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刘:“网店第一村”演绎“双创”传奇

0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金秋十月的浙江,依旧笼罩在明晃热烈的阳光下,温润的空气中满溢着来自这片电商热土的明艳与活力。

刚到义乌,《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正巧赶上“2019中国义乌‘电商直播’创业大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主播在现场激烈角逐,产生20强进入最后的决赛,场面紧张刺激。

而比赛场地就设在被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青岩刘。这里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每一间民房里都蕴藏着无数个激情澎湃的创业故事,生动诠释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变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并见证了一个城中村的成长与嬗变。

初心不忘,超前布局, 成就“双创”典型

青岩刘村原是典型的城中村,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比起其他村庄并无特别之处,面积不很大,人口也不多,在28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有民房216幢,723户,户籍人口1735人。2005年进行旧城改造之后,村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

在村口,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牌坊,没有大槐树,也没有农家院,这里是一个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居民小区。小区里一排排居民楼都是青绿色的外表,四五层高。每一栋居民楼的一层不是底商,就是仓库。这里的商户们白天都待在店铺里谈客户、接订单,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就出门发货。大大小小的货车每日来回穿梭于居民楼之间,接单的快递小哥异常忙碌。近乎海量的商品从这里发出,青岩刘确实与众不同——“中国网店第一村”的名号已经叫响了许多年。

青岩刘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介绍,自从2007年第一家淘宝店“邻家实惠小店”开业,到2019年全村网店数达4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平均年龄25岁,全年销售额60亿元,日均出货10万单。网销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服装、饰品、礼品、农特产品、玩具、小家电、化妆品、针织用品、日用百货、五金、办公用品等。其中,63%的卖家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网货基地。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一千多人、人均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的小村子,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国网店第一村”的? 

毛胜平在与《中国发展观察》调研组交谈中坦承,这并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出来的,而是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搬迁后,导致租客搬离, 民房大量空置,使得以房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民陷入焦灼状态,掰着手指头算,空置一天几百元就没了。老百姓的急事成了村领导心头的大事。“用现在中央部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的视角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到基层, 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使之过上富裕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达。”毛胜平说,这里有偶然也有必然。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支持干部工作,彼此配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合力形成气候,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据介绍,青岩刘村在2005年进行旧城改造时,土地被征收,平房变成了楼房,一共200多栋楼房按照户籍分给了每位村民。青岩刘村当时紧靠江东货运市场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商户愿意到此租房,房租成了失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这笔租金收入确实可观,每年户均达到十几万元, 日子过得很舒坦。

但是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遭受巨大影响,义乌小商品市场也迁至9 公里外的福田市场,大量租客搬离。为了吸引新租客,村民互相争抢,甚至产生恶性竞争,村干部为此很着急。

“完成旧村改造后,村里每家每户建成的大多是四层半小楼,大部分家庭实际只用到一层半,底层店面和二三层住房大量空置。这种房子与同期义乌相同地段房租相比便宜20%—30%。这是村民的‘心病’。但同时,低成本优势也成了吸引创业者的机遇。因此,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这样,青岩刘就成为义乌发展电子商务的第一个村子。”毛胜平回忆说。

“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得有网络。”毛胜平介绍,2010年,村里主动寻求电信合作,投入50万元, 实现了4兆光纤入户。事实证明, 这一举措具有前瞻性,给网商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确立了青岩刘村的领先优势。之后,他们又不断对网络进行升级,如今已实现每户双百兆光纤,室外WIFI全覆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与青岩刘相邻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义乌工商学院”)有着“淘宝大学”之称。2009年,义乌工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淘宝创业班,鼓励学生在淘宝创业,淘宝业绩可以折算成实践课的学分。当时, 该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提议在青岩刘村建设一个“淘宝城”,得到时任村委会主任刘银山的支持。于是,村里抓住这个机遇,与义乌工商学院展开合作,通过开办免费培训班,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妇女培训班等方式,积极鼓励电子商务发展。青岩刘迎来第一个成批的电商创业群体,其后,有近万名学生在青岩刘成功实现创业。

