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智库作用与担当

0

本刊记者 张 倪

10月24-25日,在由中国外交部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驻华系统、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在国内发布。

据悉,这是自2015年9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以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进展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4年来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取得的进展, 指出了差距,对下一步工作做出规划安排,并分享了中国落实2030 年议程的经典案例,呈现出新的突破、新的亮点,在全球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这一报告的出炉,智库在其中发挥了独特作用。25日上午,论坛专门安排了一场主题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智库和社会组织在行动”的研讨。来自中外9大知识机构和智库的代表, 就智库和社会组织如何催化可持续发展行动,帮助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话题展开讨论。该环节由英国发展研究院院长梅丽莎·利奇担任主持。

智库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各国应互学互鉴,合力应对挑战。

在发言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指出,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各国寻求本地的解决方案。在创造性解决本地可持续发展问题过程中,现代智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高世楫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因此,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本地的解决方案。“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比如在生态文明领域, 基于各国生态本底条件的不同, 需要各国按照实际国情来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而由于各国的基本制度、文化历史各不相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需要我们将知识实现本地化,通过与本地知识的结合, 从而找到解决本地问题的最佳方法。” 

现代智库主要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在专业分工基础上,以组织化的方式传授新的思想,参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参与公共政策的设计,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专业的研究咨询。

在确定各类政策的议程,选择和设计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高世楫指出,现代智库首先要有专业的定位,能够系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创新公共政策主张,形成解决方案,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并且在政策制定后,对公众进行政策传播,促使政策的落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是这样一家智库。高世楫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发展, 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相随。作为中国中央层级的重要智库之一, 自成立以来, 始终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领域的战略性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在全国各省市还有许多的政府智库、大学以及民间智库等,为政府政策制定、宣传、实施、评估提供服务。他们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 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将有助于加快提升智库的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

此外,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智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世楫以其所在的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为例表示,该所于2008年成立,主要研究资源、能源、环境、生态、法律与治理等公共政策问题。资环所的成立即反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智库使其研究更贴近决策需要而不断调整研究领域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生态文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高世楫进一步表示,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各智库机构,都参与了政策研究与评估,对政府提高政策的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以看到,在本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 0 1 9)》中,在生态文明领域,比如像DG6清洁饮用水,DG7能源,DG11空气与水污染,DG12污水与固废处理以及DG14、DG15等与生态文明相关的领域,中国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高世楫强调,智库交流合作与能力建设同样是智库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在能力和资源积累上还需再努力,需要向发达国家的智库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要学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智库进行分享。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理念正在指导中国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支撑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智库也应该加快能力建设,将这些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升,成为共享知识,通过知识传播,实现知识扩散。中国和世界所有国家一起,为实现SDGs的目标,实现人类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高世楫说。

借力大数据开展研究, 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早进入全球视野是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这项由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 涵盖17个方面目标的发展议程,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历史上最具包容性的行动。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 D G s)是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景和目标。17条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一个整体,致力于以全面的方式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不仅包含消除饥饿、消除贫穷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急迫问题,也包含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可以说囊括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在发言中如是说。

作为本次论坛承办单位的代表,蒋希蘅介绍,过去两年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从三个方面积极开展行动,总结交流中国发展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与外交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部际协调机制,合作编写了两份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二是开展了多项企业助力可持续发展研究,跟踪研究了阿里巴巴、三峡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在“一带一路”和国内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良好做法,总结提炼了相关经验,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示范和借鉴,带动更多企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三是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多场与各个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发言中指出,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践中,人本、地球、繁荣、和平与伙伴关系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将取代常规的经济、环境、社会的三维测度体系。而从目前的演进过程来看,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广度在不断拓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认知在不断深化。他表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对人类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也决定着我们能否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结束所有贫困。”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执行主任施密特· 特劳布分享了可以帮助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具—— 数据。“ 我们会通过相关数据来追踪各国实现目标的一些进展,比如法国,可以通过每年更新的相关数据更好地制定公共政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郭华东也在发言中表示,当前, 地球大数据正成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面。他介绍,中国科学院两年前设立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目标是建设高水平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水平的驱动学科研究的地球大数据平台。

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教授、技术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傅晓岚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发展的确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我们观察到一个案例,中国的‘快手’APP, 目前有大约3 亿用户在贫困地区,在这个平台上,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这是一个非常创新而有包容性的商业模式。”傅晓岚表示, 数字技术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提高收入、提高能源的效率以及让人们更好地使用资源。

除了数据支持,南亚战略稳定研究院主席马丽亚· 苏尔坦表示,要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国际社会、区域合作伙伴以及参与的各方之间还需要进行对话, 这样大家才能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另外, 能否实现长期及可持续的发展, 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否实现长期及可持续的发展, 还需要更多的框架或机制来支持。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框架, 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比如越南、埃及等国可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引擎。

智库研究关注儿童发展,抓住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从问题导向开始,不能让目标成为空谈的口号,要将其从口号变成真正的行动。”布鲁金斯学会代理副会长兼全球经济与发展主任霍米·卡拉斯在发言中强调。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中,有很多目标和儿童发展直接相关。有理论认为,投资儿童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表示,儿童发展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关键。

方晋介绍,科学研究表明, 贫困儿童如果面对很多外部的“毒性压力”,将损害其大脑中负责语言、情绪控制和社交能力的神经元连接。贫困家庭儿童大脑不可逆的受损,很可能是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

如何从根源上消除贫困?方晋指出,早期的“预分配”策略比后期的弥补和再分配策略更符合成本效益。能力产生能力,越早投入干预,产生的能力越能延续。“就是说,如果想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就需要对儿童进行早期投入,投入越早,效果越好”。

毫无疑问, 中国在反贫困和儿童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 而且很多指标都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在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同样如此。但是, 这样的进步,体现在区域、城乡间的发展上,仍然是不平衡的。

在我国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不利的家庭环境,比如留守、单亲、父母教育水平低、冷漠忽视、家庭暴力等,还有不利的社会环境,比如深度贫困、人口流失、毒品等社会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设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过去多年来, 我们在中国贫困地区开展了很多跟儿童发展相关的社会试验,然后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将这些试验的结果形成政策建议,进而推动政策实施。政策实施后, 我们会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再对政策提升与改善提出进一步建议。”方晋介绍,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目前为止针对贫困地区儿童最大的中央财政资金投入项目。在2018年度WISE 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一村一园计划”成为了该奖项创办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项目。 

“今后,我们希望可以与政府、企业界、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一道,通过开展对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的研究, 加强国际学术和活动交流,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贡献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相关经验。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项目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希望今后能够建立起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数据库,并规范数据收集、分析、分享和输出的流程,对未来我国儿童发展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方晋说。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