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促生产稳发展,多点激活农经内生动力

0

 

本刊记者 蒋志颖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冠疫情肆虐,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2020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的种植面积预计稳定在8 亿亩左右…… ” 4 月20日, 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研判的权威数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发布,勾勒出我国粮食生产的总趋势。

民以食为天,农业直接关乎民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农业内外部风险挑战,正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所言:“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激活生产经营内生动力,在大江南北、田间地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产业发展实践,为夺取今年粮食增产和确保食品供应夯实基础。

抗疫复工,力促“达产+帮扶”

春风如约而至,给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披上了绿色。500亩油菜花,800亩梨花、桃花、樱花相继绽放,百花斗艳,成为春日小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小岗村高标准农业示范田里,一片片花海迎风绽放,从空中俯瞰,巨大的创意田园景观画显得格外清晰。

在小岗产业园,坐落着一家占地100亩、总投资1.8亿元、2019年7月正式投产的企业——安徽徽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期间,我的企业也不例外地停工了。”该公司董事长严伟龙告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该公司研制的蒸谷米是以稻谷为原料,经浸泡、蒸煮、烘干、缓苏和冷却等系列水热工艺加工后,所得到的纯天然、营养型大米,意大利、德国、美国、泰国等是主要消费国。目前,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取得与蒸谷米相关共47 项核心专利技术,制定了中国第一份蒸谷米团体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有责任之心、仁爱之心。”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对记者说,“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我们有这种担当,武汉有难,小岗义不容辞。小岗过去接受别人的支持与捐赠,现在我们有能力了,理应回报国家和社会。”

经小岗村村“两委”研究,决定以村集体的名义支援武汉。党员干部缴纳特殊党费,村民也纷纷捐款,利用这笔爱心款,村“两委”向严伟龙的企业购买了6吨蒸谷米。

严伟龙也毫不含糊, 2 月20 日,徽观旗下刚刚复工复产的小岗安徽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启动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支援武汉的大米。同时企业决定,在村“两委”捐赠6吨的基础上,企业再捐赠6吨……没有物流承接运输,企业就自己联系车辆,没有驾驶员,严伟龙决定自己带驾驶员驾车赶赴武汉。

“在价值40万元的捐赠物资上,我们用了《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诗句,就是希望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吃上小岗村最好的大米,保重好身体,救治更多的患者。”李锦柱说,愿小岗和武汉一起展翅高飞,共同渡过难关、迎接美好明天。

2月25日,严伟龙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湖北省人民医院卸下了全部货物。

“抗击疫情不仅仅要靠党员和志愿者,还要更广泛地动员民间力量,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为帮助武汉尽一份力。”严伟龙告诉记者,为稳定市场,加急生产了一批小岗本地产优质籼稻精白米,以每斤两元多的价格投放市场,所有的都是精品,并且保证不涨价。

严伟龙谈及心目中的产业发展愿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蒸谷米产业链条、完善蒸谷米产业布局、加强蒸谷米科技创新、加快蒸谷米品牌培育、建立蒸谷米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产业多元、联结机制紧密、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溢价空间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效果好的融合发展先导企业。”

“ 红心镇贫困户家的红心芋头,品质好,一元一斤,一袋10斤,各单位如果有需要的请接龙统计数量,让帮扶干部组织配送……”

“档案馆要90斤、组织部300 斤、住建局400斤…… ” 短短半天,几十家帮扶单位接续动员购买,5000斤“烫手山芋”被大家分售一空。

这是3月9日,凤阳县帮扶干部工作群里又一次发起的义务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活动。自2月份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已累计帮助销售各类扶贫果蔬近50万公斤。

据《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了解,为克服或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凤阳县委、县政府对标2020年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重点目标任务,主动作为,硬招、暖招、实招频出,打出复工复产、春耕生产的“组合拳”,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恢复,实现防疫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坚决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凤阳县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紧盯脱贫攻坚目标,细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施策帮扶,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全县帮扶干部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全面收集疫情对贫困户的影响、存在困难, 切实帮助解决;县扶贫和人社部门主动开展为企业和扶贫车间送员工、为贫困家庭送岗位的“双送双促”活动。园区企业已为本地群众提供岗位2500个,全县15个就业扶贫车间均已全面复工,吸纳563 名劳动者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93 人。对新招贫困家庭成员、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年3000元补贴;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月640元补贴。此外,全县30 家村联建企业新吸纳贫困户就业82 人、村企合作产业项目协议6个。