“青岩刘地处城乡接合区域,生活成本较低。另外,房屋结构上集住宿、办公、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 非常适合经济实力弱、刚起步的电商创业。从交通条件来看,青岩刘村位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批发市场——义乌的中部腹地。青岩刘村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向外有东西走向的沪昆高速和甬金高速。从义乌机场到青岩刘村也只需要十几分钟的车程。”义乌市江东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吕双礼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调研组采访时分析说,结合义乌丰富的商业信息、商品城海量的货源和便捷的商贸物流,使得整个青岩刘的创业门槛很低,非常适合缺乏资金、缺乏信息、缺乏途径的草根创业。

租套房子,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创业。就这样,众多创业者慕名来到青岩刘村。随后,快递、摄影、网络推广、仓储外包等服务业在青岩刘村快速发展起来,“淘宝第一村”的美誉流传开来。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夜访青岩刘,在此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赞青岩刘村“网店在虚拟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你们不愧为‘网店第一村’”,从此, “淘宝第一村”开始有了新头衔。

数据显示,青岩刘在近5年的电商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江东街道16.4%、超过义乌市23.1%,年均增长幅度超过江东街道13.9%、超过义乌市17.5%。就业方面,最近5年直接带动就业约8.5万人,间接带动就业约30万人, 村内就业率高于同期义乌市12.6%。电商衍生服务业态比例为快递22%, 物流14%,仓库8.5%,代运营5%, 包装7%,设计9%,摄影12.5%,培训17%,商标注册3%,其他2%。

巨大的人流和信息流向青岩刘汇聚,推高青岩刘的创业热度。2019年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人员3 万多人、外国友人1000多人,各类与青岩刘相关的平台粉丝量超过200 万人。英国BBC、日本NHK、半岛电视台、韩国KBS、中国央视、人民网等国内外200多家媒体持续关注,报道量超过2000条。

“ 带货直播” 带动转型,“网店第一村”开始升级迭代

得益于国际商贸城和义乌工商学院对市场与人才要素的有机融合,加上有利的地理位置,青岩刘村顺利开启电商产业发展的1.0时代。

随着来此进行电商创业者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更大容量的货物仓储地。受制于物理条件,不少创业者选择迁出青岩刘转至电商工业园区继续发展。与此同时,那些留下来的规模型店铺,纷纷开始通过打造线上独立销售平台和线下实体展示厅相结合的O2O营销模式,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转型的关键在人才。2015年, 青岩刘与义乌工商学院联手,在青岩刘打造全国首个大学生创业实验室,开创了高校与地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9月,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成立。10月,青岩刘村新网商服务中心启用,集展示、办公、培训、沙龙活动、路演、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

随着创业环境的变化,青岩刘创业资源和人才结构亟需整合优化,才能不断满足创业者对创业服务的新要求。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的成立使得校地“强强联合”的发展再升级,由单一的创业孵化拓展至创意设计、产品展示、专业实践等全方位创业模式,打造一个创业服务与创业指导更加完备的协作平台,将教学、创业、社会培训服务相结合,营造更加浓郁的电商氛围。

2018年,青岩刘完成精品街区改造、716电商双创园正式开园、跨境电商人才创业园成立,“网店第一村”不断聚拢高端人气,拓宽视野, 把电商的生意拓展到全世界。这对于青岩刘来说,是进一步挖掘自身地域优势的有力举措,搭上义新欧班列开行的“红利”并将它作为延伸触角的依托,不断做大产业蛋糕。

近3年来,青岩刘众创空间积极举办跨境电商特训营,充分整合跨境电商平台官方讲师、全国各地高校人才等资源,孵化培养众多高层次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为义乌市跨境电商行业输送了不少新鲜“血液”。青岩刘以“引进来、育出来、留下来”为发力点,正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人才的“梦工厂”。

