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0

 

车海刚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酝酿开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力赛又到了传递“接力棒”的时刻。定于今年10月在京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明确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自1953年至今,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去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发展观察》杂志曾邀请几位参与过不同时期五年规划制定的知名专家,以口述实录的形式,对13个五年规划的成败得失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总的来看,五年规划在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战略指引、宏观调控与目标导向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累了独特的“中国经验”。经济学家陆百甫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正因为中国的发展远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三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70年间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的8个五年规划,顺应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需要,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明年将要开始实施的“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自“十一五”以“规划”取代“计划”之后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制实施的第二个完整的五年规划。与此前的13个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因其特殊的时空背景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十四五”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它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就是说,按照十九大报告擘画的新“三步走”战略时间表和路线图,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还要经过三个五年规划时期,而“十四五”是其中的开篇之作。这也正是五中全会之所以要同时研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内在逻辑。

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势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加速和加剧演变,国际环境更趋复杂,面临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成为我们谋划“十四五”发展的主基调。

“十四五”规划如何编制?新华社8月6日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这条简短的电讯稿,核心是一个“民”字。习近平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问计于百姓、问计于专家、问计于市场主体,用民主决策保障科学决策,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发展规划这一“中国经验”的特质之一。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7月22-24日在吉林考察时,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调研的一项重要主题;7月2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也表示要听听大家对“十四五”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8月24日又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专门听取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十四五”还将较以往更加突出规划的系统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1月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确认了国家发展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统领地位,界定了其与国家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的关系。这些原则将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实施中得到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的讲话中,针对“十四五”时期这个新发展阶段,提出六个方面的“新”要求、“新”思路: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以这些新要求新思路为基本遵循,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协商讨论,汇民智、纳民意、聚民心,“十四五”规划一定会更加彰显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成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