扎实保障春耕生产。作为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凤阳县抢抓春耕生产农时,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商务等多部门联手, 为全县春耕生产保驾护航。结合疫情工作摸排,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农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摸清他们的春耕备耕需求,协调解决用工、农资、供电等问题, 农业、农技部门因时制宜,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把脉”、指导田间管理,解决春耕中的“疑难杂症”。针对农村困难家庭人力不足等问题,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抢农时、调机械、运物资,全力做好春耕生产。目前, 全县组建农业党员志愿服务队523 支,开展志愿服务4000余人次,发送春耕田管技术信息5万条次,清沟田块31.5万亩,小麦等春作物已施春肥52万亩、化学除草75万亩, 为实现夏粮丰收打牢了基础。

在安徽芜湖县,当地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将早稻种植补贴由去年的每亩34元提高到100元,对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早稻示范片给予3 万元的专项支持。今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0%。同时,当地130多名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 实施技术指导。

在云南绿春县,当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给农户提供良种、化肥等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陕西韩城县,种植小麦的农户或者经济实体,每亩能够获得补贴120元,对连片种植超过100亩的,每亩再增加补贴30元。今年, 韩城将新增粮食种植面积3万亩。

在辽宁,800万亩水田育苗工作正全面展开,并提前安排了66.8 亿元惠农资金支持春耕生产。

科技助农,只盼减少疫情影响

春风送暖花开日,最美菜乡四月天。

500斤重的南瓜、两米长的黄瓜、花色的茄子、结在树上的西红柿……这些凝结着现代农业科技魅力的“ 奇景”正在4 月20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寿光) 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暨2020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火热上演。

受疫情影响,本届盛会从线下“搬”到了网上,启用了5G+VR技术数字展馆,360°全景视角、媒体同步直播等“黑科技”,充分运用“云端”平台的优势,通过全景视角直播展示蔬菜和良种,实现展馆线上展览,参展企业线上展示、洽谈、交易,观众线上参会、参观、交流,为全国各地菜农和游客提供“互联网+”的崭新体验。

中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寿光。寿光市蔬菜年产量约450万吨,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荷兰的兰辛格兰、西班牙的阿尔梅利亚并称为“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

据《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了解,本届展会总面积45万平方米,包括11个展馆、优质蔬菜品种展示区、蔬菜博物馆及广场展区,采取实地种植与展位展示相结合、蔬菜园艺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经贸洽谈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展览模式,展示蔬菜园艺品种2000多个, 蔬菜文化景观230多个,种植模式80多种。其中,新增新品种300余个,新技术30余项,新模式8项。

展会还邀请了数位网红达人, 再加上八位“镇长来了”,组成“强大组合”。网红达人通过视频网站开启多场网络现场直播,在展馆及田间地头采风,带领网友们“云”逛高科技农业展馆、品游丰富的蔬菜小镇、充满艺术气息的蔬菜园艺长廊、神奇的“空中”无土栽培技术展馆、几百种沙漠植物和热带雨林植物展区等一大批农业项目;寿光市的八位乡镇长将相继出镜,与网红一起直播, 每个乡镇推荐一种当地代表性的蔬果,并现场试吃“带货”。另外,游客通过“寿光菜博会”公众号和官网,可实现网上VR游览九大展馆,通过微信商城,可在线购买优质蔬菜。

山东是传统蔬菜大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出口稳定在400万吨以上,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山东为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供应了大量新鲜蔬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建有全国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是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资配送中心,是全省乃至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菜博会作为全国三家5A级专业展会之一,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实用技术推广、农产品交流与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寿光将以此次菜博会为契机,奋力打造蔬菜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赋予“寿光模式”新的时代内涵。

阳春四月,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万亩樱桃竞相绽放,雪白的花朵挂满了枝头……现在,有280 个大棚樱桃全面进入成熟期,亩产约2000斤,但受疫情影响,火红的樱桃只能挂果枝头、无人问津,果农天天望果兴叹、愁眉不展—56 万斤火樱桃急需销售市场。

邵明山是下辛庄的樱桃种植户,他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想到疫情这么厉害,而大棚樱桃开花需要一个一个地人工授粉,往年这个时节, 果农们会雇几个工人来进行授粉作业,今年只能靠自己一家人自己动手。转眼到了花落成果的时候,果农们望着大棚里成熟的樱桃,心里又开始发慌——销路在哪里?