诚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机遇愈益增多,看到电商发展的希望,而电商的配套产业蕴藏着许多机会。10月12日下午,《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到了一位在青岩刘创业多年,从事互联网配套产业领域的优秀代表——义乌市忆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快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王艳龙。

王艳龙做网络直播出身。2015年, 在“直播+电商”模式日渐火爆之际, 他发现电商中的附带产业有机会,于是满怀激情开始探索直播带货、活动策划等,一路经历、一路体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艳龙在创业过程中也曾遇到重重挑战,例如直播转型、与商家沟通配合等问题。在青岩刘村干部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成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并帮助更多人一起在青岩刘实现个人梦想。

怀着对梦想的执着与坚持,以及对青岩刘独有的情怀,今年三十出头的王艳龙在这里奋斗了十年。十年间,他从最初的娱乐主播到拥有六千多名优秀主播,带领团队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启了一片新天地,并不断致力于提升专业性。如今,他的电商销售额达到2亿多,年底将冲击3亿大关。

王艳龙是青岩刘电商的一个优秀代表。义乌市马腾电子商务公司旗下一个“陶煲王”的陶瓷砂锅品牌销售,同样令人叹服。据该公司董事长马樟良介绍,他在2002年就开始做网络销售,跟随淘宝一起成长起来,后来借助网络全平台,同样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与大厨合作向粉丝展示做菜煲汤、线下实体店体验美食,圈了一批“铁粉”,一个陶瓷砂锅单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其中线上6000多万,线下2000多万。马樟良的秘诀是,通过参股陶瓷生产企业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不断开发新品,借助网络直播等手段,进行精准“粉销”。未来,他准备进行线下扩张,把实体店开到全国,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体验,线上线下融合,把电商做大。

在青岩刘村,调研组感受到这里的电商群体充满活力,而随着向产业孵化园功能的转型过渡,如今的青岩刘俨然成为电商创业者的“黄埔军校”,迈入电商产业发展的2.0时代。

今后,作为“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又将如何在中国电商产业不断升级、持久繁荣的过程中扮演引领者角色? 

培育好、使用好品牌,用品牌的力量赋能电商是关键。吕双礼介绍,近年来,围绕如何把电商企业留下来,如何将“青岩刘模式”更好地输出等问题,青岩刘开始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实现品牌化运营模式。2018年9月,在江东街道支持下,青岩刘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帮扶全国各地农村电商创客实现转型。

青岩刘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围绕“一街一区一中心,一校一园一基地”的主线,大力培育以进口产品、农特产品为主导的O2O创业大街、以孵化全国红色青年大学生CEO为主导的创新街区、以党建引领服务电商为主导的党群服务中心、以服务电商产业联盟人才孵化为主导的电商学院、以文化创意互联网配套为主导的716 双创园、以电商直播社交社群新概念电商为主导的“网红基地”。

实施品牌化管理半年来,通过明确各区块的定位及优势,精准招引电商入驻产业园及创业大街,使青岩刘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青岩刘还在积极推动电商扶贫项目。今年1月,来自汶川的20余名青年作为“汶川青年电商种子计划”代表, 来到青岩刘参加培训。青岩刘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为青年代表们免费提供食宿以及课程培训等服务。不到半年时间,青年代表们已成功开启汶川脆李、杏子、车厘子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售额过百万元。

“如今,无论是青岩刘创业大街的店铺,还是跨境电商人才创业园办公场地,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青岩刘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骞向《中国发展观察》调研组介绍,截至目前,其已累计向20多个地市输出了电商创业服务,协助各地开展电商培训2万余人次,建立合作关系的园区达20多家,充分发挥“网店第一村”的品牌营销推广效应,向全国招募了优质的网货供应商,将主街打造成O2O精品网货一条街。目前,已有黑龙江大庆、江苏无锡、山西晋城、湖南娄底等地和舟山渔业公司等国企与青岩刘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达成电商服务品牌输出意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形成如今的规模发展与较大影响力, 青岩刘的电子商务发展轨迹,的确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近日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分析指出,一是,区位优势与小商品供应基础。青岩刘位于义乌这个世界知名的小商品市场,为开展小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小商品市场基础。二是,青岩刘正确认识自我优劣势,正确判断市场需求,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集聚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三是,脚踏实地,有危机意识与前瞻意识,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实施务实的竞争策略。四是, 不断完善电商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基础,从仓储物流、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到人力资源与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五是,各级政府助力,形成了良好发展环境。

