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于变局中深化改革 —从山东、北京实践看改革进展

0

 

本刊记者 蒋志颖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了不到100字定调今年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国资国企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之年,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0月底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将出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政策,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指导具体实践。

全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提质增效

“管好、用好国有资本,搞活国企体制机制,激发国企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涛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国有资本层面而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制定并出台相应的规划。就激发国企活力而言,一方面是通过混改改善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建立完善内部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另一方面是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即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劳动用工、业绩考核、薪酬福利制度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现伟认为,国资国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比重很高, 大多数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关键环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国资国企改革不仅对于促进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更对整个经济体系的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要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改革实效。

贾涛认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新的深化阶段。几年来,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国资监管逐步向管资本为主转型,国企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在改善公司治理、激发国企活力等。“国务院国资委刚刚印发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就是进一步激发国企活力的一个重要政策举措。总体而言,深化国企改革行至中途, 正稳步向前。”贾涛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娟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国资国企改革进入综合提效阶段,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仍然是深化改革的主方向。下一阶段,在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下,适逢“十四五”重大变革时期,应当继续聚焦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央地国企协同创新、以专项工程和科技创新引领国企高质量改革发展,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突破, 推动国企改革综合提效。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4月29日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思路举措,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把提质增效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好经营发展,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把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作为根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国资监管体制如何完善, 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进行,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刘现伟表示,从产权层面来看,各级各类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达到70%左右,比例已经很高了。下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继续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和适度分散化外,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由股权的“混” 到体制机制的“改”。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规范企业董事会运营,进而推动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市场化、社会化管理,要“脱马甲”,脱去国家工作人员和国企职工身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升能降,员工能进能出、自由流动。

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方面,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要与国有全资、独资企业有所区分。贾涛认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当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技术革命加速时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必须承担起引领我国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加速转型升级的重任,否则很容易再次落入上世纪90年代竞争力落后、普遍亏损的困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王绛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要准确把握世界产业演进趋势,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我国国有资本布局, 加强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国家产业安全,加强重要行业和重要环节国有资本监管,保障国家产业及产业链安全。此外,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应加快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通过有序进退实现国有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王绛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和国有企业的关系,还要重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有效监管问题。须进一步深化以政企分开为核心的相关改革,以出资人为利益中心, 规范出资人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李红娟表示,当前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时期。加快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集中,深挖国有企业创新驱动潜力等多重任务叠加,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交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方面, 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改革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教训,深入剖析和推广。下一步改革深入推进中,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总结,“谋定而后动”,为保持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协调性提供支撑保障。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山东实践”

2018年、2019年山东省属企业实现利润分别达到660亿元、727.4 亿元,连续两年创出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4081.3亿元,同比增长15.5%; 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329.7亿元, 同比增长11.4%;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4、第3和第4位。”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亮出了全省国资国企改革成绩单。

山东省2017年召开全省规格最高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简称《国企十条》),吹响了全省国有企业改革“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号角;2018年安排对《国企十条》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审议督查报告、协调解决问题;2019年8月28日,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以更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今年3月17日,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 动员大会又对国企改革作出新部署, 强调要“一盘棋”优化国资国企布局、“一企一策”抓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把手”扛起改革责任。

对于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张斌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介绍了山东的做法,“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围绕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实现三年内将省属国企数量整合重组压减三成以上、资产效益提高三成以上目标,强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一盘棋”优化国资国企布局。深度对接服务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研究制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国有资本重组整合力度,加快实施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优势产业和核心主业集结。落实研发投入刚性增长约束机制,确保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指导省属企业编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推进智能开采、燃料电池、数字化诊疗装备、超高强度钢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落地。

“一企一策”精准化推进改革。加快实施省属企业混改三年工作计划,“一对一”落实混改方案,力争年内3至5户省属一级企业混改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属企业整体资产证券化水平比去年再提高5个百分点,为2020年实现混改户数和资产占比达到“双75%”夯实基础。深入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探索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效能评估,推动企业建立三项制度改革常态化机制。持续推进省属企业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督促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全面实施股权激励。推动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省属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

压紧压实“一把手”责任。建立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抓改革述职问询常态化机制。抓好《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落实,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贡献突出的实施重奖, 对排名靠后的末位淘汰。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抓落实争先锋”活动, 发挥省属企业联络服务组作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落实授权经营动态调整机制,对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情况开展成效评估。以开展深化“七赛七比”创建省直模范机关活动为载体,实施监管流程再造,实现一网通办。持续推进信息化监管,完成国资云系统与省属一级企业对接,实现信息数据自动抓取,选择部分企业试点建立大额资金动态监测系统。推进省、市国资在线监管系统对接,构建全省统一的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动全国统一的产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在山东上线运行。