4月9日上午10点整,“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走进水泉镇, 发挥平台融媒体、全媒体的传播优势,现场直播水泉火樱桃,帮助果农扩大销售、减少疫情损失。

邵明山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大樱桃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现在通过互联网的订单越来越多,感谢政府和社会伸出的援助之手。”

“水泉镇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土体深厚,是中华樱桃的原产地。当地人祖祖辈辈都有种樱桃的习惯,房前屋后,山上坡下,遍布樱桃树,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被评定为‘中国火樱桃之乡’。连日来,经过省市电视台、齐鲁网、闪电新闻等媒体报道助力,以及当地开展90后‘镇长直播带货’行动, 通过学习强国、抖音等平台直播, 共销售火樱桃1万余单,销售额达150余万元。预计今年大棚樱桃的销售额将达到2400万元。”水泉镇宣传文化(旅游)办公室副主任马晓慧对《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说。

此外,山东省委讲师团通过“学习强国”开展“微宣讲”,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召开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视频会,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赵岭村利用“学习强国”搭建起农民连线专家的农技课堂,方便了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

科技助春耕,种地更轻松。面对疫情之下的种种挑战,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生产物资调配与供应,进而提供系统化的农业生产服务,是对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优质稻米基地里,今年有2000亩土地需要平整。现在,几台激光平田机以每天平整50亩土地的速度忙活着。工作人员趁着最近的大好春光,抢抓时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华西村水稻生产技术员史宇杰在接受采访时说:“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地势勘探和平整后,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在7%左右,平整后灌溉水可以节约30%,水肥的利用率也能提高20%。”

“华西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有2 0 0 0 亩高标准农田, 通过‘绿肥翻耕、激光整地’这一技术,不仅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且使农田更加平整,4月底开始育秧,到5月中旬就可以插秧了。”江苏华西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崔京斌介绍, 基地已形成稻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仅用几名工人就可以完成2000亩良田的翻耕、育秧、插秧到施肥、除虫、收割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大米加工厂每月可加工100吨优质大米供应市场。

据介绍,华西村自2月中旬复工复产以来,努力提质增效,实现两手抓、两手硬,复工复产率已达100%。

在山东商河县,现在正是早玉米播种的季节,大型翻耕机、旋耕机、覆膜机、播种机等机械轮番作业。当地粮食作物耕种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山西今年投入40多万台农业机械助力春耕生产。在壶关县, 一台台旋耕机正在加紧作业,当地积极协调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开展对接,让农机作业服务直达田间地头。

食安天下, 彰显“ 为农”底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突如其来的疫情, 给2 0 2 0 年经济开局蒙上了一层阴霾。特殊时期,居家隔离少出门,就是做贡献。作为天天与米、面、油、肉、蛋、菜、奶等打交道, 资产、营收双超千亿, 员工近6 万人,拥有三元食品、京粮控股两家上市公司以及六必居、王致和、古船、三元等一批中华老字号和知名品牌群的首都大型企业,如今的首农食品集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和“肉案子”。只有这些有了着落,群众才能吃下“定心丸”。

春争日,夏争时。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是农业生产开始的季节。4月14日早晨8点半,《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南五环外的红星集体农庄,春色满园,各种花色连成花海,在微微春风的吹拂下争芳斗艳。

记者停下脚步,隐约发现十来位工人正在进行剪枝、拉枝和施肥作业。凑上前,据技术员张师傅边剪枝边介绍,疫情耽误了好多农活儿,只能克服外地民工不能返京造成的用工难题,面对工作量大任务紧,现有人员加班加点、抢抓农时,整个农庄还有几天才能全部完成剪枝任务。目前,为保证农庄如期对外开放和果树坐果率,正在集中力量为近1000亩的果树刮树皮、施肥、浇水等。预计5月中旬,樱桃采摘季将如期拉开帷幕。

北京南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书记、工会主席陈静园对记者介绍,这里是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南郊农场所属的都市农业品牌,作为首都农业对外交流的窗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多国元首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整个园子种植有樱桃、西梅、苹果等9个树种50多个品种的果树,十余个蔬菜温室种植西红柿、豆角等四季鲜蔬,供应给周边企业和社区居民。另外,还有300亩的农事体验、科普教育项目。