面向未来,青岩刘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要赢得更大成就,需秉持顺势而为,因势而变, 扬长避短、持续升级。

谈及青岩刘未来的发展方向, 毛胜平提出六点设想。

一是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增强网货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面临挑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显现。毛胜平说,青岩刘未来将建立起新一代创客工坊——一个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该工坊将以一流的创业设施设备向所有期望创新产品的创业者开放。

二是打造集中集约仓储,释放业态发展潜能。在进一步明确未来青岩刘电商发展的基础上,借助青岩刘城乡接合的优势重新规划、布局电商村的物流仓储功能区域,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集约性仓储功能区。从仓储面积上解决电商对仓储量的需求,同时可以实现货权与实物相分离的专业化仓储管理模式。在现有建筑内,剥离目前的仓储,大大提高建筑的经济效能,同时引入更多的高品质商业业态,例如可在一楼设立O2O网货区、创意体验区、实验工坊等等,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实现青岩刘从城镇化到城市化的转变。

三是积极对接高校资源,扩大人才储备。加大与各大专院校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在电子商务、美工、设计、物流、跨境、营销、策划等专业方向与高校建立人才实习实践战略合作,打造“青岩刘千名电商人才资源库”。同时,由青岩刘引入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为村内电商提供一些免费服务。此外, 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定期组织村内电商进行定向招聘。由现有的公益性网商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为电商提供人才升级培训服务。最后,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孵化基地,通过政府合作、院校合作、产业合作等模式,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人才集群。

四是强化金融服务,加速项目与资本有效对接。毛胜平坦言, 目前金融机构及各类政策对电商的支持和倾斜力度仍然不够,设置的条件和门槛较多,落地性不足。为此,青岩刘应当强化金融服务,在融资投资、信贷、商业保险、金融信息咨询、金融培训等多方面建立服务体系。还可组织各类资本对接会,为义乌大量的民间闲散资本与青岩刘创业项目牵线搭桥。

五是激活交流的端口,增强创业社群的粘性。电商创业者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社交是他们面临的紧迫需求。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激活更多的交流端口、打造更多的交流平台是保持青岩刘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社群是年轻人社交的主要方式,在现有社群基础上,打造和引入更多的社群组织有助于繁荣青岩刘社群文化。同时,本地的社群组织在活动的频次和平台上更多提升将会增强创业社群的粘性,保持青岩刘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六是大力发展青岩刘智库,保持创新先发优势。毛胜平建议,在政府主导下持续发挥青岩刘的影响力, 聘请互联网各领域专家打造“青岩刘百人智库”,定期开展创业论坛等活动,为青岩刘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献计献策。成立智库也能够推动青岩刘进一步转型升级,保持“中国网店第一村”的先发优势。

沃土滋养创业生态,义乌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其实,青岩刘模式只是义乌模式的一个缩影,成功的秘诀还是依托义乌这个小商品大市场。而义乌的发展轨迹,则是中国改革创新、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开放发展、融入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毛胜平表示,正是得益于义乌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青岩刘这样的村庄才能吸引如此众多的创业者,在这片沃土上施展拳脚,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作为以市场起家的城市,从兴商建市开始,义乌始终把营商环境的营造当作提升地区经济软实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源动力的有力抓手。近年来, 义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发力“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为营商环境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多项改革举措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层面的肯定,向上贡献义乌经验,向下惠及企业和群众,充分展示了义乌的创新力和城市亲和力、吸引力。

