才合作。实施“搭建对接上海新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项目,为沪启人才和企业提供良好交流平台。通过实施“六大人才工程”,打造人才高地。引进上海科技人才中介机构,与浦东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等机构加强合作,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0名,高端人才数量位居南通前列。三是全力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出台促进生命科学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设立生命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发展创投股投基金,引入招商局资本等战略合作伙伴,集聚了生物医药类规上企业25家,涵盖化学制剂、医药中间体、中成药等80多个品种。

载体对接,以园区转型建设产业高地

按照上海转型升级再城市化要求,推动园区产业平台转型。近年来,落户启东园区近700家外来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上海。一是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着力发展生命产业,承接上海张江药谷的优质产能转移。启东经济开发区和海工船舶工业园两大园区,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吕四港产业协同发展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二期疏浚工程完工,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口生态旅游度假区注重生态建设,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加快园区能级提升。启东经济开发区以高精尖项目为第一追求,打造新能源、半导体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壮大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吕四经济开发区华峰超纤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超纤材料生产基地;广汇能源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税收约5.72亿元。三是注重园区绿色发展。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构建智能生命健康产业生态,打造长三角生命科技创新基地、健康产业集聚区、滨江休闲宜居新城。启隆镇建设为与崇明接壤的国际化、生态型绿色产业基地,以及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原生态观光旅游基地。

治理对接,以社会共建打造幸福家园

着力强化沪启两地社会治理对接,为融合发展打造良好软环境。一是共建民生设施。加强与上海公交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与上海公交一卡联通。推动共享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多家知名医院开展跨区域合作,重点医疗机构医保一卡结算。出台教育改革发展意见,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供给、提升质量。二是推进旅游一体发展。挖掘三水交汇、第一缕阳光、千年渔港古镇、教育之乡、生态滩涂湿地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品鲜之旅”“追江赶海之旅”“运动休闲之旅”“赏花采果之旅”等旅游线路,打造“迪士尼下一站”。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促销、旅游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与沪上展开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联合治理。推进与崇明平安建设区域合作,建立平安法治边界区域协作联动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三地交界平安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崇启社会治安联防联治, 抓好崇启边界区域安全管控。

受多种因素影响,启东在接轨上海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对接机制不够顺畅。由于行政级别不对等,以及在办事规则、政策环境、执行标准上存在差异,启东与上海在规划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接尚不顺畅。二是交通路网布局不够完善。目前启东与上海的跨江通道仅有崇启大桥,但由于通行费用高,导致多数车辆舍近求远,降低了与上海之间交通的网络化、通勤化、快捷化水平。三是园区共建优势不够突出。由于在土地供给、财税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 沪启共建园区在进一步承接上海高端要素溢出等方面缺乏竞争力。四是公共服务融合不够紧密。由于两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较大,服务标准不统一,公共服务的融合共享程度还不够高。

未来几年,是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布局、引领发展的关键阶段。长三角一体化是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的一体化, 是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的一体化, 是集聚与辐射相辅相成的一体化。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推进深度融入上海再上新台阶,启东必将迸发更加强劲的活力,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更加喜人的成绩。实践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着力打造现代高效便捷通道。一是推进“陆”上接轨。争取上海轨道交通向启东延伸,配合做好北沿江高铁前期工作,主动对接上海S7沪崇高速建设,推进沪启省际城市公交建设。二是推进“海”上接轨。发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作用,谋划综合保税区建设, 加快吕四港开发建设,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大格局,努力承接上海港及自贸区溢出功能。三是推进“空”中接轨。积极参与南通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建设,全面对接南通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建设,推进与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无缝对接,推动沪启“在线”同城化。

(二)着力加强沪启优势产业合作。进一步优化“一城三区”空间布局,主动承接上海张江科学城溢出效应,加快推进复旦生命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粮油食品生产、LNG能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圆陀角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坚定不移壮大海工及重型装备、生命健康科技两大主导产业, 积极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瞄准在沪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优势科技型企业,重点引进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类产业项目。

(三)着力承接高端资源要素转移。抢抓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机遇,加快建设上海创新创业资源外溢的最佳承载区。深入实施沪启人才合作工程,大力引进各类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坚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加快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推动形成“上海孵化、启东转化”科技创新格局。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市场等服务机制,推动资质评定双向互认等政策与上海有机衔接。发挥金融服务创新启东示范区效应,推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吸引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在名师名校长培养、教师教育教学交流等方面形成互动交流机制。

(四)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开展崇启环境“联防联治”,打造G40健康生态走廊,主动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建设启隆镇生态保护引领区。加快实现医疗卫生与上海“技术同城、服务同质、资源同享”,积极引进上海优质高端养老资源和智慧高效养老模式。推进上海都市游与启东江海风情游双向互动,积极引进上海高层次文化、体育活动。依托上海农产品中心成立的“上农批专供基地”,打造好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粮袋子”。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相互开放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让管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

组长:沈 和

成员:吴国玖 刘大勇 

时 准 樊 超

执笔:吴国玖 刘大勇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