在素有“鱼米之乡、粮薯之地”的东北黑土地上,有一座因音河与阿伦河环绕而得名、拥有寒地黑土耕地40余万亩、年产优质粮食达25万吨的双河农场,是首农食品集团的一块“飞地”。疫情下, 那里也在积极复工复产,保证粮食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农场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面提档升级水稻全产业链种植模式,已实现从品种选择、催芽、育秧、插秧、作业、田管、收获、储存、加工、销售‘十统一’。”双河农场场长曾浩告诉记者,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这是高标准农田新格局。

曾浩介绍,双河农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今年种植水稻23.7万亩,在稳定核心种植区2万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度扩增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来保证水稻的优质、安全。同时,米业公司还在外埠建设了11700亩优质水稻基地和25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截至4 月22日,双河米业公司已生产优质大米近5000吨,加工水稻7700吨, 销售大米5000吨,其中供应北京大米2000吨,完成了700吨北京市成品储备粮移库工作。

一手抓防疫保供、一手抓项目推进。作为北京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要项目、民生工程,北京大兴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中心复工建设,年底完工;作为2020年市政府重点任务,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年底前竣工。开业后,将与其他批发节点仓形成“1+N”的“一核多点”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服务百姓生活“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首农食品集团所属二商肉食集团旗下内蒙古丰镇生猪养殖基地二期项目正处于猪群扩繁阶段,预计今年底可实现达产,形成存栏总量13.4万头、基础母猪1万头,年出栏商品猪20万至24万头、销售收入4亿元的养殖规模。

据《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了解,丰镇基地全部采用自动化供料、供水饲喂装置、自动化环境控制和自动化粪尿收集处理等先进设备工艺。

此外,二商肉食集团抢抓机遇,全面促进生猪养殖板块产能提升,于2020年初布局了两大重点项目,即双河生猪养殖基地和房山生猪养殖基地。其中,房山生猪养殖基地是目前北京区域内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现已开工建设;双河生猪养殖基地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备前期工作,两大项目计划年底前都将竣工,待全部达产后,年出商品猪可达32.5万头。

作为北京重要的奶业组成部分,首农食品集团形成了集奶牛育种养殖、乳品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全产业销售模式。三元食品公司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牛奶供应,14个加工基地,日处理鲜奶2200吨,截至4月24日累计向市场提供乳制品近16万吨。疫情防控期间,三元食品瀛海工业园、河北新乐等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鲜牛奶、酸奶等五大品类200多个品种15000余吨,且市场价格稳定。

疫情发生后,物流运输暂时中断,河北省宁晋县各奶牛场液氮断供,冻精保存告急。北京奶牛中心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想奶农所想,急奶农所急,连夜完成400升液氮、12个液氮罐、三辆运输车辆筹备,第二天一大早就上路。当奶牛中心团队疾驰700公里、于中午时分到达宁晋县高速路口时,宁晋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向他们伸出大拇指:“你们好样的,解了奶农的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如何解决鲜奶安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元及递奶站送奶员坚守一线,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送奶工凌晨两点开始配送,奶站、送奶车无死角消毒, 小区外集中安装奶箱,多措并举破解配送困局,400多个奶站已经复工确保新鲜牛奶“无接触配送”到百姓家,为广大订户送上安心和健康,并且不缺货、不断货、不涨价。

护住“菜篮子”,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首农食品集团提出在原有北京市两万吨应急蔬菜储备基础上再增加两万吨,东方食品集团从河北基地筹集蔬菜两万吨。裕农公司累计从河北、内蒙古等蔬菜基地调运胡萝卜、土豆、大白菜累计超6千吨。白玉食品开足马力三班生产,达产率120%,日供市场30 余万件、120多吨。裕农公司、北菜集团日供蔬菜、食用菌等1600余吨。截至4月24日,首农股份累计供应鸡蛋1182吨。

……

据首农食品集团官方发布财务快报显示,集团一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16.97亿元,同比增长7.5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7 亿元, 同比增长10.65%, 圆满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集团“十三五”圆满收官、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赴一次疫情大考,交一份满意答卷。从一张统计表、一把测温枪、一叠出入证入手,集团上下以‘食安天下,惠泽万家’为使命, 围绕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围绕生产加工、调运储备、市场供应、服务保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来进一步全面保障米、面、油、肉、蛋、菜、奶,全面复工复产,稳定供应,这既是百姓所愿,也是战‘疫’ 所需,更是履行好国企职责。”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对《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说, 今年,首农食品集团计划重大投资项目129项,预计投资额509亿元,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保供稳价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相结合,确保民生工程项目先行一步”。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