义乌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介绍, 义乌通过优化流程、削减权限、职能整合,倒逼政府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从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推进“最多跑一次”。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套资料、数据交换、集成服务”模式,大幅削减窗口数量。义乌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无证明城市”。

“打造‘无证明城市’,义乌有自己的底气。”该负责人介绍, 义乌2017年底就开始谋划和部署证明事项清理工作。他表示,逐步取消证明的难点在于信用体系不完善、堵点在于数据信息没有打通,为此需要完成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面转变。

2018年,义乌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称号;网上政务服务第三方评估中, 位列浙江省89个县(市、区)综合排名第一;义乌贸易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

义乌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调研组采访时介绍,义乌市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着力深化和拓展大数据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执法监管“一网通管”、政策服务“一网通服”和信用“一网通享”平台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构建了办事零距离、政策精准扶、监管无盲区、信用管终身为特征的线上线下融合、全程闭环治理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实现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大的“放”,提供更优的“服”。 

通过系列改革,不仅提升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也激发了大众投资创业热情。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义乌新开市场主体超8.5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3.32%,总量突破50万大关,截至9月底,已达53.94万户,同比增长23.3%,在县一级行政单位中市场主体数量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义乌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义乌对照世界银行和全国评价最优地区的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正致力于构建三大中心,以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义乌营商环境“金名片”。

一是打造全市政策研究中心, 进一步完善“一网通服”平台,创新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实现惠企政策“无感推送”、政策兑现“一站到底”、政策效益“一键评估”。

二是构建综合服务中心,对原有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 实现市级负面清单外政务服务事项全科无差别受理,90%以上公共服务事项全科无差别受理,打造科技智能化、服务人性化、分区合理化的办事大厅。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办事事项,构建市级、镇街、工作片、村(社区)四级服务中心体系,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中心, 依托“一网通管”,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各大领域互通、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体系,建立统一指挥、部门联合、镇街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消除监管重叠,减少监管主体,给监管次数做“除法”,打造事中事后监管的“义乌模式”。

义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已连续两年入选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城市, 连续四年位列“中国电商百佳县” 榜首,并成为唯一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县级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

下一步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义乌市提出了三方面重点工作。

首先,进一步提高站位,以更高的标准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对义乌来说, 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必须有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义乌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切实增强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树立营商环境新标杆。按照“要干就干第一”的要求,围绕营商环境评价各指标的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主动谋划、创先争优、大胆改革,全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同时,建立对标先进信息传导机制。盯牢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宁波、衢州等城市,及时掌握先发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第一时间落实相关部门对标对表,锚定目标, 研究改革提升举措。

第二,进一步聚焦重点,以更精准的举措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聚焦突出问题。强化问题导向, 聚焦薄弱环节、关键指标、突出问题,主动研究解决;对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要深挖体制机制原因,找准改革突破口和关键点,加快推动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改革举措。二是聚焦群众需求。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关于营商环境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问题,攻坚克难,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求人,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三是聚焦深化改革。继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六个一”工程等重点改革, 推动实现“零证明、零跑动、零费用、零见面”。

此外,进一步明确目标,以更大的作为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一是开展营商环境创优行动。按照《2019年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重点围绕“办事一次不跑、需求一号响应、监管一网通管、政策一次到位、信用一网通享、服务一生相伴”等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对照评价指标、评价内容,逐一对照、逐项研究,提出并落实营商环境指标优化举措。二是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行动。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及任务分解表的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查短板、补弱项”快速抽样调查,确保客观评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三是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坚持“边评价、边对标、边提升”, 重点是对标评价最优地区的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提出改革清单,着力抓好落实,不断优化提升义乌市营商环境水平。

有为政府培植沃土、打造优质生态,配合有效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义乌发展必将得到充分回报。青岩刘将在这样的温暖环境中,吸取足够的营养,“中国网店第一村”的金字招牌会更加闪亮。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成员:杨良敏 江宜航 张 倪

执笔:张 倪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