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0

 

马 峰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面对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首次提出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方位描绘了战略发展蓝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客观性要求、新时代“两步走”战略规划时期的发展任务、“两个大局”的时代特征、“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机遇, 都要求党在带领人民走向复兴与繁荣的过程中,从更长远、更宏观、更安全、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谋划更高水平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更高、更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是经过改革开放40 年后,在世界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前的关键举措,是中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打造世界级高质量经济增长极,以我为主塑造、引领新全球化的战略先手棋,必将带动全球资源配置朝着更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方向演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进一步精辟地指出:“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讲过,面向未来, 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要考虑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 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双轮驱动带动了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从温饱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对内改革就是要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起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就是敢于向海而生,勇立潮头,对全球化潮流顺势而为,乘势而用。

今日中国,面临新的内外部环境的大变迁。从国内来看,一方面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大交汇期,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转型的攻坚期,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此外,必须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努力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开新机、育新局,激发社会活力。“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对国内发展大变迁,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红利、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制度红利,形成“两利”叠加的合力,激发各级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创新动力、发展潜力,把国内经济大循环驱动起来,国内微循环搞活起来,形成大循环带着微循环,微循环推动大循环,环环相扣、环环驱动、生生不息的内循环格局。

今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是人类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均衡的变局;是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面对发展的十字路口选择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人类社会下一步往何处去的变局;是中华民族摆脱近代百年屈辱命运,经历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迎接民族复兴曙光美好未来的变局;是人类发展面临社会发展与价值观重构的新的重大变局。面对这样消极与积极并存,矛盾交织对立,现象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局,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世界提供最稳定的发展力量,就是给世界贡献最大的正能量。要坚持全面扩大开放, 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主动引导、塑造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让国内大循环成为国际循环的牵引动力,国际循环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推动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环,这要靠全面扩大开放对国内国际市场主体的政策发力,让国内国际市场主体成为双循环的载体和直接推动力。

在时代发展的大变革背景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的发展大变局面前,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变革的先声。要以新发展格局为立足点,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稳住阵脚、保持战略定力, 一步一个脚印办好自己的事情,在改革发展、人民幸福、科技创新等各方面事业发展上,努力实现新突破,促进发展更加充分、更加平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立足发展新态势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当今时代发展复杂性、挑战性与发展的机遇性同时并存,应对发展的复杂性、挑战性,也就是缔造发展的机遇性。面对世纪疫情的考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均受到深远的影响。危中有机,要立足开新机、育新局的时代格局,立足新发展态势,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建设聚焦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一,科学、高水平地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无缝衔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 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从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出发,聚焦发展短板、弱项,从实现现代化高度,立足破解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水平、高质量、高水准地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以“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线图、施工图,抓住主要矛盾,在畅通大循环、促进双循环上加大政策推进力度,向改革要效益、向开放要效益。

第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释放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制度红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面向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制度红利和制度优势。要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各环节、各领域的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完备、运行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治理效能优势,一方面为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引领和推动新发展格局形成,并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为新发展格局形成打通堵点,畅通运行提供制度机制,进而形成制度创新的成果、治理创新的优势。在发展中,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敢于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和藩篱,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形成中国之治的系统性制度文明成果。

第三,坚持全面扩大开放, 以开放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潜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带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入融合、正态发展。坚持全面扩大开放,以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循环,牵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世界一流的产业、研发布局中国,牵引更具潜力、更具活力、更高水平的高端服务业进入中国,发挥内需潜力、内需优势,在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在开放中聚合八方资源,以我为主,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中国的稳定发展必将成为大国和主要经济体投资、避险的热土。要善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积极因素,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发挥开放的政策优势、稳定的预期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优势、完整工业体系的产业链优势,为国际循环导入国内大循环,抢占新一轮世界发展制高点,占据先机。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新全球化全面发展,并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高地

新发展格局对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对长三角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三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历史上看,该地区长期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在改革开放之初即引领改革之风气、开放之潮流。从人才富集、科技水平、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市场潜力、城市化发展、治理能力和水平等各方面要素看,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和整体带动的先发优势。在新一轮世界发展大潮、新科技革命发展浪潮、新一轮国际竞争趋势等新机、新局面前, 推动这片区域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新形势下意义重大。

长三角地区要在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立足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要向海而生,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责任、担当,在新发展格局、科技和产业创新、改革开放三个方面,缔造新的辉煌,闯出发展新路,进而带动全国大循环的升级、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之地、牵引之地、衔接之地,形成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的新发展动能,进而在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 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样板,成为世界一流的发展高地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实现现代化直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的目标取向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世界发展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前,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形势发展的突出特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们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顺势发展、乘势而上,稳住阵脚,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聚焦发展的主题、主线,紧抓主要矛盾,加快推动中国经济向着高质量的方向迈进、蝶变。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发挥中国主场优势的重大格局转换,必将重塑中国内外部发展环境与预期, 带动更加深入的全球化发展向着对我有利的方向演进,促进国内产业集群、科技发展、制度现代化等领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

评论被关闭。