全面发挥国企党建优势。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督导省属企业全面建立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清单,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过硬党支部建设, 确保年内省属企业过硬党支部比例达到50%。持续深化政治巡察,建立雏鹰人才库,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年内力争1/3委管班子企业40 岁左右的中层正职达到20%左右。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京样本”

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一线企业,串起了国资国企改革的完整链条,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在2019年11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专题讨论会上披露国企混改进展——截至2019年10月底,市管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43万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7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 和10.5%;市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利润总额775.6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10.1%和8.1%。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市管国有企业中最有活力、最有实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总户数71.63%、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70%以上、净利润80%以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北控集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出了一家综合性、全产业链、行业领先的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集团——北控水务。”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振清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介绍,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2005 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境内外市场优势,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体制多元、机制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平台,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约2/3。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大量机构资本、民营资本以及个人资本,放大了国有资本规模;探索了国有企业优势与市场化企业优势结合的具体途径,激发了企业活力和人才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层的利益共同体;培养了一大批既熟悉境内制度又掌握境外规则、既有实业经营能力又有资本运作经验、既有改革意愿又有改革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团队; 培育了北京燃气、北控水务、中国燃气等多家在国内领军、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完成北控水务平台搭建后, 新企业的机制体制设计成为关键。北控集团坚持将加强国资监管与完善市场化机制相结合,将改革创新作为激发企业内在活力的重要途径,放管结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管控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田振清说,2008年北控水务正式重组上市,2010年7月北控水务党支部成立,2017年10月组建北控水务党委,2018年10月成功召开北控水务第一次党代会。集团依托公司法人治理,不断探索北控水务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有效方式和途径,围绕党建任务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深化外埠企业党建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融入式党建”, 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实现国企党建政治优势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机制灵活优势有机结合。

目前,北控水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水务公司。十年来,北控水务从仅有北京一家水源厂到拥有各类水厂1252座,业务领域遍布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含中国澳门、台湾地区),覆盖100多个地级市,并拓展至马来西亚、新加坡、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5个国家,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为全球超1亿人口提供优质的服务。北控水务连续十年荣登“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连续四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全球水务运营商排名榜单服务人口居全球第3位。

田振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向未来,北控集团将继续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多管齐下, 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汽车品牌也是国家品牌的重要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脱颖而出,成为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主角。其中,以北汽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肩负中国汽车“从大到强”的重任。

“经过60年的拼搏与发展,通过合资、并购、重组、新设等资本运作方式,北汽集团拥有了北汽股份、北汽福田、北汽新能源、昌河汽车、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京通航等知名企业;研发体系布局全球五国七地;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整车及KD工厂;拥有北京、BEIJING、ARCFOX、昌河、福田等自主品牌, 引进‘现代’、‘梅赛德斯·奔驰’ 等国际著名汽车品牌。”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北汽集团积极抢抓机遇、锐意改革、砥砺前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他介绍,北汽集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灵活运用多种资本运作方式,不仅给外部资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北汽集团采取存量和增量改革,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改革。

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实施“三步走”,即改革顶层设计,主动作为,完善深化改革布局;以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战略定位和功能分类为前提,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从点到面,实现重点突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统筹谋划与试点先行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互促进,稳步有序地推进深化国企改革工作。

据了解,北汽集团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审计和评估机构、产权交易所、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依法合规地灵活运用增发、股权转让、新设、资产证券化和员工持股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与戴姆勒、现代、平安、滴滴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建立起稳固而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传统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产业板块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平台。北汽集团近500家所属企业混改率达到了76%;旗下企业实现了“两地三市” 上市,拥有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通用航空和农业装备等7家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 筹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连续六年实现利润稳步增长, 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位居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前列。

“2013年—2019年,北汽集团营业收入从2663.8亿元到5012.3亿元, 连续7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19年排名第129位。” 徐和谊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介绍,北汽集团已经从一个地方国有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北汽集团按照“有进有退、进退结合”的原则, 积极推进“混改”,将进一步聚焦汽车主业、提质增效,打造“高、新、特”产业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正如徐和谊所言:“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北汽集团始终冲在第一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取得‘十三五’ 规划收官之战的圆满胜利。”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