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稳”促高质量发展

0

 

车海刚

又到年关,明年的经济走势及宏观政策取向备受关注。

最近,围绕着要不要“保6”,一些学者展开了讨论。比如,余永定教授认为,增速不低于6%是中国经济要守住的底线,抑制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为此建议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刘世锦研究员则提出,要思考“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5”,不能试图以刺激性政策达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增速。

“保6”之争,不免令人联想起早年的“保8”话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保8”都曾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当时的基本背景和主要动因是,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强烈外部冲击,亟须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我国经济快速下滑乃至“硬着陆”,确保就业和社会稳定。实践证明,一系列应急的扩张性政策稳住了发展大局,避免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在成功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不过,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粗糙”或“过头”的现象,留下了产能过剩等后遗症。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4%、6.2%、6.0%,增速呈现递减趋势。较之于两次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形,当前的经济下行与其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尽相同。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等,无疑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外部因素。但是就根本而言,我国经济增长之所以“慢”下来,还在于内生结构性原因,在于经济增长阶段发生了变化。

2014年,中央首次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7年,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都是中央根据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基于此,我们看待中国经济时需要摆脱数字迷思,不必过分纠结或执着于达到某个具体的增长速度。应当看到,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到近十年来增速逐步回落,体现了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规律,也有先发国家或地区的既往经验可供印证。还应当看到,6%左右的增速不仅符合我国的潜在增长率,而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居于领跑位置,这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劲和亮色。

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就目前来看,毋庸讳言,我国经济面临着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市场有效需求偏弱、债务风险增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阴云不散,国际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外部压力加大与内部动能不足相叠加,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构成不容忽视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发挥宏观调控政策作用,适当采取逆周期调节手段,使经济增长保持相对平稳,不至于骤然失速。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是自去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以来,最高决策层再度强调“六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的当下,重申“六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味。本刊曾在2018年第15期的卷首语中评论,“六稳”实则指向“一稳”,就是稳增长。但稳增长绝非终极目的,稳增长是为了稳信心、稳预期,创造有利于推进结构性改革的空间和条件,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所以,此次政治局会议特别指出,明年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更长的历史视角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依然成立。我们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完备产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需求空间,有量大质优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些都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划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明确了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和方法论。稳,是进的前提和基础;进,是稳的方向和保证。稳中求进,对中国经济而言,最终是要“进”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短期内增速高一点或者低一点不足为虑,重要的是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稳住,进而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能否争取到这样的前景,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挖掘和培育内在动能,把增长潜力变为现实增长,并切实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破除制约潜能释放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由此观之,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创新、进一步推动垄断行业和国企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藩篱疏通要素流动渠道……都应该出现在未来几年我们的重点任务清单里。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